傳統診斷乳癌的方法為放射線乳房攝影(mammography)及乳房超音波(breast ultrasound)。放射線乳房攝影檢查方法,包括兩個角度的攝影,頭腳相及斜位相。若有特別需要時,例如放大,也可以加做多種不同方法的照相。此外,放射線乳房攝影使用特定的放射線球管,放射能量較低,因此致癌的風險率極低。但也因為放射能量較低,在檢查時需要利用塑膠板壓迫乳房,固定位置並使正常乳腺能平均分佈,及減少曝光時間。但是,壓迫會使病人感到疼痛,因此月經來的前一週及有隆乳患者比較不適合做此檢查。
放射線乳房攝影檢查中,鈣化是一個重要的診斷依據。鈣化出現常表示一些良性變化,如血管壁鈣化或脂肪壞死;但細微的鈣化常代表有惡性腫瘤的可能。就國人而言,年輕女性或乳房組織比較小而緻密的女性,放射線乳房攝影檢查較不適用,而比較適合年紀約大於50歲的女性。此外,診斷鈣化良性及惡性的成因常有重疊,因此若有懷疑時,必須做切片檢查。乳房超音波對35歲以下的女性是第一線檢查工具。然而超音波靈敏度低,小於0.5公分的腫瘤不容易檢測出,且對於微小鈣化的零期乳癌診斷率低。此外,醫生的經驗對於超音波診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除非醫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否則不容易判斷良性或惡性腫瘤。但乳房超音波診斷費用較便宜、操作方便及無放射線是最大優點。
近20年來,隨著磁振造影的發明及技術的發展,歐美國家在許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應用此儀器在全身各種器官之檢查。如今,此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在臨床上及學術研究上皆有優異的成果,因此也發展了專門針對乳房的檢查方法,稱為乳房磁振造影( breast MRI)。乳房磁振造影因為有特別設計的檢查線圈,可以作1-2公釐厚度的乳房檢查,並創造3D影像,使病灶定位更加精確。此外,檢查方法及機器的進步,使得檢查時間縮短,加上顯影劑的使用,讓診斷準確性更高。
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時,受檢者俯趴於檢查台上,使乳房自然垂下置於檢查檯特定的罩杯型線圈內,乳房不需要被壓迫,所以不會疼痛。若有需要,適當地把乳房固定於線圈內可以減少振動及呼吸所造成的假影。此外,為了確定乳房相關位置,可以利用乳頭來做定位。將乳頭貼上維他命A或E藥片顆粒,可以方便影像判讀,全程檢查約40-50分鐘。
乳房磁振造影機器內有超導體,會散發出強大的磁性,因此衣服及身上不可以有金屬物質存在。此外,若有裝心律調整器、金屬假牙或金屬支架等,也不適合做乳房磁振造影。乳房磁振造影檢查最佳時間為月經後7-10天內進行。因為需注射顯影劑,正常會經由腎臟代謝,最後由尿液排出;因此患者在作乳房磁振造影之前,也必須檢查腎功能是否正常。如一切準備就緒,先在手背上施打留置針,方便顯影劑的注入。
乳房整型或隆乳,不論是小針美容、矽膠或水袋填充等,在隆乳之後,都會造成放射線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困擾。但乳房磁振造影配合顯影劑,若水袋或矽膠有滲出或袋子破裂,則可以輕易被檢查出,甚至可以看到破裂的線條。
在乳房病變方面,乳房磁振造影可以依據形態學及顯影劑之動態效應提供許多診斷資料之參數。首先在形態學方面,惡性腫瘤外型通常會表現出邊緣不規則或有針刺狀;良性腫瘤邊緣大多數都為平滑或是葉狀。在顯影劑之動態效應方面,惡性腫瘤會有明顯的顯影加強現象;良性腫瘤之顯影加強則不明顯或是比較弱。因為乳房磁振造影敏感性非常高,因此檢查方法、醫師經驗及檢查機器不同都可能會造成結果有很大差異性。經驗豐富的醫生會適時地精確選用檢查程式,並做出充份的分析。
對於乳房原位癌方面,乳房超音波不容易找出這種病灶;放射線乳房攝影可以用微鈣化點的呈現方式,推測病灶區域。但有一些原位癌沒有鈣化,利用乳房磁振造影配合顯影劑,當病灶有增強作用時,則可清楚的把病灶找出。此外,在最近研究裡更發現,乳房磁振造影檢查對於高風險女性,特別是有遺傳風險的,可以有很好的預測。
乳房磁振造影在乳癌分期上也有顯著的幫忙。對於已知有乳癌的病人,可判定病灶為局部或是分佈在多個乳房部位,並可以作為乳房保留手術的參考。偵測病灶的大小、範圍也比其它影像檢查更為精確。
總括來說,有以下情況的女性,都可以做乳房磁振造影:(1)隆乳過的女性但懷疑有病灶。(2)確定乳房有病灶但希望做保留手術者。(3)已經有乳癌而要作分期。(4)偵側是否有原位癌,特別是直系親屬有乳癌病史(祖母、母親、女兒或姐妹)。(5)乳癌術前化療成效評估。 (6)乳癌手術後評估是否病灶已完全被清除。(7)一側乳房已經知道有惡性腫瘤,想要確定另一側乳房有無病灶。
乳房磁振造影靈敏度很高,但也容易造成過高的假陽性;此外檢查費用較高。因此如要用在篩檢上,還是建議以高危險群為主。如果合併其它乳房影像診斷方法,可給予病患更正確的診斷結果。
癌症新探47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放射科 刁翠美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