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過重及肥胖者相較於體位正常及過輕者容易罹患子宮體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肝癌等癌增加

民國一○一年國內最新癌症報告

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只有推薦一種早期乳癌基因檢測

以前早期乳癌的病患治療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即使腫瘤細胞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病患也是,但是後來因為基因的檢測發展,發現有一些早期乳癌荷爾蒙陽性的病患只做荷爾蒙治療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療效,目前這種基因檢測有很多種,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Oncotype DX,是用21個基因去檢測,另外荷蘭開發MammaPrint,但是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只推薦使用Oncotype DX。因為他們認為Oncotype DX檢測確實可以知道早期乳癌淋巴結陰性、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預後,這種預後包括兩種,一種是不需要治療的預後,另外一種則是經過這種不同治療的預後。他們將病患乳癌腫瘤細胞組織檢測21個基因,如果復發指數較低,只要接受荷爾蒙治療即可,如果是復發指數較高就必須接受化學治療。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認為Oncotype DX檢測只有適用在淋巴結陰性、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更年期後女性,但是最近的臨床試驗也發現即使是淋巴結陽性也可以檢測出。至於MammaPrint為什麼不被推薦呢?他們認為這項檢驗對於早期乳癌病患無法預測預後,要不要使用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無法得到證據,所以比較不推薦。使用Oncotype DX檢測可以使一部分病人只接受荷爾蒙治療就可,可以讓病患減少不必要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這項檢測在台灣已經可以將標本送到美國去檢驗,但是要價五千美金(18萬台幣),不過用來判別要使用什麼治療還是值得的。


翰晃



男性有前列腺癌病史的家族比較容易增加罹患乳癌風險

以前的研究也指出如果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男性比較容易罹患前列腺癌,除此之外有這兩個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家族,是不是也有前列腺癌與乳癌家族的關聯性呢?最近有一篇是美國的Beebe-Dimmer博士所作的研究報告發現男性有前列腺癌病史的家族比較容易增加罹患乳癌風險。


他們從1993年到1998年研究78,171名女性,其中11608名女性的家族有人罹患了乳癌,到2009年時追蹤發現有3506人罹患乳癌。有乳癌家族史跟沒有家族史罹患乳癌的風險是20.5% vs 14.6%;家族有一人罹患乳癌有42%增加乳癌的風險,如果很多人罹患乳癌就會增加到66%。如果家族有一人罹患前列腺癌就會增加14%罹患乳癌的風險,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會增加78%罹患乳癌的風險。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症,男性是前列腺癌,女性是乳癌,這兩種確實有關,所以男性有前列腺癌病史的家族比較容易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至於女性有家族乳癌病史的家族,男性罹患前列腺癌風險會不會比較高呢?這些研究則沒有提到。


這篇研究還有一個問題是所研究的對象都是更年期後的女性,更年期前的女性如果有列腺癌病史的家族是不是一樣會增加乳癌風險並沒有提到。所以家族裡面如果有男性是前列腺癌病史,女性有乳癌病史都要注意自身罹癌風險,家族要長期追蹤這兩種癌症,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翰晃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中年發福又熬夜 乳癌易找上妳

知名女星安琪莉娜裘莉日前切除卵巢及輸卵管,而早在兩年前,她即採取預防性切除雙乳,無非是想要從此脫離奪走她母親、外祖母、阿姨性命的「乳癌」魔掌。
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超過一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兩千人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性命。乳癌的好發年齡集中在40到64歲,比歐美乳癌病患要年輕10歲,且大部分患者被發現時都已是第二期,讓人防不勝防。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表示,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女性常見癌症,與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關係密切,影響因子來自三方面,包含遺傳、環境及生活方式;安琪莉娜裘莉做過基因檢測,確認自己帶有BRCA1乳癌基因,罹癌機率高,於是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卵巢與輸卵管,切除乳房使罹患乳癌機率降至5%以下,若再摘除卵巢風險更低。


