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單側乳頭濕疹 提防乳癌病變

以乳頭與乳暈出現紅斑或濕疹、發癢、脫屑,甚至滲出液為症狀的乳癌,臨床被稱為「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因James Paget醫師於西元1874年正式錄臨床症狀而命名。 柏哲式症發生率不高,大約占乳癌病例的1至3%。當癌細胞在乳暈附近生長,向上蔓延,侵犯皮膚,便可能使乳暈、乳頭等處出現濕疹、紅斑等類似皮膚發炎症狀。 由於出現時難與皮膚病變區分,許多患者誤以為是乳頭濕疹或接觸性皮膚而自行塗藥,容易延誤診斷。 柏哲氏症癌細胞的生長方向,若往上向表皮,此時大部分是原位癌。 但癌細胞會往上,也必然會往下,朝向乳管方向生長,此時半數患者乳房出現腫塊,多已合併侵襲性乳癌;未見腫塊患者中,三分之一可能是原位癌,另三分之二是侵襲性乳癌。 柏哲氏症治療與一般乳癌相同,通常先透過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必要時加做乳房磁振造影(MRI),確認癌細胞侵襲範圍。 如果侷限於單一部位,可切除病灶,接受乳房保留手術;若病灶不只一處,建議切除整個乳房。不管乳房部分切除或全乳切除,均要進行哨兵淋巴結切片檢查。術後取出腫瘤,同樣進行病理分析,作為後續治療參考。 一般的皮膚病變,經常出現於兩側乳房,但柏哲氏症常見單側乳房。女性朋友發現單側乳頭或乳暈出現濕疹、紅斑,合併脫屑、滲出液、結痂,甚至乳暈潰瘍、乳頭凹陷,一定要至乳房外科求診。對於久治不癒的乳房濕疹更不能大意,超過兩周以上未改善,也要尋求乳房專科醫師診治。


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乳癌病人活得更久

目前治療乳癌早期(第一期及第二期)病患都主張將乳房全部切除,後來又有局部切除後實施放射治療的乳房保留治療,盡可能讓病患減少因外科手術造成的傷害,在以前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療效與傳統全部切除手術相同。最近美國密西根醫學中心McGuire博士所做的研究也證明早期乳癌病患並不需要接受乳房的全部切除,接受局部乳房切除加上放射線治療就能得到良好的療效。他由監測及追蹤流行病學(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的結果得到132,149名早期乳癌病患,腫塊大小小於4公分,淋巴結轉移小於3個,追蹤時間由從1998年到2008年,其中有70%的病患是接受乳房保留手術,27%是接受乳房全部切除,3%是不只是乳房全部切除還接受放射線治療。10年的乳癌特別存活率分別是94%、90%、83%,接受乳房保存手術者比全部切除者長期存活率多了31%,對於乳房全部切除加上放射治療者多了47%。總結以前到現在的研究報告,乳房保留手術是對病患傷害最少的一種,即使不是優於乳房全部切除手術,也是相等或優於乳癌全部切除手術。這個研究還是有些問題存在,從SEER資料裡面無法得到腫瘤生物的訊息,包括淋巴血管的侵犯、轉移腫塊大小等,而且如果是侵犯性的腫瘤預後可能會不佳,雖然乳房保留手術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也僅限富裕、教育水平較高、居住在醫療設施附近的病患,對於窮苦的病患還是寧可接受全切除手術,因為還必須接受五到六週的放射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工作

睡眠的品質非常重要

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增加第二天的活力,提昇工作效率,睡眠品質與癌症的發生率又有關係,最近美國哈佛大學與冰島大學的醫師合作研究發現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減少攝護腺癌的發生,他們從2002年到2009年探討928名住在冰島的男性,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他們睡眠品質與攝護腺癌發生的關係,這928名受試者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人是睡眠困難,五分之一有飽足的睡眠,另外三分之一必須靠藥物才能入睡,結果經過長期追蹤發現有111名男性罹患攝護腺癌,其中有24名是惡性度較高的進行性的攝護腺癌。他們探討這928名受試者早上小便裡的melatonin濃度,結果發現良好睡眠者的melatonin濃度會比較高。以前也有研究發現melatonin的增加可以抑制癌症發生,melatonin是在晚上才會大量產生,長期睡眠品質較好者,體內的melatonin濃度會比較高。他們發現如果有良好睡眠者,且小便裡的melatonin濃度較高可以減少31%攝護腺癌的發生,而且對於惡性度較高的攝護腺癌可以有意義的減少75%。靠藥物睡眠或其他方式入睡,只要能保持睡眠品質,就能保持血液中的melatonin濃度增加,就能減少癌症的發生,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因子也包含在內,例如睡眠品質不好或開燈是不是都會影響melatonin濃度,但是這個試驗並沒有探討,所以盡可能保持自己的睡眠品質才是減少癌症發生的方法。

翰晃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纖維囊腫 會變乳癌嗎?

