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大豆、山藥,乳癌患者不能吃?

大豆、山藥乳癌患者可以吃嗎?

有說法認為大豆、山藥含有雌激素,容易誘發乳癌細胞活躍,乳癌患者,到底能不能吃?

罹患乳癌對女性來說是一大打擊,為了避免誘發或影響治療,許多人都如驚弓之鳥般,不知要吃什麼。振興醫院營養師殷秀妙指出,乳癌患者大多癒後良好,存活十幾、二十幾年的人很多,除化療期間飲食原則較不同外,當病情穩定後,養生之道是注意均衡,充足攝取六大類食物,才能在調理身體時,預防慢性病或第二個癌症找上門。

飢餓,不會餓死癌症治療時最需補充蛋白質


若接受化療,殷秀妙營養師表示,藥物會帶來全身性衝擊,使紅白血球明顯降低、抵抗力減弱,多數患者還會嘴破、噁心、嘔吐,進而影響食欲。然而,此時身體要持續接受療程,對營養的需求不減反增,建議平時可稍微加強蛋白質、熱量、鐵質的吸收。其中,蛋白質是修補細胞、增加身體抵抗力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例如紅肉(牛肉)含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則以黃豆類較優。

「重點是吃足分量,而不是一定得吃什麼!」殷秀妙營養師強調,天然食物的營養原則在於是否攝取足夠。每個人可依習慣與喜好,從同一類多種食物中選擇,而不是單吃一種食物,或照著指定菜單飲食。

治療期間,患者要格外加強營養,如果因副作用導致食物難以下嚥,殷秀妙營養師建議,可向醫院營養師諮詢,使用濃縮流質的商業配方來補充,「千萬不要認為飢餓可以餓死癌症」。

高量荷爾蒙恐誘發癌症提防大豆異黃酮補充品



成功對抗乳癌的乳癌病友協會祕書長林葳婕表示,病情穩定的乳癌患者,營養需求與一般人雷同,皆以均衡、適量為原則,從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油糖鹽類六大類中攝取;其中,油糖鹽類吃最少,多以蒸、煮、滷的方式烹調。

 由於乳癌與荷爾蒙有相關性,不少患者聽聞大豆、山藥、雞肉等含有雌激素,就認定不能吃,不過,殷秀妙營養師與林葳婕秘書長均認為,盡量攝取天然食材,但切忌大量攝取單一種食物,並避免服用相關營養素的萃取物。如此,吃下的荷爾蒙量,對身體的影響就不大。


林葳婕秘書長也以自己為例,不會特別排斥某類食物、但也不會吃單一飲食,如果患者對某種食物感到害怕,基於「安心」的原則,不碰這類食物並無不妥,因為還有很多食物可供選擇。

至於「大豆異黃酮補充品」,殷秀妙營養師較不建議乳癌患者使用,因為濃縮的荷爾蒙補充劑,高劑量可能會誘發乳癌細胞再度活躍;此外,其他許多號稱可抗癌的保健品,也不建議食用,盡可能讓自己均衡攝取天然食物、維持正常作息與運動習慣,才是恆久的養生方法。(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什麼是CDK 4/6 抑制劑(CDK 4/6 inhibitor )

(細胞週期素激酶4/6抑制劑)細胞(包括癌細胞)要分裂複製成兩個細胞,都要經過細胞分裂週期,而細胞週期素激酶4/6(CDK 4/6)是促進細胞分裂週期的重要蛋白質。細胞週期素激酶抑制劑(CDK 4/6 抑制劑)是抑制細胞週期素激酶的作用,進而停止細胞的分裂週期,也就是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複製。目前經美國FDA核准兩個CDK 4/6 抑制劑:Palbociclib 、Ribociclib。另外有一個積極進行臨床試驗的Abemaciclib,共三種藥。


轉移乳癌荷爾蒙治療的新紀元

以前荷爾蒙受體陽性ER(+)的轉移乳癌,皆會單獨使用荷爾蒙治療,但2012年的臨床試驗BOLERO-2結果:Everolimus (以mTOR為標靶)加荷爾蒙治療比單獨荷爾蒙治療效果好。2015年的試驗結果顯示Palbociclib 加荷爾蒙治療比單獨使用荷爾蒙治療的效果好,使轉移乳癌治療方法進入新紀元,成為標靶型荷爾蒙治療(Targeted hormonal therapy) 或稱為合併標靶荷爾蒙治療(Combine target hormone therapy)的新時代。

 
 
CDK 4/6抑制劑適用於哪種類型的乳癌?

