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情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情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骨鬆年輕化 常健走可增加骨質密度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骨質疏鬆,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調查指出,因生活習慣的改變,國內骨質疏鬆的族群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指出,規律的運動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而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從健走開始,對關節的衝擊力較低,還能增強骨質密度、保護關節健康。

健走好處多,不僅可改善心血管疾病及調適身體代謝機能,更能增加骨質密度。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周林傳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為全球第2大流行病,無明顯症狀,容易導致各部位之骨折,其中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骨折不僅會失能,發生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也明顯較高。

骨質疏鬆 好發老人族群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報告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估計:至2050年台灣50歲以上人口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高達57%,尤其70歲以上長者人口高達550萬屬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

要預防骨質疏鬆症以及其可能的嚴重後果,需要靠規則的運動,可從健走開始,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肌力及平衡,進而防止跌倒的發生。且由於健走比慢跑容易入門,因此,鼓勵民眾可利用每天空檔透過健走訓練骨骼強度。

健走5公里 骨質密度增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林立峯技術長強調,健走好處多多,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甚至還可以控制體重、預防骨質疏鬆等症狀,非常­適合民眾來進行,在日常生活當中保健身體。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落在每小時4.8至6.3公里,相當於每分鐘90至120步,每天健走約5公里,持續15週,可以顯著增加全身骨質密度0.4%。

不過,要避免健走可能產生的運動傷害,運動前要有適當的熱身活動及拉筋伸展運動約10至15分鐘。運動時維持正確的健走姿勢,期間若有頭暈、胸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停止。

由林立峯(如圖)技術長示範,健走前先確認身體位置6大要領。(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由林立峯(如圖)技術長示範,健走前先確認身體位置6大要領。(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姿勢調整 6要領》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外側約15至30度。
2.膝蓋保持彈性不鎖死,與腳尖同一方向。
3.腹肌輕輕地收縮,骨盆保持中心位置不傾斜。
4.胸口打開微笑,肩膀向後向下放鬆。
5.身體中心線向上延伸。
6.下巴收,眼睛直視前方。

林立峯(如圖)技術長親自示範健走正確姿勢,同時健走前後都應保持愉快心情。(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林立峯(如圖)技術長親自示範健走正確姿勢,同時健走前後都應保持愉快心情。(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正確姿勢4撇步》
1.雙手半握拳,手肘彎曲90度,前後自然擺動,往前到胸口高度,往後到腰際。
2.身體向上延伸不彎腰
3.肚子微收自然呼吸
4.腳跟著地腳步輕盈,膝蓋不鎖死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

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患的憂鬱及焦慮,他們利用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來治療癌症病患,發現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

中國的研究最近很盛行將以前發表過的文獻加以統合分析,最近也有一篇是由廣州中山醫院的張博士將國際上目前發表的文獻加以分析研究發現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及焦慮。病患一旦罹患癌症時可能會產生各種憂鬱及焦慮、對抗,最後到妥協,因此必須有一些治療來減少病患的緊張、憂鬱及焦慮,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教育、諮詢、催眠、放鬆的技巧及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等。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的治療。分析了7個文獻共有469名病患參與這個研究,另外419名當作控制組,大部分都是乳癌病患,其中有5個文獻都接受了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治療時間為七到八週。結果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他們也發現乳癌病患對於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並沒有效果,但是其他癌症病患確實是有效。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要治療多久呢?他們認為是12個禮拜,超過12個禮拜以上沒有顯著的增加的效果。但是這篇研究分析的人數較少,到底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及焦慮的程度為何?減少的是早期還是晚期的癌症病患?從診斷到接受治療要多少時間才有效果?這些到目前都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治療病患不只是治療疾病,還要治療他們的心靈,所以不論是佛教徒的正念,或者其他宗教的禱告使用其他種方式來減少病患的憂鬱及焦慮都是很好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基金會要聘請臨床心理師來幫助病患及家屬的原因。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女性乳癌病人及其家屬之心理支持

乳癌自民國88年起躍升為台灣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至今,診斷病例日益增加,根據衛生署統計,92年因乳癌死亡者有1381人;而先進的檢查和治療,已大大的提升乳癌病人的存活率。

多數女性在被診斷為乳癌時,都希望能治癒或延長存活期,但乳癌治療不同於糖尿病、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病,是比較複雜的,例如手術後可能需合併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是日後的乳房重建手術等,因此病人不只有生理的需求,也包含有心理和社會層面的需求。