基本上,纖維囊腫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名詞,乳房疾病包括纖維腺瘤、乳房發炎、乳管瘤、乳癌等,如果透過超音波、乳房攝影等影像檢查,在乳房中發現非上述病灶,也不像是正常組織,便稱為纖維囊腫。纖維囊腫也包括水泡,屬於乳房良性疾病。 高達90%以上的婦女,乳房中都有纖維囊腫,纖維囊腫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停經後可能變小或消失。目前認為纖維囊腫與個人體質、女性荷爾蒙分泌刺激等因素有關,也有研究認為攝取過量脂肪與咖啡因,比較容易出現纖維囊腫。 一般來說,纖維囊腫常見症狀包括乳房出現硬塊,摸起來會痛,多在乳房外上側,平時乳房會有疼痛、壓痛、刺痛及脹滿感。乳房不舒服的情形往往時好時壞,通常在生理期前特別疼痛及腫脹等,腫塊也可能隨之變大。 纖維囊腫屬於乳房良性疾病,理論上,不會直接變成癌症。乳房中出現纖維囊腫,建議不要緊張,大部分不需要特別治療,後續定期追蹤檢查即可。 既然不會變成癌症,為何建議追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早期乳癌和纖維囊腫不易區分;另一個是乳房中出現多發性纖維囊腫者,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較高,文獻指出,可能是一般人的1.2倍。 現有的影像檢查對很小的東西不易鑑別診斷,所以乳房影像檢查若發現纖維囊腫中,出現形狀不規則、逐漸變大或新增加的病灶,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穿刺切片檢查,進一步了解是否為惡性腫瘤;而多發性囊腫的出現,表示乳房容易增生其他物質,本就是罹癌高危險群,以上兩種狀況都需要密切追蹤。


全文網址: 纖維囊腫 會變乳癌嗎? - 乳癌 - 癌症防治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02498#ixzz2vHgcadYc
Power By udn.com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終結脂肪肝


