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雙磷酸鹽 Bisphosphonates 並不能減少罹患乳癌風險

以前很多的研究都認為Bisphosphonates這種乳癌轉移骨骼後減少骨折的用藥可以減少乳癌的復發以及延長病患的生命,但是最近有一篇文獻是評估兩個大型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所得到的結論跟以前研究大相逕庭,使用Bisphosphonates並不會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這是美國UCLA醫學中心的Chlebowski醫師將兩個臨床試驗加以分析,一個是Fracture Intervention Trial (FIT)使用了alendronate追蹤了3.8年,另外一個是the Health Outcomes and Reduced Incidence With Zoledronic Acid Once Yearly–Pivotal Fracture Trial(HORIZON-PFT)使用了zoledronic追蹤了2.8年,這兩種藥都是Bisphosphonates。這項研究跟以前的不同點是不使用在乳癌治療後的病患上當成輔助療法,而是用一般民眾,而且是更年期後的婦女。Bisphosphonates不只是可以減少骨折發生,更年期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容易引起骨質疏鬆,使用Bisphosphonates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發生,結果這兩群發現使用Bisphosphonates罹患侵犯性乳癌在FIT是1.5%,不使用者是1.8%;另外一個HORIZON-PFT是0.8% vs. 0.9%,所以使用跟不使用者並沒有區別。

所以以Bisphosphonates來作為更年期後的婦女預防乳癌並沒有任何效果,但是這個研究也有問題存在,因為骨質疏鬆的病患是因為女性賀爾蒙減少才造成骨質疏鬆,但是這群病患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利用這群低危險病患來做研究是有些問題存在。無論如何,使用Bisphosphonates前最好先詢問醫師,此藥價錢太貴,健保又不給付,牙齒不好的病患使用這種藥,拔牙會造成下顎骨骼壞死的的風險。


翰晃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可能可以減少肥胖女性乳癌復發

以前曾經有研究指出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可以減少乳癌復發,但是對於肥胖的乳癌病患使用NSAID有沒有幫助呢?因為引發女性乳癌的原因與肥胖有關,因為肥胖可以讓脂肪轉變成女性荷爾蒙來刺激乳房細胞,肥胖的女性的COX-2、prostaglandin E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及芳香環轉化酶(aromatase)都會增加,因為NSAID是抑制發炎反應的物質,可能可以減少肥胖女性乳癌的復發。這是美國Texas大學deGraffenried博士所作的研究報告,他做了一個回溯性的研究,一共有440名女性乳癌病患,其中有159名使用NSAID,281名沒有使用。將這些病人分成肥胖(BMI>30 mg/m²)、過重(BMI 25.0 - 29.9 kg/m²),平均BMI是31 mg/m², 159名使用NSAID的病患中81%是使用aspirin,,其他使用ibuprofen、celecoxib、naproxen、 meloxicam等等,結果發現有52%的病患可以減少乳癌復發。他們推測使用NSAID並不是用來抵抗肥胖或乳癌本身,而是抗發炎作用能減少乳癌復發。所以對於肥胖的乳癌病患應該盡可能回到標準體重,同時也建議服用NSAID,但是NSAID會引起腸道出血的副作用,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跟醫師好好商量。

翰晃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癌細胞若轉移 用藥須注意

很多人恐懼化療造成外觀改變而逃避化療,尤其害怕掉髮。
但對部分癌症治療來說,掉髮是必經過程,若能調整心態,掉髮未必是那麼可怕的事。化療結束後,頭髮便會漸漸長回來,新生的髮質通常更好。 此時,家人、親友支持特別重要,建議癌友可參加病友團體或協會,找伴一起打這場仗。 在乳癌轉移之前,治療方式分成局部與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包括手術切除腫瘤與放射治療;全身治療則以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若乳癌已轉移,需依照患者狀況給予適當治療,例如若移到骨頭,需使用治療骨轉移的藥物等。 此時的主要治療原則,是在治療下盡量維持患者生活品質、使病情穩定、控制腫瘤維持不變或縮小。若能穩定控制,不少患者仍能照常生活,存活期長達4、5年,甚至20年的也有。 癌細胞若轉移,腫瘤細胞特性可能改變,此時用藥必須特別注意。另外,若先前藥物效果不佳或患者難以適應,也要考慮換藥。 乳癌患者千萬別忘記定期追蹤,一旦復發才能及時診斷、治療,控制病情,避免惡化。