實驗室研究及臨床試驗結果顯示,CDK 4/6抑制劑在荷爾蒙受體陽性ER(+)且標靶陰性HER2(-)的轉移乳癌特別有效,至於荷爾蒙受體陽性ER(+)且標靶陽性HER2(+)的乳癌是否有效,要等待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PATRICIA trial 的結果而定。



CDK 4/6抑制劑的副作用

從Palbociclib 的臨床研究得到的訊息,比較須要注意的副作用包括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肺栓塞和致畸胎毒性。PALOMA-2的臨床研究報告:Palbociclib + Femara 的副作用包括了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 (75%)白血球減少症 (43%),疲勞 (41% ),貧血症 (35%),感染(31% ),噁心 (25%),,口腔炎 (25%),腹瀉 (21%)血小板減少症 (17%),食慾下降(16%),嘔吐 (15%),無力(13%)。但針對Palbociclib 使用者的生活品質分析,與對照组的病人沒有差異。



CDK 4/6抑制劑在轉移乳癌第一線的治療效果如何?

臨床試驗PALOMA-2 trial 結果顯示:Palbociclib + Letrozole(復乳納)在荷爾蒙受體陽性標靶陰性的轉移乳癌第一缐的疾病不惡化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是24.8個月,比對照組單獨使用Letrozole 的14.5個月,多了10.3個月。另一個臨床試驗Monaleesa-2 trial 2017新的報告:Ribociclib + Letrozole 在轉移乳癌第一缐的疾病不惡化是25.3個月。顯示CDK 4/6抑制劑在轉移乳癌有很顯著的療效。



CDK 4/6抑制劑在轉移乳癌第二線的治療效果如何?

臨床試驗PALOMA-3 trial 的結果:Palbociclib + Fulvestrant 的在轉移乳癌第二缐的疾病不惡化PFS是9.5個月,比對照組單獨荷爾蒙治療的Fulvestrant 的疾病不惡化3.8個月,有明顯延長。另外一個臨床試驗MONARCH 2 trial的結果:Abemaciclib + Fulvestrant 在轉移乳癌第二缐的疾病不惡化(PFS)達到16.4個月。Control arm 的Fulvestrant monotherapy 的PFS 是9.3個月。但是兩個trial 的收案條件不同,兩個trial不能相提並論。



CDK 4/6 抑制劑可以單獨服用,還是一定要搭配荷爾蒙治療?

臨床試驗MONARCH 1 trial 結果:收案的病人是比較後缐的轉移乳癌,單獨使用Abemaciclib ,疾病不惡化可達到6個月。但今年2017的另一臨床試驗TREnd trial 結果:收案病人為二三線轉移乳癌,單獨使用Palbociclib 的疾病不惡化是6.5個月,但Palbociclib + 荷爾蒙治療的疾病不惡化却達10.8個月。顯示CDK 4/6 抑制劑單獨使用有其效果,但CDK 4/6 抑制劑若合併荷爾蒙治療比單獨使用效果更好。



CDK 4/6 抑制劑可以使用在停經前的轉移乳癌嗎?

已經發表的CDK 4/6抑制劑的研究報告都是收案停經後的轉移乳癌病人,要真正了解停經前轉移乳癌是否有效可能要等到兩個進行中的臨床研究的結果:Monaleesa-7 及MonarchE 。Monaleesa-7 trial 收案的病人是停經前轉移乳癌,看CDK 4/6抑制劑合併每個月施打停經針(Ovarian suppression )合併荷爾蒙治療的效果如何?另外一個臨床試驗MonarchE trial 是Abemaciclib 使用於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的研究,收案病人不管停經前停經後都收入案,停經前的病人大半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 + Abemaciclib 。理論上,CDK 4/6抑制劑及荷爾蒙治療是兩個不同的抗癌途徑,推測停經前停經後都應該有效。但依目前已發表的文獻,建議停經前使用CDK 4/6抑制劑時,宜合併使用每個月停經針。



使用CDK 4/6抑制劑病人無效(疾病惡化)之後應該接續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
 

臨床試驗PALOMA-1 trial 的初步追蹤研究顯示:進入臨床研究的病患,使用CDK 4/6抑制劑無效之後,後續使用化學治療,平均使用化療57天就必須轉換其他治療,但未使用過CDK 4/6抑制劑的病患,則後續使用化學治療的時間則為136天。這結果顯示,CDK 4/6抑制劑的使用者有可能影響到後續化學治療的療效,這個結果有待進一步觀察其他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


腦部轉移的乳癌使用CDK 4/6抑制劑有效嗎?