「脂肪肝!要不要緊啊?」一家公司年度員工健康檢查結果出爐,李先生看著自己的健檢報告書上紅字寫著「脂肪肝」,發出疑問。
「我也有耶,」外號「胖哥」的小陳出聲回應。算了算,同部門竟有將近半數同事有脂肪肝。
別太意外,脂肪肝可說是台灣人最普遍的肝病。肝病基金會對9000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換句話說,大約每兩、三個成人當中就有一人得了脂肪肝,遠高於大家熟知的B型肝炎(20%)、C型肝炎(2~6%)。
為何肝包油?
台語形容脂肪肝是「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
脂肪肝長什麼樣子?法國名菜鵝肝就是典型脂肪肝。養鵝人家強迫餵養大量且過量食物,造成鵝的肝臟因營養過剩積聚脂肪變得滑腴肥軟。
人的脂肪肝則是自己造成的。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專研肝病的楊培銘醫師指出,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現在台灣人吃得好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體重過重、意即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30的人,有一半的可能罹患脂肪肝;假如BMI超過30,那肝包油的機率高達85%。
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常見因素。
過去醫界多認為,如果是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脂肪肝,容易演變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進而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問題。不是酗酒所造成的脂肪肝,則不會演變成肝硬化。
但最近十幾年的研究卻發現,有一部份很少喝酒、並非酗酒引起的脂肪肝病人,也可能引發肝臟的致命危機。
脂肪肝炎也是肝臟殺手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沒有飲酒習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患者,絕大部份是單純的脂肪肝,對肝臟機能損傷並不大。
但要小心的是,有少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數(SGOT、SGPT)卻異常升高,稱為脂肪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肝炎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嚴重肝疾。
有多少比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會變成脂肪肝炎?「整個機轉與關連還沒有釐清,」楊培銘醫師搖搖頭表示,國外統計顯示約有1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會變成脂肪肝炎,但台灣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超音波、抽血、肝臟切片確認
脂肪肝或脂肪肝炎一般沒有症狀,很多人是在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才會出現如疲倦、噁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
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表示,超音波是現今診斷脂肪肝最安全準確的工具。如果:
●超音波發現脂肪肝,
●肝功能指數超過正常值兩倍(正常值SGOT、SGPT=5~40),
●體態肥胖,並且排除B型、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問題等常見的肝炎病因,即可為脂肪肝炎。
如果肝功能大於正常值5倍,醫師會建議做肝臟切片,進一步確認肝臟組織是否進展到纖維化、硬化階段。但因多數脂肪肝炎病患並無症狀,所以接受肝臟切片這種侵襲性檢查的意願很低,所以多半以抽血、超音波追蹤。
減肥就是特效藥
肝膽科門診經常會有病人問醫師:「脂肪肝有沒有特效藥?」
「沒有,減重就是最好的特效藥!」楊培銘總是這麼強調。
單純的脂肪肝無藥可醫,要靠自己努力。若能從飲食控制、運動、規律作息來減肥最理想。楊醫師曾有一位70公斤女病人,半年內力行減重8公斤後再照超音波,脂肪肝就不見了。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
●如果是飲酒造成脂肪肝,應該戒酒;
●C型肝炎引起脂肪肝,則應治療C肝;
●糖尿病病人控制病情穩定;
●高血脂患者必要時服用降血脂藥物把血脂降下來;
●吃新鮮食物、不亂服成藥,以減少肝臟負擔。
至於脂肪肝炎,目前還沒有理想藥物可用。朱正心醫師說,脂肪肝炎並非病毒造成的,所以沒有像B型肝炎、C型肝炎有抗病毒藥物治療。現雖有一些利膽、降血糖藥物用在脂肪肝炎病人身上,但成效並不顯著。
醫師們建議,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的病人,最好每3個月抽血、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若為單純脂肪肝,半年追蹤一次即可。
(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附設北護分院院長楊培銘)
素食者、瘦子比較沒有脂肪肝?
吃素就不會有脂肪肝?
×素食者雖不吃動物性脂肪,但若常用煎炸烹調方式,或為讓食物美味放較多的油,還有吃太多堅果類食品,一樣會因吃進過量油脂或營養過剩變成脂肪肝,肝病基金會指出。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脂肪肝與肥胖關係密切,體重過重、BMI大於25的人,脂肪肝機率隨之大增。
但有些人因為先天體質關係,比方膽固醇代謝異常,即使身材苗條體重正常,仍可能有脂肪肝。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Box
美國臨床營養博士布藍德(Jeffery Brand)建議這樣吃,可以吃出肝臟的活力,20天就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第一階段:多補充抗氧化的食物,除了維生素C、E、B群高的食物,還有植物生化素如多酚、花青素、胡蘿蔔素等。
數千種的蔬菜水果都有這些成分,只要記住多吃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蔬果即可,每天晚餐前回想今天有沒有蔬果五七九了(兒童5種、女性7種、男性9種),如果還沒做到,趁晚餐趕快補充。
◎第二階段要多吃強化解毒能力的植物營養素,即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十字花科如花椰菜、甘藍菜、白菜含量最豐富。
除了提升肝臟能力外,也不該給肝臟負擔。所以不要攝取酒精等帶給肝臟負擔的食物,與控制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同時,也要勤快運動。

乳房超音波和乳房X光攝影檢查哪個好?

乳房檢查項目很多,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乳房超音波」和「乳房X光攝影」,兩者是不同的檢查,各有各的長處。

乳房超音波屬於非侵襲性檢查,利用超音波反射原理檢查乳房有無腫塊,沒有接受放射線的疑慮;受檢者脫去上衣及內衣後,平躺於診療台上,醫師利用超音波探頭,將乳房依時鐘方式,從1到12點鐘方向,分12部分做檢查。

由於超音波探頭進步,新一代乳房超音波其功能更精細,解像能力愈來愈好,對於緻密型乳房或正在餵乳、或有乳房發炎的婦女,超音波檢查有其重要性。
停經前婦女大多屬於緻密乳房,乳房超音波比乳房X光攝影有其優勢,對於手觸摸到的腫塊,可以區分良、惡性,對於囊腫或實體的腫塊,也能呈現不同影像,有其鑑別能力。

至於乳房X光攝影,利用約0.7毫西弗的低劑量X光檢查乳房,能夠偵測乳房腫瘤、囊腫等,對於乳房超音波不容易偵測到的微小鈣化點,非常敏銳;而大部分早期乳癌以微小鈣化表現,乳房X光攝影比較能夠偵測發現。

偵測早期乳癌,可結合乳房X光和超音波影像,對早期乳癌診斷達90%以上。
小於35歲的年輕女性,由於乳腺較發達,組織較緻密,脂肪量較低,乳房攝影的影像相對不易判讀,敏感度偏低,因此建議以乳房超音波作為乳房檢查工具。
]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停經後乳腺逐漸退化,被脂肪取代,此時比較適合使用乳房X光攝影檢測;介於40歲到50歲的女性,則可同時利用此兩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