乳癌患低脂飲食 增存活率

美國做新研究發現,乳癌患者若雌激素受體為陰性(ER陰性乳癌患者),採用低脂飲食可以幫助延長壽命,降低提早死亡風險,患者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都是陰性,採用低脂飲食,死亡風險下降幅度更大。
美國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腫瘤醫學專家羅文‧卻爾鮑斯基研究發現,ER陰性乳癌患者如果在乳癌早期就採用低脂飲食,持續五年,往後十五年內,死亡風險可減少約百分之三十六。此外,乳癌患者雌激素受體(ER)、黃體素受體(PR)若都是陰性,提早死亡機率更可下降達百分之五十六。 這項研究發表於,在美國聖安東尼奧所舉辦的乳癌醫學研討會。 這項研究涵括兩千四百多名女性,年齡介於四十八歲到七十九歲,其中有近一千六百人為ER陽性乳癌患者,其他八百名女性為ER陰性患者,或ER、PR都為陰性。這些患者都是早期乳癌患者,且在一九九四年到二○○一年間接受治療。 參與研究的女性患者當中,大約一半的人採用低脂飲食,研究人員安排這些人接受營養諮詢服務,且定期追蹤她們的脂肪攝取量。至於另外的患者則沒有接受任何營養諮商服務,研究人員也沒有特別建議這些患者採用低脂飲食。 研究過程當中,低脂飲食組都有減少脂肪攝取量,熱量攝取降低約百分之十,且平均也減去六磅體重(約二點七公斤)。結果發現,雖然低脂飲食組與一般飲食組的死亡率沒有太大差異,但如果患者乳癌類型與荷爾蒙無關,患者採用低脂飲食後,死亡風險就會大幅下降。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風采如昔?醫:適度補充女性荷爾蒙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有許多更年期或己停經的婦女,經常花大錢買昂貴保養品保養皮膚,希望能抓回青春歲月,婦產科醫師建議,除擦抹保養品之外,可以再適度補充荷爾蒙,減緩皮膚失去彈性的速度,添增皮膚自有的保水能力,更可以維持美魔女風采。

許多更年期或己停經的婦女,經常花大錢保養皮膚,希望能抓回青春歲月。



抗皮膚老化 永遠像25歲
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婦產科醫師張嘉訓表示,女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年輕、漂亮,保持曼妙身材,讓外表看起來永遠像25歲。可惜事與願違,隨著年紀增長,歲月摧殘加上每天忙碌的工作與家事,要維持年輕的美貌真的很難,於是保養品大發利市,各種高價新穎保養品成了不可或缺的花費大宗。


門診中,在和來就診的患者聊天中發現,包括保溼、美白、去角質、防曬等保養品都是女性朋友最常也最大的花費支出。不過,卻常忽略補充荷爾蒙,尤其更年期或己停經的婦女,在面對皮膚日漸老化困擾時,常會有焦慮不安現象。


事實上,更年期婦女長期適度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有效的減少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大腸癌、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和牙齒脫落、老年痴呆及子宮內膜癌等等疾病,並有減緩老化的效果。


皮膚老化 動情素居關鍵
張嘉訓醫師強調,其實女人的皮膚與動情素有密切的關係,臨床發現,女性真皮層的膠原含量也以每年1%至2%減少,使皮膚失去彈性,不再如少女的皮膚是水嫩嫩、光滑有彈性,因此就有人去做拉皮、打膠原蛋白,或是注射肉毒桿菌。


但這些方式有的會讓臉部看起來不大自然,有的也只能維持半年而已,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局部的改變,並不能影響到全身的皮膚。臨床上常可以發現到停經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後,皮膚比較不會乾燥、皺褶和萎縮。


荷爾蒙補充法 3低1高
事實上,更年期婦女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不但可以減輕熱潮紅、燥熱、陰道乾澀、心悸、情緒不穩等不適,更可以有皮膚改善保養的額外效果。但是在採取傳統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前,必須注意可能的血栓或誘使乳癌再發等副作用的防範。