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年會的海報(編號526)發表:有三位荷爾蒙受體陽性ER(+)轉移腦部的乳癌,在腦部手術前先給予5天的Abemaciclib 治療,後進行腦轉移腫瘤切除手術,經檢驗腦轉移腫瘤內、腦脊髓液CSF、血漿Plasma三者的Abemaciclib 或其有藥效的代謝物(active metabolites)的濃度,發現腦脊髓液內(CSF)與血漿內(Plasma )內的濃度相當,腦轉移腫瘤內的濃度甚至略高於Plasma ,所以Abemaciclib 是可以通過腦BBB而進入腦組織及腦轉移腫瘤內的。2017年ASCO 年的海報(編號1019):有23個病例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腦部的乳癌,以Abemaciclib 治療,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8.7%,穩定超過6個月(SD>=6m):8.7%,臨床有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 17.4%。CDK 4/6抑制劑用於腦轉移病例,雖然有些效果,但還不是很強的效果。


有什麼生物標記(Biomarker)可以預測CDK 4/6抑制劑有效或無效?
 

目前的研究報告,沒有什麼特別的生物標記(Biomarker),可以用來預測那一個病人服用 CDK 4/6 抑制劑有效或無效。


是不是每一個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乳癌第一缐都應該使用CDK 4/6抑制劑?
 

第一線轉移乳癌使用CDK 4/6 抑制劑可以延長疾病不惡化時間,延長病人不必接受化療的期間,但因為CDK 4/6抑制劑目前健保仍未給付,自費一個月10幾萬,可能不是每個病人都付得起,幾個醫學會專家醫師演講建議:手術後仍在服用輔助荷爾蒙治療中復發的病人(表示荷爾蒙抗藥性)及無病存活期短的病人(disease free interval)應該更是使用CDK 4/6抑制劑適當的病人。


來對CDK 4/6抑制劑的展望

1.期待CDK 4/6抑制劑對停經前乳癌有效。
2.期待CDK 4/6抑制劑對荷爾蒙受體陽性ER(+)且標靶陽性HER2(+)的乳癌有效。
3.期待CDK 4/6抑制劑在早期乳癌的輔助治療可以降低復發率。(Palbociclib 的Pallas trial 及Abemaciclib 的MonarchE 都是早期乳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4.期待CDK 4/6抑制劑的三重療法(Triplet)有效,三重療法就是兩個標靶路徑加上荷爾蒙治療(例如CDK 4/6抑制劑 + Everolimus +荷爾蒙治療)
5.期待CDK 4/6抑制劑能明顯延長轉移乳癌的整體存活率。


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外科 陳守棟醫師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的現況與進展

前言 

 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oncoplastic surgery)意思是採用整型外科的技術來增加切除安全距離且同時改善乳房術後的外觀。手術包括乳癌切除(onco-)及乳房整型(plastic)兩部份。由於近十年中這兩大部份的知識與時俱進,乳癌手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乳癌手術的最早做法是乳房全部切除。雖然這樣犧牲掉一邊全部乳房,這也是對於多發性病灶或大型腫瘤的必要手術。手術後重建包括腹直肌皮瓣或闊背肌皮瓣手術,或植入組織擴張器以便日後植入鹽水袋或矽膠義乳,這些做法是為最早的整型式乳癌切除。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傳統重建方式,乳房伴隨皮膚切除後會留下長長的疤痕,重建後的皮膚通常失去觸感;因而有越來越多的病患接受乳房組
 
織全切除,但是保留乳房或乳暈的皮膚,以縮短疤痕、增加美觀及乳房保有觸感的機會。這樣的做法叫做乳房皮膚保留式乳房切除(skin-sparing mastectomy)及乳頭保留式乳房切除(nipple-sparing mastectomy),前提是保留的皮膚或乳頭必須沒有癌細胞侵犯。
 
乳房保留手術的新進展 

 乳房保留手術也就是乳房部份切除。在數十年前,美國NSABP Fisher醫師及歐洲Veronesi醫師分別展開大型隨機前瞻性實驗,比較乳房全部切除和乳房部份切除的療效。後來兩人同時於2002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20年的研究結果,都不約而同地證實兩者存活率一樣。因此在單一病灶及腫瘤較小的病患,乳房保留手術成為乳癌手術的標準治療。以下介紹目前乳房保留手術的進展。
 
乳房解剖學上的分葉 (Segmental anatomy of the breast)

對乳房解剖學上的分葉的了解是新式乳癌手術的第一步。早在1840年,有名的英國解剖學家Cooper出版了乳房解剖學一書,其內容幾乎完全被現代醫學證實。乳頭的開口常見為7-10個,每個開口下的乳管先在乳頭下澎大成為竇(sinus),再分別向下分枝成為獨立的乳管系統。在2004年英國的科學家Going用電腦立體重組一個乳房的連續切片,發現7個主要乳管系統,其中最大的一個乳管系統可以包含23%的乳房。這些乳管系統有的以乳頭為中心輻射朝外,有的直接向下到達胸壁。在靠內、上側,為單一乳管系統彼此並排在靠外、下側,有2-3個乳管系統上下交疊。重要的是,這些乳管系統的分枝彼此幾乎不會相通。因此乳管原位癌(DCIS)可以在單一乳管系統廣泛分布(multifocal),卻很少是跨象限多發性(multicentral)。
 