罹患乳癌對女性來說是非常大的衝擊,在心理社會反應上會產生很大的改變,包括擔心喪失乳房、治療的不舒服、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受影響、自我價值感改變等,不僅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也影響病人和家屬或其他親友的心理調適。正向的人際關係、家人的相互支持、及社會支持,與疾病的預後有很大的關係。

學者指出,丈夫從目睹創傷、就醫、到性生活的早期恢復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伴侶功能,但腫瘤對家人的衝擊就如同對病人的衝擊一樣,配偶對疾病也會感到憤怒、悲傷及脆弱感;臨床上發現,腫瘤病人的家屬就是第二個病人,他們陪伴病人一起面臨疾病及復原過程,所以也面臨了相同程度的壓力。其他學者也指出,病人和配偶的調適是會互相影響的,假如病人或伴侶其中一位有調適困難的情形,另ㄧ位也會出現相同的問題。有些男人基於一家之主的權威身分,有時會妨礙開放性溝通的效益,使得自己及病人雙方都承受莫大的壓力,卻無法排解。在對抗疾病的過程當中,配偶、家人與病人之間的關係若發生問題,對彼此都沒有幫助,此時若能有適當的人介入,提供家屬和病人之間討論和反應問題的機會,喚起彼此的支持,可以減輕家屬成員的壓力。

大部分病人的主要支持來源是家人,但此同時,家人也面臨了壓力,所以在面臨疾病的發生及治療過程中,病人與家人應敞開心胸,運用開放性的溝通,彼此之間勇於提出困擾及討論問題,減少彼此的猜疑和矛盾,以提供彼此間最真摯而適切的支持和需求。適當的社會性支持具有正向的調適作用,藉由增加知識及參與支持性團體,以減少焦慮和憂鬱,並增加自我意識控制及改善負面的身體心像感,提升病人本身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護理部 李惠玲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研究:人際關係好 降低乳癌致死率

良好人際關係,可以增加乳癌治癒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乳癌患者倘若和親人、朋友保持著良好互動,可降低61%的死亡率;如果屬於離群索居者,其在患病後的3年內死亡機率則高出許多。研究人員表示,情緒會影響人的健康,從此研究可看出,人際關係好壞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

 


親朋好友生病了,別忘了找他聊聊天,那可能助他保住一命!美國加州凱薩醫學中心詢問2264位曾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患者,問題包括是否有配偶、親屬是否還在世,以及親朋好友是否予其精神安慰等,發現就算是親友數量不多,但情感支持的確有助於病情。


 


研究人員也發現,即使和親友關係不佳,倘若病患在教會或其他社團裡的人緣不錯,也能降低死亡率;而相較於人際關係良好的病患,那些和親友關係較為疏離者的死亡率即高出61%,且有極大的機率在患病的3年內死亡。


 


「人際關係的質量真的比數量重要!」研究人員表示,情緒真的會影響人的健康,從此研究可看出,人際關係好壞的確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就算和親人、朋友互動不佳,但只要病患對於某個團體有著情感上的歸屬,且和團體成員保有互動,都可以幫助其痊癒。


她的故事撫慰你 乳癌病友治療甘苦談

她的故事撫慰你 乳癌病友治療甘苦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0多歲的林女士始終不願意面對自己身體的改變,當她觸摸到硬塊的那一刻起即選擇逃避,期間將近一年的時間,然而這一耽擱,腫塊卻已經近18公分,經檢查醫師宣佈為第三期乳癌,收入有限的林女士,為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只能選擇不需花費過多的手術治療;對於未來,林女士一度因為生活經濟壓力選擇逃避,對於往後的醫療費用仍是茫然。


 


乳癌病友普遍擔心復發、轉移,也擔心給家人造成負擔、經濟壓力的來源,其中甚至失去生命熱忱想放棄治療,罹病病友的無助與徬徨,有誰懂?同樣歷經過的乳癌病人就是這時的最佳戰友,萬芳醫院訪問1百位病友歸納出最多人在乎的20大問題,透過與病友的分享與醫療專業團隊的回應,讓病友不再恐懼與害怕。


 


萬芳醫院指出,乳癌零期至第一期的病患5年存活率高達100%,約有1/3的乳癌在零期或是第一期時發現,只要願意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十月是乳癌防治月,隨著乳癌年輕化,每年多增7-8000例病患,萬芳醫院提醒,乳癌不只是女性癌症排名之首,男性的病友比例也較以往的高。


 