張金堅說,台灣帶有BRCA1基因的比率約5%至6%,歐美約10%。若要進行預防性切除,必須先經過基因檢測,確認是BRCA1或BRCA2,也要進行心理諮詢,通盤考慮後再進行。台灣比較少見預防性切除的個案,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密集接受檢查,在乳癌出現的初期就開始治療。
鑑於有6到7成的乳癌與女性荷爾蒙過度刺激有關,張金堅表示,包括未婚、晚婚、晚育、12歲前即有初經、52歲以後停經,或習慣服用避孕藥,都容易讓卵巢和子宮處於分泌動情激素、黃體素的刺激,使得罹患乳癌的風險相對較高。
「大部分的乳癌與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張金堅說,最明顯的危險因子就是女性中年肥胖,尤其停經後活動力降低,沒有維持規律運動,加上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是罹癌的危險因子;而熬夜、沒有足夠睡眠,會使腎上腺素異常增生,例如空服員是乳癌高危險群,因為時差、高空輻射量大,長期累積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妳是不是乳癌高危險群?
A.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特殊家族史(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B.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至4倍):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C.略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1.1至1.9倍):第一胎生育在30歲以後、未曾生育哺乳者、停經後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接受放射線治療、長期口服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過量飲酒、初經在12歲以前、55歲以後停經

肥胖、空汙、少動 易罹癌

肥胖、少動不但易引發心血管等疾病,更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因素。國健署分析,過重及肥胖者罹患子宮體癌、乳癌發生率,分別為體重正常及過輕者的2.9倍及1.6倍;缺乏運動則是導致大腸癌、乳癌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首度進入十大癌症,國健署長邱淑媞說,甲狀腺與輻射線、肥胖都有關係。


空汙問題不容忽視


除了肥胖易導致癌症,空汙問題也不容忽視,101年國人十大癌症中,發生人數第二名為肺癌,共新增1萬1692人,比100年發生人數增加633人,其中女性就有499人。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宗傑表示,女性肺癌主要為肺腺癌,雖目前認為原因不明,但臨床認為可能與空氣汙染,尤其PM2.5細懸浮微粒等有關,另外與二手菸、年輕女性吸菸人口增加、煮飯油煙等也可能都有關係,建議有家族史、吸菸等,至少40歲開始篩檢。


飲食問題比食安嚴重


不少民眾外食、應酬多,飲食普遍油膩、多肉,邱淑媞表示,資料分析顯示,國人在肉類及油脂性食物的可獲量(供應量)都高於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但蔬果可獲量卻偏低,食安問題雖不應發生,但國人多油、多肉、多糖等飲食問題,恐怕比食安嚴重。


肥胖者易罹乳癌


邱淑媞說,根據國內癌症登記分析,過重及肥胖者相較於體重正常及過輕者,較易罹患子宮體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肝癌等癌症;缺乏運動則會導致大腸癌及乳癌發生。


國人不運動比率高


依據2013年運動城市調查資料顯示,國人男女缺乏運動的比率,分別高達70.7%及83.4%;相較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國家,我國男、女缺乏運動的比率排名均居冠。


搭大眾運輸增加運動

邱淑媞說,歐美國家多認為騎腳踏車、搭乘大眾運輸,是增加民眾運動的好方法,但國人習慣騎摩托車,不但運動機會少、也影響空氣品質,她鼓勵民眾為了健康應該多騎腳踏車。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研究:癌症病患化療前宜避食魚油

根據荷蘭科學家的一項最新調查,癌症病患在接受化學治療前宜避免食用鯖魚、鯡魚等魚油量高的魚類或魚油補充品,以免減損治療效果。
英國媒體報導,根據荷蘭癌症協會對118名癌症病患的飲食調查,其中1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服用含Omega-3的魚油補充品;另一組身體健康的自願者食用100公克的鯡魚或鯖魚,抽血後也發現他們血液中的魚油量提高。
研究人員另外在老鼠身上做另一組實驗,發現體內魚油含量高時,不利化療藥物發揮作用。
帶領這項研究的沃斯特(Emile Voest)指出,這些實驗證實外界對化療病患與服用魚油的疑慮,建議癌症病人在化療前暫停服用魚油,待治療結束後再服用。
英國專家認為,這項研究結果被過度解讀,主張再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因為老鼠新陳代謝魚油的方式與人類不同。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JAMA)腫瘤期刊。1040403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裘莉摘卵巢輸卵管 《手術日記》全文

兩年前我曾經撰文分享我選擇預防性切除兩邊乳房的事情。如今,抽血檢查發現我本身帶有BRCA基因,造成高達87%的機率會罹患乳癌,50%的機率罹患卵巢癌。事實上,我的母親、祖母、阿姨都是死於癌症。