癌細胞的生長特性

 經由Welling’s對乳癌的連續切片研究,發現原位癌通常自末端乳管與小葉相交接處開始發生,末端乳管發生者為乳管原位癌,小葉發生者為小葉原位癌(LCIS),顯示兩者有共同的來源。Holland等病理學家發現,乳管原位癌大都生於同一個乳管系統,90%的分化不良型乳管原位癌為連續分布;相反的,70%的分化良好型乳管原位癌為不連續分布。8%的分化良好型乳管原位癌跳躍式分布相隔超過1公分。因此切除安全距離對分化良好型乳管原位癌需要更寬。當侵襲性乳癌與原位癌並存時,12%的病患其原位癌超過侵襲性乳癌邊緣2公分以上,原位癌依所在乳管系統由乳頭朝周邊呈扇形分布,而且原位癌有朝向乳頭生長傾向,所以僅根據侵襲性乳癌的部位切除,沒有考慮原位癌分布狀況,通常會導致癌細胞殘留。
 
象限切除(quadraticity)還是局部切除(lumpectomy)?

 歐洲Veronesi設計的乳房保留手術叫做象限切除,意思是從上方的皮膚到胸壁連同腫瘤全部切除,術後乳房幾乎少了一個象限。他還做了象限切除和局部切除的比較,局部復發率象限切除者為5.3%(N=360),而局部切除者為13.3%(N=345)。因此他認為象限切除才是根除性手術,而局部切除只是縮小腫瘤的做法。局部切除是由美國的Fisher醫師提出,基於乳房保留手術研究的成功,他認為癌症切除只要些微的安全距離加上放射治療就足夠,他提出假說認為乳癌是全身性疾病,那些局部復發的病人乃因血液中的癌細胞再度回到受手術創傷部位之故;他反駁歐洲的做法,認為象限切除只是傳統乳房全部切除的縮影,他主張的局部切除擺脫了傳統乳癌手術的包袱,才是治療上全新的改變。然而Fisher的手術觀念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癌症的切除實際上需要包含足夠安全距離,特別是完全的包含原位癌,才能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

 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oncoplastic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的出現 既然足夠安全距離很重要,大範圍的切除後要如何同時保有乳房外形?在做了象限切除後,許多歐洲的整型外科醫師累積了許多重建的經驗,於是開始有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的出現。他們運用皮瓣移植來重建乳房缺損,或利用縮乳手術中原本就要拿掉部份乳房的原理來切除腫瘤。後續的報告指出手術方式比起傳統式手術可拿到更大的安全距離。一般來說,修補乳房缺損採用局部組織為佳,因為若乳房缺損大到要用到遠處皮瓣來重建,就失去乳房保留手術的優點,不如乳房全部切除再用遠處皮瓣重建,減少局部復發損失皮瓣及接受額外的放射治療。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在此縮小定義範圍,專指用局部乳腺移動彌補所切除的乳房缺損,其技術可以由乳房外科醫師完成,不需調度兩組醫師(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減少時間及人力的耗費。
 
乳癌的形狀
 
根據立體磁振造影配合病理切片的結果,Amano等人將乳癌的分布形狀分成局部生長(n=30)、乳管系統分布(segmentally extended, n=19)、及不規則擴張(n=5)等三大類。值得注意的是乳管系統分布這種類型,因為乳管內原位癌沿著單一乳管系統生長,以乳頭側向外形成扇形。侵襲性癌經常位於這扇形原位癌的旁邊而非中央,因此若僅由侵襲性癌為中心向外大範圍切除,原位癌經常切不乾淨。因為原位癌經常是看不到也摸不出的,新式的手術技術非常著重於手術前定位。Liberman等醫師建議:以4根定位針環抱鈣化區域,可以得到最好的切除結果。在另外一個研究,比對60例術後病理組織切片,比較手術前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與乳房磁振造影對癌症偵測能力,發現有15%無法用乳房超音波查出,10%無法用乳房攝影查出,而只有2%無法用乳房磁振造影查出。不過,乳房磁振造影有最高的敏感度,但是也產生33%的僞陽性,需要額外功夫確認。因此,綜合以上三者檢查,可以得到最高的準確度。
 