由於早期乳癌症狀不明顯,不見得能藉由觸摸檢查能感覺得到,加上無法觸摸確認,就無法切片檢查,尤其是乳房鈣化點及無症狀的零期乳癌,在藉由攝影緊壓乳房組織及乳房針定位術,才可清楚確認病灶部位,讓腫塊無所遁形。一般手指觸感能發現到的小型結節約在一公分以上,而不少一公分以上的乳癌已有腋下淋巴轉移,或甚至於遠端轉移。乳房X光攝影是經臨床醫學證明能發現早期乳癌的利器,可偵測到以顯微鈣化所呈現的乳癌,尤其近年來所發展的新科技數位X光攝影,對偵測微小腫塊或顯微鈣化的靈敏度又更高,因此0.5-2公分早期乳癌的發現都必須依賴乳房X光篩檢。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我依然美麗

陳錦安 | 2011 十月 03



<遇見”癌”>
十八年了,沒錯! 是十八年前動的乳房切除手術,
回想起來,一切過程卻是如此清晰仿若昨日,
還記得,才剛為自己勇敢的結束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感到慶幸,
就像一匹脫疆的野馬正想好好的在蔚藍的天空下,盡情的馳騁,享受自由的可貴
用一連串的進修課程來彌補早婚生女,沒能留學的遺憾
感到疲倦是個警訊,可是當時不懂,也不夠愛惜自己
等到拖著透支的身體回到台灣,朋友以懷疑的眼光質疑兩邊大小極不平衡的乳房
好強的我還戲謔的說"沒錢隆乳先做一邊",是拒絕承認自己是那個倒楣鬼吧!
在好朋友怜慧的安排下,帶著小說,一個人輕鬆來到醫院,滿心認為真是多此一舉
陳啟明大夫的親切,讓我很放心,只是不解,為什麼他需要眉頭深鎖?
"嗯! 沒事找名醫麻煩",看在好友關心我的的分上原諒我吧!下不為例
啊? 找病理醫師立即穿刺? 天啊,好大一支針,要顧及形象,當然不能大叫
診療室內氣氛凝重,拿著小說門外等候,依稀聽到護士說"是鈣化啦...."
"是嘛! 我說沒事嘛!",偷笑,繼續看我的小說等待報告
陳醫師再度請我進診療室,眉頭皺得更深,
"有那麼嚴重嗎?不就是鈣化嗎?""啊?鈣化報告不是我?"
陳醫師仔細的解釋X光片上的種種.....腦子一片空白,他再說誰啊?
我竟然拿起皮包,鞠了一個躬,什麼話也沒說,帶著不爭氣的眼淚就走了,只聽到護士小姐在後面喊著
"腫瘤已經很大,要立刻開刀,不能拖啊......"


<告別親愛的乳房>
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個晚上,好吧!割頭也不過碗疤大,切就切吧! 誰怕誰!
感謝陳醫師對我的包容,更特別花時間讓我面對現實,不再逃避,短短一天趕緊安排開刀前的準備工作
媽媽才剛因為肝癌過世,爸爸一定承受不起心愛的女兒也要面臨癌症折磨,
如何是好?就為他安排個三天的身體檢查吧
下雨的清晨,送爸爸進中心診所報到後,隨後到孫逸仙癌症中心(現在的和信)入院
好友素貞老早從三芝趕來,鐵青著一張臉,不知情的護士,還以為她才是病人呢
把兩個遠在美國的兒子,女兒照片掛在病房的牆上,我要一醒過來就看到他們
呆坐病房中,竟然不是抱頭痛哭,
一句”太可惜了!這麼漂亮的乳房就要割掉了!?” ,”不甘心!”拍照留念吧!”
念頭一起,隨即行動,天啊!竟然在應該是愁雲慘霧的病房中,我擺各種姿勢拍了裸照,
在難以遏止的笑聲中我被推進了開刀房,告別跟了我41年美麗的乳房…..