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荷爾蒙治療準則即「3低1高」,3低是指「低劑量的選擇」、「低治療的年齡」、「低風險的使用年限」,所謂的「1高」即是「高度個人化」,依照荷爾蒙補充療法新策略的運用,才能使婦女的健康得到保障;同時,要是聽從醫師的指示,並且要定期做乳房檢查,避免有罹癌的風險。


【醫師提醒】:任何藥物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其所帶來的好處是否大於壞處。大多沒有症狀的婦女服用荷爾蒙的目的在於預防保健,尤其荷爾蒙補充療法必須使用適當,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建議前往婦產科諮詢,使用衛福部核可的合法產品,定期與專科醫師評估安全有效的使用方法。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7個救命良法有效預防乳癌

導致乳癌的可能原因很多,如初經與停經的年齡、長期接受賀爾蒙補充療法(HRT)等等因素。如果您是接近乳癌的高危險群年紀,也不需要消極的焦慮與害怕,因為「預防」才是對抗癌症的最佳方法,首先應積極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專家們提供了簡單、有效的防癌救命方法,如以植物為主的膳食、持續運動等。


婦女年紀50前後罹癌率越高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除了皮膚癌,乳癌是美國婦女的第二大死因。每年將近18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造成乳腺癌的真正原因尚未確定。然而諸多研究表明,婦女年紀越大,罹癌率越高,大部份的乳癌患者是50歲以上的婦女,相對地,35歲以下的婦女較少罹癌病例。


台灣婦女罹患乳癌年紀最高峰為50歲前後。


乳癌發病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家族遺傳、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之後、從未生育、長期進行賀爾蒙補充療法,30歲之前曾接受乳房放射線治療、過重或肥胖、飲食營養不均衡、飲酒,同時相較於很年輕就生第一胎的婦女,30歲後才生第一胎者罹癌率高。


防癌才能降低罹癌率
康乃狄克大學綜合性腫瘤中心盧諾維克茲博士(CarolynD.Runowicz)表示,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家族的遺傳因子、或初經、停經的年齡,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掌握更多關於乳癌的知識與訊息,而且抗癌的最佳方法就是「預防」。


生活習慣與飲食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因素,如攝取的脂肪種類與數量,飲食中胡蘿蔔素、植物化學素(phytochemical)與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攝取過多熱量與缺乏運動等,在在可能影響罹患乳癌的機率,然而這些都是我們的能力所能控制和改變的,所以首先採取的重要防癌策略,就是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
以下是整理癌症防治專家與《預防》雜誌的建議,提出7個防癌救命的方法。


◆膳食以植物食品為主
蔬果和穀類所包含的植物化學素(或植物營養素),可以保護細胞避免遭受自由基的傷害,防止癌症。金雀異黃素(genistein)是豆類植物中萃取出的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同時植物食品中的胡蘿蔔素和纖維素,也有益於預防乳癌。


馬歇爾大學生物化學副教授哈德曼(W.ElaineHardman)的研究指出,每天吃兩份胡桃可能預防乳癌。胡桃含Ω3脂肪酸、抗氧化劑和植物固醇(phytosterols),能抑制腫瘤的生長。


◆儘量攝取維生素D
佛羅里達大學婦產科教授考尼茨博士(AndrewKaunitz)建議,婦女每天應攝取至少800至1,000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很多研究數據證明維生素D有抗癌的功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最新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的乳癌患者與攝取足夠維生素D的患者相比,前者癌細胞擴散的機率多出94%。


◆少喝酒
根據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數據,每天飲酒一至二杯的婦女,罹患最常見型乳癌的機率增加32%。如果飲酒量更多,罹癌率將增加到51%。許多研究結果一致指出,沒有所謂的安全飲酒量,多喝一點風險就提高一點,即使每天只喝一杯紅酒,也會輕微的提高風險,所以專家認為婦女可以自我控制不要喝酒。