整型式乳房保留手術的方法   
  
手術要講求術後美觀,從下刀的切痕就要講究。從前美國乳癌手術大師Hogenson在他的教科書中,描繪出以乳頭為中心的同心圓狀切線,已經被認為不是最佳乳房切痕;整型醫師推薦的是Karissa根據老人皮膚皺紋畫出的有弧度的平行線。然後,依歐美因巨乳症所做的乳房縮小手術及乳房下垂做的乳房上提固定手術(omentopexy)的原理,以乳房分節的原則切除由皮膚到胸壁的組織,再移動鄰近乳腺修補所切除缺損。由於解剖學上血流供應豐富,乳腺組織通常可以被充分移動,而不影響組織癒合。於是依腫瘤位置及分布,有以下幾種作法: 平行四邊形切法(parallelogram mastopexy lumpectomy, 針對局部生長型腫瘤)、蝙蝠翼切法(batwing mastopexy lumpectomy, 針對局部生長型腫瘤位於乳頭下方)、甜甜圈切法(donut mastopexy lumpectomy, 針對乳管系統分布型腫瘤位於乳房外上側) 、縮乳切法(reduction mastopexy lumpectomy, 針對乳管系統分布型腫瘤位於乳房下側) 、中央切法(central lumpectomy, 針對局部生長型腫瘤需切除乳頭乳暈)。這些技術都可以經由訓練過的乳房外科醫師完成,而不需另外去協調整型外科團隊來接手處理。
 
展望

 台灣地區目前早期乳癌患者所占比率雖然遠低於美國;但是隨著診斷工具的進步及全民篩檢,早期乳癌(特別是原位癌),將來會如同現在的美國成為接受治療的主要病人群。因此適當地選擇病患給予成功的乳房保留手術,不但可以治癒乳癌,也可以保有美觀的乳房;對於患者的身體及心理都有莫大的幫助。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乳房外科 陳慶耀醫師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82期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乳癌病患使用冷凍手套及襪子可減少化療引起周邊神經毒性

化學治療會引起很多副作用,其中最難預防及治療的是周邊神經毒性,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長春藤、順鉑(cisplatin)或文克斯汀(vincristine)等藥物很容易引起周邊神經毒性,由於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有部份的病患在化學治療停藥後周邊神經毒性會慢慢減低,但是還是有部份病患會殘存,所以利用什麼方式能夠減少周邊神經毒性呢?周邊神經毒性會引起手跟腳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功能減退,所以稱為手套襪子症候群。最近有一篇有趣的研究,是由京都大學的Ishiguro醫師所作的研究,可能發想源頭是最近有篇乳癌女性病患在治療期間利用冷凍頭罩讓頭部血管可以讓頭部血管可以收縮,減少藥物進入頭皮就可以減少落髮。他利用冷凍手套及襪子可以減少周邊神經痛,但是他的研究只有36名女性乳癌病患接受此種治療,這些病患在接受太平洋紫杉醇治療前15分鐘穿戴冷凍手套及襪子15分鐘,輸注(15分鐘)完再穿戴冷凍手套而沒有襪子45分鐘,這些病患每次施打80 mg/m2,打了12個療程,一共打了960 mg/m2或以上。結果發現共有25名病患打了960 mg/m2,另外11名打的更多。手部觸覺惡化情形,有接受冷凍手套者只有27.8%,沒有者高達80.6%;腳部觸覺惡化情形,有接受冷凍襪子者只有25%,沒有者高達63.9%;對於溫度的感覺,手部是8.8% vs. 32.4%,腳部是33.4% vs. 57.6%;對於感覺功能障礙是2.8% vs. 41.7%。而第3-4度更嚴重的神經周邊毒性是2.8% vs. 36.1%。也就是利用這種治療確實達到了減少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毒異常,達到良好的效果,不過缺點是這項第二期的研究收納的病患只有36人,應該做第三期的大規模試驗來更證明療效,不過這是一個對於減少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毒異常是個很好的方法。
 
 
翰晃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女性多攝纖維質 防乳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女性在青少女、剛成年不久攝取大量蔬菜、水果,往後乳癌風險比未吃女性降低許多。研究成果於昨日發表於線上版《兒科》醫學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瑪莉安‧法薇德表示,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之間關係並不明顯,不過沒有人針對青少女、成年初期飲食做過研究,這段時期在乳癌風險高低上顯得非常重要。這項研究顯示,女性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乳癌發生率,更年期之前的乳癌風險因子當中,很少有風險因子可以自己決定、調整,而這項風險因子正是自己可以決定、改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第二次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九萬零五百三十四名女性資料,這些女性年齡介於二十七歲到四十四歲,都在一九九一年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每四年會填寫一次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其飲食習慣,這些人也在一九九八年填寫一次問卷,回答其高中時的纖維質攝取量。研究追蹤發現,女性如果在剛成年時攝取大量飲食纖維,乳癌風險可下降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九,依每個人纖維質攝取量多寡而有不同。女性如果在青少女時期就攝取大量纖維質,整體乳癌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六,更年期前乳癌風險則可以減少百分之二十四。研究也發現,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發生率呈反比關係,成年期初期每天多攝取十公克纖維質,乳癌風險便減少百分之十三,十公克纖維質相當於一顆蘋果搭配兩片全麥麵包,或半杯煮熟的腰豆搭配半杯花椰菜或菠菜。如果想要降低乳癌風險,透過蔬菜、水果攝取纖維質,幫助最大。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過高,較容易出現乳癌,而多吃含纖維質食物或可減少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降低乳癌發生機率。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驅癌防復發 掌握這6點