<走過死亡的陰影>
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成為”半邊人”的自己,真想把浴室的鏡子打破,
連翻身都帶來巨痛的我,好懷念那些”輾轉”不成眠的夜晚,
化療讓我變了一個人,喜愛的香水成了催吐劑,枕頭上的髮絲更是令人怵目驚心
打針後的冰冷身體彷彿是一具活死人,那個美麗的我已經不知去處!
不禁問天,為何如此坎坷?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要再吐?深呼吸有用嗎?
突然看到書桌上一本被我冷落許久的書,是清華大學盲友有聲書籍委員會寄來的
加入清華大學志工,為盲人錄製有聲書,是很久的事了,總是給自己找理由拖拖拖
好了,這下沒理由了,唸吧! 調整呼吸,打起精神,為別人做點事總比等死好
不知不覺當中,一本書沒多久就念完,不再吐了,”人”也清爽,活了過來
拿了好幾個淋巴,右手腫得蠻嚴重,連舉手也困難,可是站在牆邊做”爬牆”運動就像個白癡
無意間跟著朋友到王美幸老師的畫室,竟然激起我想要留下生命痕跡的渴望,
畫吧,管他像花還像草,只要活著一天就應如春花般美麗,盡情的畫吧!
一幅接一幅的畫,手不再痛,也可以舉高,
癌症第三期,不樂觀吧,來探病的朋友,只要喜歡,就送一幅畫作為告別紀念吧,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很歹勢,人沒死,畫嘛,普通而已,丟臉喔!


<我依然美麗>
滿五年時,我做了乳房重建,不再為義乳掉入游泳池內的噩夢困擾
在天主的悅納下,我領洗成為天主教友,隨神父到監獄,勒戒所傳福音,教唱聖歌
我認真的教學,自詡為音樂大使,希望能讓大朋友小朋友都愛上音樂
更重要的是,讓周遭的朋友們感受到我擁抱生命的可貴
是的! 我依然美麗,不,應該說是我比以前更美麗!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抗癌心情故事

 



忙碌規律的生活,心境、動向一直存在理所當然的生活意境裡,如此,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50年的歲月一切都是這樣平安過著。


如今卻為了一張病理報告,日子如同排山倒海、烏雲密佈,每日承受在恐懼裡,鑽牛角尖,越陷越深,幾乎無法自拔,家人頻頻的呼喚,不捨的痛是如此刻苦銘心,不,不能再如此委靡不振,該走出來了,縱使一路是艱苦的。


療程是在堅定抑制恐懼中度過,就如須通過重重難關,每個關卡需面對不同化療的副作用,它是深入體內的折磨,且會磨掉所有的體力與氣息,若不是家人信心支撐及無微不致的關懷,每日皆在歡樂中度過,如此強而有力的強心劑,病痛又算甚麼!


愛是往前走的動力;外子在大陸工作20幾年了,4年前得知我罹癌後,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回台全心全意照顧我。外子是位嚴肅、不茍言笑的大男人,將工廠治事化的管理全用在家庭裡,我與孩子們在他的管理下,皆不敢造次,只要他有話要說,大家皆立正站好,一切禮節都需得體,提出的每個問題,必需清楚的回話,心中有委屈不許眼紅哭泣,因這是懦弱的象徵,必須勇敢的承訴。如此的教育下,造就了今日孩子對爸爸的敬畏。


不同了,真的不同了,差異讓人十分訝異,氣氛的帶動,溫馨的語辭,甚至搞怪如同老萊子,笑聲是接二連三,當下就看到孩子們笑在地上打滾,伍百的「你是我的花朵」、韓國團體的「nobody」從未見過非常不雅而有趣的舞姿就呈現在威嚴的父親身上,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以往從不拿掃帚的大男人,如今因我身體虛弱,接手所有家裡需打理的工作,洗、刷、煮、炒樣樣都來,雖做的不盡完美,但誠意卻是滿分,他的引導,孩子們的配合,如同一首圓舞曲一直持續著,是溫馨幸福的。


癌細胞的轉移讓病情每況愈下,脆弱的我好幾回抱著老公哭泣,訴說著內心的痛苦,只見他靜靜的聽著。澎湃心情沉靜下來之後,老公告訴我:「好了!一切過去了,即時跳出苦惱圈吧!把心情轉為愉快。」於是帶著我到空中花園欣賞我最喜愛的花。隨後取出我許久未碰的畫具「畫畫是很好的心靈調適。」是啊!這是可讓心情沉澱下來的好方法。於是畫畫、手工藝品是我受難度日的良藥。


這些日子常常在遠方看到老公沉思孤獨的背影,我知道他在為我的病情操心,也知道他常上網收集相關醫療資訊,為我的生活起居無不盡所能的做到最好的生活品質。他的費心讓我十分感恩,內心不捨他對我的憂心,他如此的全心付出,我又怎能忍心負他。


是該樂觀、勇敢的面對所有療程,憂愁只會帶給家人沉重負擔,對自己病情也無幫助,於是我要求老公帯我走出戶外,每天傍晚在河堤旁散歩,柔和的陽光、微微的風,河堤旁的草地綠樹,讓人暫時脫離低落與沮喪的心情,它讓我無壓力、全身是放鬆的,情緒是愉快的,我每天都享受在大自然的洗禮裡。