我希望其他帶有相同疾病風險的女性知道他們可以如何選擇,於是我承諾會持續分享有用的資訊,包含我的第二次預防性手術,也就是摘除卵巢和輸卵管。
我計劃進行這次手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次的手術沒有乳房切除那麼複雜,但是它的後續影響卻更深遠,因為摘除卵巢和輸卵管代表一個女性被迫進入更年期。在手術之前,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了準備,和醫生討論各種可能的選擇、研究替代藥物,同時計劃如何補充雌激素和黃體激素。

兩個星期之前,我接到了醫生的電話通知我驗血的結果。「你的 CA-125在正常值。」醫生這麼說,我聽完真是鬆了一口氣。測量血液中CA-125蛋白質的含量,可以偵測是否罹患卵巢癌。因為我有相關的家族病史,所以我每年都會抽血檢驗。

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醫生繼續說:「報告中有一些顯示發炎症狀的數值比較高,這個現象可能是罹癌初期的警訊。」聽完,我愣住了。「癌症初期,CA-125的含量也有50至75%的機率無法檢測出罹患卵巢癌。」醫生這麼解釋,因此他要我立刻找外科醫師確認我的卵巢狀況。

我當下的感覺就像其他數以千計的女性一樣,我告訴自己要冷靜、要堅強,畢竟我沒有理由去想像我無法看著孩子長大成人,並且見到我未來的孫子。

我打給人在法國的老公,當時他正在搭飛機。人生此刻的意義澄如明鏡,而這感覺實在相當美好,因為你知道你為了什麼而活,也知道哪些事物是真正重要的。這種感覺涇渭分明,也令人感到相當平靜。

當天,我去找了外科醫生,而他也是當初治療我母親的醫師。我上一次見到他是我母親過世的那天,他眼眶泛淚的對我說:「你長得就跟媽媽一模一樣。」我聽了馬上崩潰,不過我們還是對彼此微笑,並且決定一起面對這次的問題。「那麼,我們開始吧!」

超音波和其他檢查的結果沒有發現什麼異樣,我鬆了一口氣,因為就算確定罹癌,那應該也是初期而已。如果身體其他部位有異常,5天之後其他的檢查報告就會顯示。我在這5天之中盡量不去想這件事,照常去小孩的足球比賽觀賽,同時努力保持冷靜和專注於當下的事情。

看報告的那天終於到來。正子電腦斷層影像清楚顯示,腫瘤檢驗結果呈現陰性,我滿心歡喜,雖然接觸了放射性示蹤劑之後,我暫時不能擁抱我的小孩。不過,我還是有罹患癌症初期的機率,但這已經比確認長了惡性腫瘤好多了。讓我相當安慰的是,我還有機會選擇要不要拿掉我的卵巢和輸卵管,而最後我選擇摘除。

因為我本身就帶有BRCA1基因,所以除了動手術之外,我也希望其他女性聽聽看我的經驗。即使BRCA的檢測呈現陽性,這也不代表就一定不需要動手術。我諮詢了很多醫生、外科醫師以及自然療法醫師,得知處理像我這種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有些女性選擇服用避孕藥或者其他替代藥物,並且配合常常做檢查。健康問題本來就有很多種處理方式,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各種可能的選項,並且做出對你個人最有利的選擇。

在我的案例中,我所諮詢的東西方醫生都認為,動手術摘除我的卵巢和輸卵管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我有BRCA基因,加上家族中已經有三位女性死於相關癌症。我的醫生說,其實早在10年前,我家族中的女性首次罹癌時,我就應該進行預防性手術。我的母親在他49歲時發現罹患卵巢癌,而我則是在39歲。

上週,我進行了腹腔鏡的雙邊輸卵管和卵巢切除手術,其中一邊的卵巢上有一個小型的良性腫瘤,而在其他組織則沒有出現癌症徵兆。

我在身上貼了可以釋放跟人體一樣的雌激素的貼片,並且在子宮中置入避孕器,這可以幫助我的身體維持荷爾蒙平衡,而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預防子宮癌。我選擇保留我的子宮,因為家族病史中並沒有子宮癌的記錄。

即使動了手術,要完全避免風險是不可能的,我仍然有罹癌的機率。日後,我會尋求自然的方式增強免疫系統。對於為了自己也為了家庭所做的這個決定,我感到我仍然是個真正的女性,心裡也很踏實,因為我知道,以後我的孩子絕對不需要說出「媽咪死於卵巢癌」這種話。
即使我有補充一些賀爾蒙替代物,我現在已經算是進入更年期了,也就是說,我再也無法懷孕生子,而未來身體也會有一些相應的改變。不過,對於未來的變化,我泰然自若。這並不是因為我很堅強,而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對於在年紀更輕的時後就發生跟我相同情況,卻還沒有生兒育女的女性,我感觸很深,他們的情況比我艱難許多。我知道,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只摘除輸卵管但保留卵巢,這樣病患依然可以生孩子,並且避免提早進入更年期。希望跟我有相同病症的女性們可以了解這一點。