癌症治療是段辛苦的歷程,治療期間為維持體力與增加抵抗力、減少副作用,建議飲食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通過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後,進入恢復期或門診追蹤的病人常困惑:「治療結束了,還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嗎?接下來該注意什麼?怎麼吃?怎麼避免復發?」在臨床上,如已恢復體力且生化檢驗值正常,營養師會建議治療後可以恢復一般均衡飲食,不需要再高熱量高蛋白攝取。
 
生活上幾個注意事項提醒癌友
 
1、維持正常體態:根據統計,肥胖者罹癌機會高1.3倍,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維持18.5~24,減少處於癌症的風險。腰粗、肚子大會造成復發機率增加,也可用腰圍檢視自己體態,女性腰圍適宜控制31.5吋(約80公分)以下,男生腰圍37吋(94公分)以下。
 
2、一周吃素一天,減少動物性脂肪:植物性蛋白不含膽固醇及飽和性脂肪,可減少身體負擔。
 
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一周不超過500克(13兩)紅肉且避免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培根、熱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周茹素一天,輕鬆又無負擔。
 
3、五色蔬果579:兒童5份(3份蔬菜2份水果)、女性7份(4份蔬菜3份水果)、男性9份(5份蔬菜4份水果):蔬果中所含的植化素可增強免疫力,減緩癌症細胞增生,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傷害,深黃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可抗氧化。另外蔬果中的纖維質及未精緻全麥麵包或糙米胚芽米,可以幫助糞便柔軟、促進廢物排出,達到體內環保。
 
4、不吃發霉食物、發芽馬鈴薯:發霉食物的黴菌菌絲深入食物且毒素無法用加熱去除,黴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是非常強的致肝癌因子,新鮮的食物才是健康首選。
 
5、天然ㄟ尚好:目前無法證明保健食品可以預防癌症,多吃蔬果是防癌的不二首選,另外,沒有證據顯示『生機飲食』可治療或預防癌症,生食還可能有細菌感染風險,蔬菜建議熟食較安全。
 
6、每天運動3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維持肌肉質量與肌力,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甚至可以改善情緒,減少壓力。
 
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秉持天然飲食觀念,去除生活上的不良習慣(熬夜、抽菸、酗酒、檳榔),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保持愉快心情,「營」得身、心、靈真健康。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免疫療法 抗癌者的新希望

繪圖/杜玉佩


在國內,取得衛福部適應症的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有抗CTLA-4藥物(Yevory)和抗PD-1/PD-L1藥物(Keytruda & Opdivo)兩大類,兩大類都被核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細胞瘤,但健保尚未給付,病人需自費。藥物劑量以體重推算,一般而言,一個月藥費介於20到30萬元。

美國已開放更多的癌症免疫療法適應症,國內卻還停留在黑色素細胞瘤。現有的臨床證據上,醫師與患者溝通後,患者理解藥物的副作用與目前發展,又經醫師醫囑和規律監測下,如病人也可負擔藥費,就可用於治療患者,帶給患者一線生機。
 
 至於一般民眾常歸類在癌症免疫療法的「免疫細胞療法」,不少患者跨國治療求生機,但因目前在肺癌治療上仍缺乏大型臨床試驗,一般來說,尚未在標準的治療範圍內。 1.正常情況下,免疫細胞會在體內進行監視,發現異物時就會攻擊它、從體內剷除。癌細胞也被視為異物。2.但癌細胞會利用各種方法,避開免疫細胞的攻擊。3.利用癌症免疫療法,恢復免疫細胞原有的力量,達到抗癌效果。