◆持續運動
美國防癌協會專家建議,不論幾歲都要保持持續運動的狀況。每天最好運動45到60分鐘促進心跳,或者至少維持每週五天,每天運動30分鐘,如此可以降低雌激素的分泌,對預防乳癌有很大的助益。《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證實,停經後的婦女,包括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者,如果有運動的習慣,將比一般人具有更強的預防能力。


◆保持輕盈的體態
對婦女而言,突然增胖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停經後肥胖的婦女比正常體重者患癌率更高,美國癌症協會遺傳流行病學菲格爾森博士(HeatherSpencerFeigelson)指出,體重比過去增加20磅(超過9公斤)的人,患乳癌的風險相對增高,所以最好能減輕體重以預防癌症。


◆勿長期使用荷爾蒙
美國婦女健康關懷(WHI)研究證明,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乳癌的風險;一項新研究也顯示,一旦停止荷爾蒙療法,往後數年罹癌風險增高。只有在無法控制更年期症狀時,才服用荷爾蒙,而且治療時間以不超過5年為限。儘量考慮其他替代療法,如服用抗抑鬱藥(SSRI)治療熱潮紅,以及使用雌激素陰道乳膏治療陰道乾澀。


◆提高自我警覺度
最近有些研究提出意外的發現,定期自我乳房檢測並非救命的必要措施,可能只是徒增不必要的切片檢查。然而許多醫生對此持保留意見,如安德森癌症中心腫瘤外科教授辛格特莉表示,大約15%的乳癌是經由婦女自我檢測發現的。所以醫生還是希望你能隨時保持警覺,並且將任何乳房外觀與觸感的異常變化告知醫生。部份醫生則認為,自我檢查無法發現早期乳癌,定期到醫院檢查才是根本之道。◇

女性多攝取維生素D食物、多曬太陽,有助減少乳癌復發

愛美不愛曬太陽的女性注意了!!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最近針對166個正在接受乳癌治療的女性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高達70%的女性,體內維生素D含量普遍太低!
科學家表示:

「維生素D對維持骨質健康非常重要,罹患乳癌的女性由於荷爾蒙療法及化療,導致骨質迅速流失,所以一定要多和醫生配合,多補充維生素D。」

科學家分析這些女性的體內維生素D含量,發現平均含量每毫升只有27奈克;超過三分之二的女性,維生素含量不足。若每週補充50,000單位以上的維生素D,不僅能提升維生素D含量,還能抑制乳癌惡化。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建議,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在每毫升32奈克以上才算足夠。

維生素D可從牛奶、雞蛋、麥片、沙丁魚、鯖魚、鱈魚、肝臟等食物中獲得,或多曬太陽,幫助維生素D合成。多攝取維生素D能加強免疫系統及強化骨質,預防骨質疏鬆症及抑制癌症

-

事實上早在1989到1995年間,加拿大研究人員曾長期對多倫多大學附屬醫院的512名乳癌患者進行檢驗,他們發現血液中有適量維生素D的病患,有高達83%的人癌細胞未大量擴散而得以存活,維生素不足者為79%,嚴重不足者為69%。

而美國與英國科學家也在美國《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研究:

「男女維生素D攝取不足,死亡風險將提高26%。」

另外,佛羅里達大學婦產科教授AndrewKaunitz建議,女性每日應攝取至少800到1,000單位的維生素D。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最新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的乳癌患者與攝取量足夠的患者比較,前者癌細胞擴散的機率多出 94%。

總而言之,乳癌患者體內維生素D若不足,其乳癌擴散或死亡機率,都比維生素D攝取量充足的乳癌患者更高,所以攝取足夠維生素的確有抗癌的效果。

所以我們除了多攝取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外,也要多出外曬太陽。特別是那些不愛曬太陽的愛美女性,只要做好防曬工作,偶爾也多曬曬太陽吧!!