做這些決定並不容易,但是對於任何健康問題,其實你都能夠直接控制和處理。你可以諮詢專家、了解各種可能的選項,並且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

紙杯裝熱飲 塑化劑喝下肚 易誘發乳癌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提出全球第一份塑化劑與乳癌關聯性的研究報告,引起許多婦女關注。醫師提醒,我們生活周遭確實充斥各類的塑膠製品,一時無法完全擺脫,也無法避免外食,但其實可透過自備非塑膠餐具、吃天然食物等「撇步」,還是能減少食入塑化劑的機會。 新光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鄭翠芬說,多數包裝、餐具材質雖耐熱,卻不等於安全、無毒。舉例來說,台灣愈來愈多人喝咖啡,但滾燙的咖啡放在紙杯裡,內層的防水膜遇熱可能釋出有毒物質,如果每天喝,長久下來恐會影響健康。另外,早餐店所賣的豆漿,雖然標榜健康又養生,但如果把剛起鍋的熱豆漿直接倒入紙杯、然後以塑膠膜封裝,消費者直接用吸管喝,等於一次喝下三層危險。鄭翠芬舉例,店家提供消費者外帶湯汁所用的塑膠袋,可能比紙餐盒還不宜。 她還說,現代人為求方便,購買瓶裝水來解渴,但以寶特瓶為容器所裝的水,多少會溶出一些微量的塑化劑,特別是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夏季氣溫偏高,瓶裝水如果在太陽下曝曬,形同「加熱」,釋出的塑化劑更多。鄭翠芬建議民眾,平時應少用保麗龍餐具及紙杯、紙餐具,改用自備保溫杯裝咖啡、豆漿,健康又環保,也能折抵幾塊錢,一舉多得。若不得已用紙杯裝熱飲,偶一為之無不可,但切記不要加蓋。 她也提醒,超商的微波餐盒,最好放在可微波的餐盤上再微波,不要只是開個縫、戳個洞就連著包裝一起加熱。 台安醫院乳癌團隊召集人謝家明說,其實原則很簡單,盡量吃天然的食物,加熱時只加熱食物本身就好,可減少攝入不必要的塑化劑。 此外,除了避免食入塑化劑外,國外曾有研究指出紅肉與乳癌有關,但鄭翠芬說,只要每周不要攝取過量,其實並無大礙,她認為烹調方式比肉的種類更重要,因為燒烤過程的高溫容易讓食物產生致癌因子,食物還是以蒸、煮較健康。
謝家明補充,也曾有「少油防乳癌」的論述出現,推論來自於油脂代謝後,部分會轉化成女性荷爾蒙。他說,其實要從飲食面向找出與罹癌症的關聯並不容易,但無論如何,少油、新鮮、未加工的食物一定比較健康。

乳房切片驗癌 恐誤辨「非典型」細胞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乳房切片檢查是辨別正常組織和癌細胞的好方法,但若用於分辨較不明顯的不正常細胞是否為癌細胞,並不可靠。研究人員說,由於此不確定性,切片檢查結果若介於正常和惡性細胞之間的灰色地帶,民眾應再度徵詢專家意見。因為錯誤解讀檢查結果,將使婦女接受不必要的手術和治療,並錯失應有的治療。而此灰色地帶是指,診斷結果細胞為「非典型」(atypia)或「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簡稱DCIS)。這項17日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的研究指出,此項新發現無疑是對切片檢查被視為黃金標準的一般看法提出挑戰。一般人認為,切片能解決乳癌X光檢測或超音波檢查結果不明確的問題。美國每年約有16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切片檢查,僅20%發現罹癌,10%診斷為「非典型」,即指乳房導管內細胞不正常,但非癌細胞;每年約6萬婦女發現有DCIS,此情況是指不正常細胞局限於乳汁導管內,不被認為具侵入性,同時專家對於DCIS是否為癌症竟見分歧。不過DCIS有時會轉變為侵入性癌症,通常被當作早期癌症治療;婦女乳房若發現「非典型」細胞,則只是增加了罹患乳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