合併免疫治療 醫師:對抗癌症更有效

癌症近年成為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許多人聽到癌症仍會認為是不治之症。醫師指出,治療癌症除了傳統的化療、標靶藥物等方法外,剛加入的免疫治療也是選擇,將讓治療更有效。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表示,過去科學界努力研究增強人體免疫力、或想辦法訓練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郭雨萱表示,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狀態下,人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免疫細胞則會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在攻擊異常細胞外,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她說,腫瘤細胞若強占這些免疫檢查點蛋白,就會利用壓抑人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免疫療法使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針對這個機制的抗體。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恢復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細胞的功能。 郭雨萱表示,從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可看到療效。以肺癌為例,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療效的那群病人中,有近60%的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她說,免疫治療也有副作用的問題,且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目前也還是很昂貴的療法。臨床試驗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相信接下來的10年,癌症治療會突飛猛進。

全身熱療 輔助癌症治療

熱療是歷史悠久,現代科技又賦予新的內涵,最大的優點是療效確切、無毒、無痛及副作用,又稱「綠色治療」。 熱療原理是來自人體感染外來細菌或病毒時,透過體溫升高,來刺激及活化免疫系統,而熱療是透過將人體組織加熱的方式,達到近似於活化免疫能力,有助放鬆以及鎮定組織、減輕疼痛、降低肌肉痙攣、促進組織癒合、增進關節活動度,熱療亦可用於一般身體保養,因基礎代謝率提高加速人體新陳代謝。 各大醫學中心陸續引進熱療(Hyperthermia),用於癌症的輔助療法。近20年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將熱療視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手段,引起醫學界重視,繼手術、化療、放療和免疫療法之後,成為第五種療法。 熱療法有全身、淺層、局部區域深部、腹腔熱灌注化療、間質熱療等5種類型。全身熱療使用紅外線(水濾波器),主要應用在輔助治療轉移性疾病,在傳統癌症治療後輔助使用,有助刺激免疫系統的回復,降低疾病復發風險。 熱療應用於輔助癌症治療,利用物理能量在組織中產生熱效應,而癌細胞必須在厭氧、缺氧情況下繁衍,一旦全身發熱,帶入熱能以及氧氣,創造不利腫瘤組織生長的環境又不損傷正常組織。 熱療過程中,體溫維持38度至39度,不建議超過40度,約30至40分鐘,再以特殊毯子裹住身體,持續約30分鐘的體溫升高,血液運送到各組織的養分與氧氣增加,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喚醒免疫系統。醫療級的熱療儀器以特定波段的紅外線熱能,透過特殊濾波器,將過濾傷害皮膚的光源,針對深層組織加熱,與市售紅外線儀器不同。
熱療使用前應接受醫師評估,凡急性發炎、心肺衰竭、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腦及四肢循環功能較差者,懷孕及哺乳中婦女等,皆不適宜。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先吃肉再吃菜!順序對了有助抗癌

罹患癌症很讓人心慌,因此許多病人會尋求偏方,甚至不肯治療而延誤病情,其實坊間關於罹癌後的飲食,很多觀念是錯的。

我要鄭重提醒,有些人宣稱特定飲食可以治療癌症,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罹癌時要趕快配合醫生,尋求正規、積極的治療,才能抗癌。而飲食的作用主要是在儲備體力,讓病人有足夠的體力以對抗癌細胞,順利完成療程。

我要澄清幾個飲食觀念。

●補充蛋白質是強化抵抗力還是補到癌細胞?

抗癌飲食第一件事就是要吃足夠的蛋白質,因為血中白蛋白必須高於4.0g/dL,身體才有足夠的抵抗力。我常聽到有人喊著要「餓死癌細胞」,結果在癌細胞餓死之前,可能自己就不行了,這是因為本身營養不良、抵抗力差,人變得很虛弱,在化療過程容易因為遭受感染而無法完成治療。

●生機飲食好嗎?
應該強調「均衡飲食」而不是生機飲食。
除了特定癌症在治療過程有些禁忌,應配合醫生指示飲食,一般來說,無論在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飯、魚、肉、豆、蛋、蔬菜、水果都要吃,不過因為白血球降低的緣故,化療病人在蔬果的攝取上,不宜採用生食。

一方面,深綠色蔬菜特別容易有硝酸鹽的疑慮,經過燙煮,硝酸鹽就會溶在水裡,不會吃下肚。再者,我也擔心細菌、病毒、寄生蟲問題,在抵抗力還沒恢復前,不建議採用生食。

●紅肉可以吃嗎?