減少乳癌風險,運動永遠不嫌遲


維持健康的三大法寶:健康飲食、標準體重及適度運動,其中最便宜、不用花錢且最重要的就是運動,最近法國的研究再度證明了這點。法國Mesrine醫師的研究團隊分析從1993年到2005年了59,308名更年期後的女性,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這些女性罹患癌症的風險與運動的關係,一共追蹤了至少8.5年,他所調查女性76%體重BMI都在25 kg/m²以下,結果這之中有2155名女性最後罹患的乳癌,將這些女性加以分析,如果每個禮拜至少運動四小時,最簡單的就是走路,就能減少10%罹患侵犯性乳癌的風險,而不需要很劇烈的運動,年紀大、腳的力量不足、身體不適合劇烈運動等就可以利用走路,但是如果是5年前到9年前都有運動,但是最近沒運動,就不能夠減少乳癌風險,也就是要減少罹患乳癌風險就必須持之以恆的運動,每天運動後要多久才能開始減低乳癌發生風險,一般推測是4年,而且從現在開始運動就能慢慢減低乳癌發生風險,所以對任何年齡來說,現在開始運動不算遲,那運動是不是要到健身房去?健身房在台灣很少且費用很高,作者認為不需要,只需要多走路或騎腳踏車都可以,運動就是最簡單而且經濟的方式,只要上班或買菜可以盡量多走路,不但可以節省荷包還能預防癌症,何樂不為?


翰晃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癌友攝取蛋白質 豆魚優於肉蛋

癌症人口年年增加,治療方式也日新月異。只要配合治療、飲食照護得當,癌友不但能提高存活率,也能維持生活品質。但患者常因治療和心情影響食欲,如何提高他們進食意願?得先建立正確飲食觀念。

面對癌細胞威脅,癌症患者要怎麼補充營養是門大學問。營養師說,患者接受開刀、化療或放射線治療,身體都會受損傷,需要攝取營養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千萬別輕信吃進營養素會滋養癌細胞的說法,只有均衡飲食,才是找回健康的不二法門。

癌症病人什麼食物能吃,什麼食物不能吃,學派很多。像美國有病友奉行「大型生物飲食法」,德國有「葛森式療法」,日本有「星野式葛森療法」,國內一度流行安‧威格摩爾生機飲食法,各有一套理論。不管哪套理論,都是希望癌症病友藉由飲食抗癌。

Q1:癌友如何知道 自己的營養夠不夠?

擔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的營養師黃翠華說,不管是健康的人或是癌症病友,每天從五穀根莖澱粉類食物、蔬菜及水果、蛋白質食物和油脂類食物均衡攝取營養是不變的原則。癌症病友因為接受治療,身體組織受損,加上食欲不振,胃口不佳,必須適時調整進食習慣,才能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黃翠華表示,「體重」是評估身體健康最棒的指標,不吃東西,不補充營養,就沒法維持體重。

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到24間,算法是: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黃翠華建議癌症患者保持在25,為抗癌準備存糧。

Q2:癌友應該從哪裡攝取蛋白質?要不要少吃肉類?

癌症病人不論接受手術、化療或放射性治療,身體都會出現發炎反應。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吳雅惠說,病友攝取蛋白質提升免疫力的需求比常人還大。

眾多食物中,除了肉類食物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吃豆類、魚類和蛋也能攝取到蛋白質營養,蛋白質來源這麼多,癌症病人要如何取捨?

黃翠華說,以前提到人體的蛋白質來源,排序是肉、魚、豆、蛋,但癌症病友應改成豆、魚、肉、蛋,要多從豆類攝取蛋白質,肉類比重要適度降低。

常人飲食肉類比重不要超過25%,癌症患者要降低到20%以下,但每餐肉類的比重要怎麼算?黃翠華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餐盤「切」成四分,擺放肉類食物的範圍一定不能超過四分之一。

Q3:生機飲食適合癌症病人嗎?

癌症患者可適度降低肉類食用量,相對而言,是不是要多吃蔬果料理,坊間的精力湯能喝嗎?

黃翠華指出,癌症病友不只要多吃蔬果料理,最好要多吃「彩虹餐」,就是要多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因為不同的蔬菜含有不同成分的植化素,而植化素被視為天然的化療藥,對癌友的身體健康絕對有幫助。

至於癌症病友能不能喝精力湯,吳雅惠說,病友因接受化療,血液中的白血球數會減低,免疫力變弱,醫師都會囑咐病友不可生食,以蔬果打成的精力湯自然也不宜貿然飲用。病友如果胃口不好,建議吃溫熱的豆穀漿、濃湯或鹹粥等完全熟食的精力湯,修補化療耗損的元氣。

Q4:民間有說法,癌患不能吃兩隻腳的動物、無鱗的魚類?