一些時日漸漸的學會快走運動,如此每日無間斷的持續著,心情也跟著開放許多。偶而也會參加屬於乳癌的課程,心中的恐懼不自覺的舒緩不少,對療程也慢慢抱持著信心。


我喜歡參加「關懷協會」的課程,他帶給我參與的快樂,志工的熱心關懷,病友的樂觀開朗,我深深的備受感動。每回看到志工的付出,心想她們哪來的時間與體力,以往周旋在公司與孩子上,常追著時間跑,使得身心疲憊的抱怨時間不夠,哪又能騰出多餘的時間來做公益。還有她們的膽量與溝通技巧又是如何學習的,為何不會觸動每個病患憂鬱的心。


我開始注意有關志工的文宣,有一則上面是這樣寫著「將參與公益活動當休閒或度假,這種充滿歡喜與意義的另類休閒,讓上班族志工得到「心靈充電」,有助於繼續面對職場的競爭與挫折。」不可思議!我還是無法體會。但所有志工臉上燦爛的笑容是假不了的。


「志工!」虛弱的我可承擔嗎?我有能力幫助他人嗎?萬一用詞不當,傷了人怎麼辦?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只要有愛,一切皆行,就如同我對你的愛,同理心去面對病友,凡事自然迎刃而解。」親愛的上帝阿!我的老公是祢派來的天使嗎?若是如此我又何嘗不願意,我也想享受「施」的快樂。


孩子媽媽還是無法放下呀

 孩子  媽還是無法放下呀 


                                                                靓媽媽


 









女兒已連續2個月,未曾回家,唯獨女婿回來噓寒問暖,如此不尋常,心頭總覺得不安。問其緣故:「靓,近來忙阿!」為了想見女兒,於是說:「晚上叫靚回來吃飯,今晚不行,明天也可以!」只見女婿匆匆離去,我手上佛珠一直不停轉著。


 


幾天後還是沒見到女兒,電話那頭也總是沒人接,一顆忐忑的心,不安的躍動;手上佛珠更是加速轉著。連打了幾天電話,終於盼到女婿來。「靓究竟怎麼了?」「媽!沒事。請別操心,靓都50多歲了,會料理所有事情,安心吧!」


 


當天晚上靚終於來電「媽,謝謝您給的水果,聽說您想我呀!我近來忙,一時恐怕無法回去,您放寬心,我一切都很好。」就這樣與我談了許久,還與我分享了幾則笑話,內心安定些許。


 


幾天後又見女婿獨自歸來,靜坐沙發不語,我端著水果請他吃。「媽!您坐下來,我有話需告訴您。」「但在這之前您先別擔心,靓現在很好。三個月前醫生診斷出靚得了乳癌,目前在化療中,身體狀況還能承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呢?手捻佛珠虔誠祝禱著:南無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請保佑孩子呀!請保佑孩子呀!……快!快帶我去看她。


 


孩子們為了不讓我傷心難過,將事情隱瞞;女婿總覺對我有所虧欠,說動了女兒向我據實以報。到了醫院,我泫然欲泣,卻見到女兒燦爛的笑容。「媽!辛苦您了,我沒事,我真的沒事。」「靚!這是你愛吃的魚湯、葡萄、蘋果、梨子……等等,魚湯趁熱吃了。化療後身體會不舒服嗎?凡事看開些,意志要堅定,要有信心,會雨過天青的,加油!加油!」看了女兒的憔悴,隱忍淚水直往肚裡吞。


 


每晚通話是我睡前的安眠藥。但女兒因化療產生的副作用,身體不適,卻一直不願吐露;甚至我想去看她,被拒絕於門外。事後得知,靓因乳癌轉移肺、肝、淋巴、心裡一直自怨自艾,一蹶不振。我這作媽的要如何幫她解脫呢?手上的佛珠不停轉啊轉,口中也持續的唸著:南無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請保佑孩子呀!請保佑孩子呀!


 


「媽,請別天天打電話,我心理壓力好大,我不舒服,你這樣我會天天哭。」此後女兒脾氣越來越大,也拒絕了所有親朋好友的慰問及拜訪,我心想女兒身體不適,誰能煮給靚吃呢?心中著實放不下。「女婿呀!每天回來拿些食物給靚吃。」又被靚拒絕了,如此真是折騰我這個媽呀!


 


前後約兩年了,見靚的身體時好時壞,忐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菩薩呀菩薩,我願折壽給女兒,畢竟她還年輕,孫子還需要她呢!請給她力量呀!」我只能祈禱再祈禱,始終幫不上忙,無助的淚水又已潰堤。


 


「媽!」電話那頭傳來哭泣的聲音。「媽!我現在在醫院, 葉 醫師剛才告訴我,檢查報告已看不到腫瘤了!」我與女兒在通話中,喜極而泣,「靚!好了別哭,身子要保重,妳想吃什麼媽煮給你吃?」手裡的佛珠又加速的轉著,謝謝大德大量的菩薩,我還是願意付出我的一切 ───  直至我女康復。


 


孩子們!你們都是媽心頭的肉,不管你們多大歲數,永遠都是媽的寶貝,你們為了不讓媽擔心,凡事都隱瞞著,媽會更擔心,惦記著你們的一切,媽永遠是割捨不下的呀!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病中隨筆 - 花 園 人 生

                                                      


 









黃與紅、白與黑,人生舞台繽紛著多樣色彩;


明與暗、碧與凋,花園人生細訴著淡淡哀愁。


利鈍否泰,人生究能自主掌控幾許?


 


花園自是綠意盎然,紫嫣紅 ───  滿眼欣榮


曾幾何時?執壺澆灌的我  染恙


她頓失問候、眷顧


昔日風貌全失


縱使今日陽光依舊,植栽未離本位


她的臉龐  日益黯淡凋萎


期以修剪、裝飾,盼重拾喜悅生機


怎奈!她已飽經滄桑!


 


染恙的我,體內無情的植栽卻日益茁壯,


花園中本該植栽的水療 ─── 轉換成我的化療


日復一日,我已不堪摧殘,幾  一蹶不振。


 


花友他日來訪,言:


春景固然賞心悅目,


秋景之美卻不感遺憾。


是阿 ! 這豈不就是人生?


 


迫切想問醫師,可否移駕到我的花園瞧瞧,


開個兩全其美的方子;


一來  癒了我的身子,


二來  也癒了我的花園。


唉!其實醫師不說我也知 ───  還是要靠我自己


 


化療先完成,植栽的水療,盼得到主人


醫師不能隨侍在側,往日的生機  ───


是她、是我,都得靠我們自己!


 


種下信心與堅持的種子,再佐以養分的滋長


逐日承受大自然的洗禮,絢麗姿容是必重現。


 


翌日,天空更藍時,我一定要廣邀醫師及親朋好友,


到我的花園看看,一樣健康的我們。


轉移性乳癌 - 女兒寫的文章

一個鼓勵、愛的希望              咏璇


我生長在一個經濟並不富裕的家庭,但卻有非常富裕的生活,在食衣住行上都享受著大小姐的待遇,只要我開口就能吃到我想吃的食物,穿的是世界獨一無二母親裁縫的衣服,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父母接送的專用車,縱使風大雨大也不擔心沒有遮蔽的地方,什麼叫做苦不曾體會。


同理什麼叫做愛,也從未深思過,總認為不順我意就是不愛,就這樣過了二十年。如此富裕的生活卻在兩年前母親罹患了癌症,父親任職的公司無預警歇業後,整個腦海亂了分寸,平靜的生活如同排山倒海,不知所措,看著母親化療的不適,父親心力交瘁的背影,我開始思考這個家愛在哪裡?


難過的心,幾天都未闔眼,身體疲憊的在黑暗裡掙扎,半夢半醒中突然風雨交加,雷聲劇響,驚嚇的我抱著母親的腿嚎啕大哭,母親牽起我的手:「不要怕,繼續往前走,快到家了。」此時我恍恍惚惚又置身於舞台上,僵坐在鋼琴前,愁著中途停下來的曲子,就在眼眶泛紅時,又看到母親微笑:「不要怕,繼續彈,妳彈的很好。」接二連三一幕幕的景象,一一浮現,總有個聲音:「不要怕,繼續.,會有好結果。」眼淚直流,是啊!這就是愛,父母給予的所有一切。如今我在音樂上的成就不就是父母用愛的驗證嗎?