黃翠華說,兩隻腳的動物應指雞、鴨、鵝;無鱗的魚類多為大型魚類。家禽飼養過程中可能有抗生素問題,大型魚類則有累積重金屬的疑慮,但這些風險並非只針對於癌症病友,原則上癌友的飲食仍以均衡為原則,任何種類的食物都可以吃一點。

抗癌是艱辛且漫長的過程,營養師都建議癌症患者一定要均衡飲食,補充抗癌能量。如果食欲不好,可以少量多餐或食用營養補給品,慢慢地找回健康。

Q5:癌患需要喝營養補給品嗎?

多數癌症患者也會飲用流質的營養補給品,或吃補充營養的錠劑。吳雅惠表示,癌症病友因為接受治療,食欲會降低,日常進食的量會減少,適時補充營養素是必須的,但應聽從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不要自行食用。

沮喪的癌症病患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癌症病患一旦得病時會經過好幾個階段,一開始都會沮喪的,認為「為什麼不是別人而是我?」、「我還這麼年輕,還有許多事要做」等等,導致病患心灰意冷,甚至不願意接受治療,願意接受治療病患也是常常脫離不了死亡的陰影。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Walker醫師所作的研究調查,四分之三罹患癌症並有沮喪的症狀的病患沒有接受到適當的治療,他是將21,151罹患乳癌、肺癌、大腸癌、泌尿生殖癌症、婦科癌症等病患研究調查這些病患是不是有沮喪的情形,發現這些病患中肺癌的病人有13.1%、婦科癌症10.9%、乳癌9.3%、大腸癌7.0%、泌尿生殖癌症5.6%有重度憂鬱症,因為癌症病患一旦有重度憂鬱症會縮短整體存活期,增加自殺風險,他調查發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癌症病患有大部分沒接受過任何治療,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患太忙而沒有時間跟醫師溝通;有些病患也認為引起重度憂鬱症可能是因為癌症關係所引起;罹患癌症後羞於讓同事、朋友知道,以致於不願意告知醫師或接受治療。研究發現有1538名病患確實罹患重度憂鬱症,但是有73%沒有接受正規治療,即使是剩下的24%雖然有接受抗憂鬱治療,但是劑量不適當,只有5%接受了精神專科醫師的照顧,主要的是較年輕及女性病患,乳癌病患佔了32%,肺癌最少只有19%。可能是因為精神科醫師太少或抗憂鬱藥是由非精神專科的醫師給藥。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是訓練護理人員、醫師、心理治療師,就能加以改善。我們基金會很早就注意這點,治療病患不僅是治療病患的身體,還要治療病患的心、靈,所以我們聘請臨床心理師來幫助病患跟家屬溝通,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減少重度憂鬱症的發生。


翰晃


乳癌X光檢查假陽性病患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

流行病學篩檢最被詬病的是假陽性太高,以至於很多病患必須接受一連串的檢查跟追蹤,像是侵入性的檢查包含切片等,但是這些假陽性的病患是不是將來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呢?增加原因又是什麼? 最近丹麥的流行病學專家von Euler-Chelpin對這一方面做了研究報告,從1991年到2005年研究了丹麥58,000名女性接受乳房X光檢查,其中有4743名被診斷懷疑是罹患乳癌,但是最後發現是假陽性。但到了2008年,這些假陽性病患之中有295名被診斷罹患乳癌,到底這些病患罹患乳癌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這些假陽性病患還是比乳癌X光檢查陰性的病患多了27%罹患乳癌,是不是醫師診斷錯誤?他們將以前檢查的X光片重新檢查,結果發現295名只有72名(1.5%)是當時醫師沒有發現到。但是大部分病患原因還不是很清楚,有一部分病患被診斷為假陽性接受外科切片檢查的比例稍微高了點,但是這也無法說明到底是什麼所引起,所以von Euler-Chelpin認為即使是假陽性的民眾經過檢查為陰性的病患還是要長期追蹤,雖然罹患乳癌的發生率不是很高,但是少數病患還是比一般民眾更容易罹患乳癌。


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