母親因化療的痛苦以及顧慮往後家中的生活費也煩惱我與弟弟教育費,決定放棄所有的醫療,甚至想尋短結束生命,她認為茍言殘喘的日子只會帶給家人更多的困擾,得知後我的心好痛好痛,我該如何是好?回家的車上回想著母親過去的種種,父親因工作在外20幾年,母親獨挑大樑照顧爺爺奶奶及外婆,更不用說還有我們姊弟二人(弟弟患有複雜性心臟病),她如此堅強的人,為何病倒後卻是這般的脆弱。


回到家中見到弟弟抱著虛弱的母親:「媽!你現在好嗎?你要趕快好起來,我需要你。」我坐在沙發上,只能哭泣,我不知要如何表達,此時心中一股莫名的生氣:「媽!您讓我好失望,過去您的韌性都到哪了?難道您真的要放棄我們了嗎?我們真的需要您,您不可如此一蹶不振。」掩著臉泣不成聲。


夜裡母親因化療痛苦的無法入睡,在床沿我服伺著母親喝水,「媽!我現在在學校打工,每個月的生活費不是問題,若省吃儉用下學期的學費不會有問題的,再說我還可以選擇助學貸款。」我握著母親的手:「以前我在學習成長中,您不斷的教我『凡事不要畏懼,持續下去,必定會有好的結果。』媽!您也一定要堅持走下去,好嗎?」這個夜裡我與母親握著手入夢。


母親近來身體檢查已發現無腫瘤了,但醫生認為未發現腫瘤,不代表癌細胞是安全的,目前還是持續化療中,雖然未完全脫離化療的痛苦,但一切的堅持是值得的。


現今社會裏,與我同樣遭遇的相信不少,如何用愛來挽救弱勢家庭是當務之急,一直接受愛的洗禮的我,要如何擴及社會每個角落,是我今後的課程與目標,要將『凡事不要畏懼,持續下去,必定會有好的結果。』傳播,讓弱勢每個家庭有愛的希望。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醫界的良知


轉載: 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王惠暢醫師



陳震寰寫於 2012年4月26日21:37 ·





一年多前,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辭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部主任和臨床醫師的職位,當然,這在領導管理階層眼中十分突兀的行為,相當不可思議,幾經折衝,最後以外科部顧問及留職停薪等辦法暫時收場。時至今日,碰到熟識的醫師朋友,仍不太能瞭解為何有此決定。其實這樣的想法在我心中已盤桓多時,並非一時衝動所致,原因當然甚多,就舉其犖犖大者如下:



第一便是對醫療環境的失望,根源起自於不正常的健保制度及伴隨而來的人性黑暗面表現,影響所至,醫療院所莫不上下交征利,再加上醫師的養成過程中,除了專業知識外,就是無時不在的利弊分析和自我實現,於是造就了為數眾多只知不斷擴大自我利益又妄自尊大的醫師“兒童”,最擅長的往往是抱怨和無盡的貪婪,很少想到付出以及與團隊中其他成員分享。另一方面,病患在醫療商業化和醫療服務對價化的氛圍下,也忘記了人與人相處應有的基本尊重以及醫病和諧的重要性,動則怒罵威脅,小至掛號不順,大至醫療成效不如預期,都可以產生醫病糾紛。在我部主任任內,部內同仁所有被申訴案件都得過目處理,這時更能體會申訴內容的離奇,真令人嘆為觀止;也不禁百思不得其解,人之間到底發生什麼變化了?想起從前,雖然也是醫務繁忙,但總伴有助人的成就感及良好互動後的快樂感,所以累而不怠,如今的氛圍只譲人覺得疲累倦怠而不快樂,自然興起不如歸去的感慨。



第二個主因是打算主導後中年後的人生規劃,想想人生的前三分之一都在積極學習累積知識,中間的三分之一則全貢獻給醫療服務.人生的最後的一階段不該是在被強迫退休後才無奈開始吧?這一年多以來,常有許多舊識問我是否無聊?我常回答"常覺得時日都不太夠用.何來閒時想無聊之事"。這絕不是矯情,而是幸運在我本來興趣廣泛,再來年輕時便能領略閱讀的樂趣,所以閱讀、休閒興趣、演講、運動及旅遊交叉安排下、倒也充實而自得其樂。反而,我經常會提醒那些會問無聊的好友們,要多內省是否有可獨處自得的興趣,因為興趣及持久的愛好大多非與生俱來的,是要耗時培養的,若要退休生活愉悅,先從培養興趣愛好開始 (能與另外一半契合則更佳)



第三是很想替年輕醫學生們找到安身立命的長治久安之道,這個理由似乎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但我卻是認真的。基本的想法是:良好醫療服務的提供是耗神耗時的,絕不是以量取勝的,但良醫若執著於良好醫療品質及醫病互動的內涵,往往生活品質反而遠低於庸醫,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很想自己能先習得金融操作的穩定獲利法,然後可以傳授給後輩們,要他們能享受財務自由人身自由的真諦,進而放棄將醫療商業化的想法和作法。當醫療回歸專業服務的本質,醫師人品自然高,病人不把自己價格化,醫病關係自然會和諧。很可惜,這個金融操作心法仍在修鍊中,時程比我想像中要漫長的多,也謝謝我太太容忍我鼓勵我,讓我無後顧之憂的繼續浸淫其中。



這一年中也發生了許多預期中與非預期中的樂事: 第一是長期停診後,有些病患癌症惡化後輾轉讓我回去再提供治療意見及精神加持時,老朋友般的情誼經常會在醫病間出現。另外,當將所提供醫療服務的知識及診療費用全轉給年輕一代的醫師時,他們也能感受資深醫師實質傳承及提擕之美意,又是樂事一樁。 第二是同學的情誼,當邱寶琴間接聽聞我長期休息的訊息後,以為我身體健康出了狀況,不僅電話關心,還特別利用到台中榮總友情特診時,訪視我並和我及清韻共進餐及深談人生過往事,不亦快哉!說起來,還欠她夫婦一趟台中遊,希望不日後可邀約成行。南榮兄則是怕我無業在家太久不妥,又是邀約院內演講,又是多次參訪巍峩的台中慈濟醫院,用心良苦,銘感五內。世薫兄也是看我賦閒在家不順眼,幾次讓我到宜蘭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帶帶實習醫學生小老弟,談談醫學常識,也算再度與陽明大學有些交會了。 第三則是非預期中的好事,原以為脫離職場暫休後,自然門前車馬稀,少人聞問了;不料,由於往日的口碑及學會業界的錯愛,演講邀約仍然不斷,也讓我有充裕時間更深入的看待問題及尋找答案,也更容易突破制式的規範及想法,能將這種心得與人分享,堪稱人生另一樂事也。也由於上述的因緣際會,多了些領略,希望能與諸君分享,做些拋磚引玉之舉。



(1) 博學漫談 在中國醫大附醫及陽大附醫帶領實習醫學生時,不時可感覺學生是需要全方位啟發的,不只是次專科知識。 先要學會作人,才能學會作醫師,學會有能力全方位觀照病人的醫師,才有資格變成學有專精的次專科醫師。 各位同學應主動認教陽大附醫實習醫學生,不只言教還有身教,行有餘力,我們說不定還可認養落後地區學童。除了衣食飽足外,眼界開、能力足才是改變他們未來的關鍵。



(2) 慢工出細活(慢活) 在我看來,大部分醫師都成長於不健康的環境。這不健康不是指物質環境,而是指精神環境:從小成績優異受家人、師長、同學誇,到醫學院醫院又長期優越於其他醫療從業人員(如護理師、藥師),若有幸成為醫術稍高的醫師,病患及藥界又百般示好,常造成這群異類目空一切,傲氣凌人又不懂分享及付出,這些人是需要人生再教育的。方法無他,仍從生活學習開始,這次俊忠兄女兒的畫展及眾人參與(很抱歉那次無緣參與),產生很大的迴響。人性的撼動與感動仍是心靈改造最大的良藥,邱寶琴也提過: 學習付出貢獻再做些與貧脊人們分享的事會是好的開始。我們應該隨時內觀內省,守住自己心神在慢活中甦醒開來,同時有責任幫忙年輕一輩醫師從真實生活中學習謙卑、感恩和惜福。



(3) 精讀立論 在這一年內數十次的準備專題演講時,自己為自己訂下了一個絕不講完全相同內容的原則,強迫自己在相同的議題下一定要找出各種切入方向不同的論點加以闡述。於是閱讀領域必須更加深邃寬廣才行,也因此再度開啟愉悅求知的旅程。過往,每每參加先進國家的專家會議,一方面固然欣賞內容的豐富及多樣化,最讓我欣羨的反倒是資深長者的睿智風範,你不但不覺得他們已老的跟不上時代,反而他們的真知灼見為未來世代指出一條明路。台灣醫界耆宿的境界尚難望歐美項背,若要在幾個世代內迎頭趕上先進國家,多期望我們在年華日漸老去的時日裏,尚能有鏗鏘之音,見證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亡。



今年由於早就安排好的出國會議行程,無法參與畢業30年的同學會,殊為可惜。但聯絡網絡已成,各位佳影佳音已陸陸續續拜見拜讀,會後傳誦的定更為精彩。期許有幸能躬逢其盛者,能盡情享受這豐饒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