有些病人家屬問我,紅肉好像很不健康,癌症病人可以吃嗎?其實,不同食物各有不同的營養素,少量攝取沒問題。

尤其在治療過程中,吃得下東西最重要,如果病人本身口味比較鹹,這時也可以稍微寬鬆點、不要限制,因為他本來就口味重,罹癌之後突然要他改吃無色、無味、無油的餐點,看了很痛苦,心情差、又吃不下,可能會打擊到抗癌的信心。

從用餐順序、調味方式增強營養補給

我們在飲食上有幾個原則。

.小份料理

每次端上的餐點儘量是一次可吃完的小份單人料理,一方面是新鮮、避免一再重複烹調,不僅容易長細菌、賣相差;再者也能讓她覺得吃得下、吃得完、又不膩,增加自信。

.先吃蛋白質再吃菜

一般的健康飲食常建議先吃青菜填飽肚子,其他熱量比較高的澱粉和肉類就能吃得較少,有助體重控制。但在癌症療程中我建議反過來,先補充過當天該吃的蛋白質之後,再把其他的青菜加進來。

例如先吃魚、肉等高效能的蛋白質,肉的部分以雞肉、瘦肉為主,有時搭配一些豆類,吃完1、2小時後,再把青菜、水果、五穀類吃完,因為青菜、菇類等高纖維的食物,對身體雖然有益,但是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所以順序上調整一下就好。

.多用辛香料調味

我建議少加鹽、糖或其他化學調味料,而用蔥、薑、蒜、洋蔥、辣椒、香菜、九層塔等辛香料加入食物中,不僅對於病人胃口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也能增加抗癌效果。


By 譚敦慈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美國藥品食物管理局首度批准不區分腫瘤來源的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現今變成非常熱門的一種癌症治療方式,可以用在治療各種不同的癌症如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何杰金氏淋巴瘤等都具有其療效。以前這些免疫治療藥物要獲得美國FDA或歐盟通過必須每種疾病都必須實施第二期以上的臨床試驗才能批准,但是這次美國FDA不論任何腫瘤來源,只要基因異常有包含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病患就能適用默沙東(MSD)生產的pembrolizumab。因為pembrolizumab是抑制PD-1/PD-L1的單株抗體,已證明對一些癌症有療效,美國FDA是根據一項臨床試驗是否包括149名有15種不同類型的固體癌患者,這些固體癌都帶有MSI-H或dMMR變異,每3週接受200毫克pembrolizumab治療或依照體重每公斤10毫克每兩週注射一次,治療到20週期,結果顯示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將近40%,其中有11人達到完全緩解,腫瘤完全消失,而且半年緩解時間超過78%,在149名病患中有90名是大腸癌,客觀緩解率是36%,而在剩下的14種固體癌中客觀緩解率有46%,所以適應症就不以疾病為中心,而是根據基因變異為主,也就是現在癌症區分已經不是從器官、細胞組織分類來決定何種治療方式,而是根據基因變異來決定,這是將來的趨勢。
 
 
 
翰晃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中醫提升癌患存活率!症狀改善比例近6成

一名55歲林姓女患者,因左側三陰性乳癌第一期在醫學中心接受手術切除乳房後接受化學治療,但因為對化療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不愉快印象,轉至中醫部門診,接受中醫治療取代化學治療,術後持續追蹤癌指數,目前狀況良好。

 「中醫的角色就是幫助病患有足夠的體力,應付生活以及治療!」中醫師表示,該案例後來開立疏肝理氣止痛、補益氣血的科學中藥,最後在不進行化學治療,持續追蹤癌指數,術後一個月,「病患每次走進診間總是帶著笑容,覺得體力比手術前更好。」 因腫瘤或治療副作用至中醫門診求診的病人越來越多,其中又以乳房腫瘤、大腸直腸腫瘤、肺及支氣管腫瘤以及口腔及相關組織的腫瘤比例最高。 

然而,現行對於癌症的治療,大約是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者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造成病患副作用,可透過中醫治療獲得改善,近年大量的研究發現,接受化療時,適當的使用含黃耆的方劑,可提高癌細胞對化療的反應。

 中醫雖然被美國列為另類醫學,但相對其他另類療法而言,理論架構紮實、臨床經驗多、療效顯著且研究內涵深,學者Bin Li也發現胰臟癌病人在接受化療期間,若適當接受中醫治療,也可減少噁心嘔吐、及提高白血球的生成。 「中醫輔助治療包括益氣健脾、理氣活血、舒筋通絡等處方及針灸」,曾有患者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第三期住院接受化療,時常覺得倦怠無力、起身需人攙扶、食慾不振、噁心想吐,使用益氣止嘔的科學中藥後,噁心嘔吐及食慾或改善,療程結束後五個月後就回到職場生活。

中醫師表示,在療程結束接受身體療養期間,亦須注意防範病邪的復發。養生是在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時藉由飲食、生活起居等保持狀態,但身體有疾病干擾時應該以治療疾病為主,切勿將養生方式誤作萬能的治療手段。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夜班工作者較容易罹患癌症

以前有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夜間工作者較容易罹患癌症,夜間值班婦女比起日班工作者罹患乳癌會增加50%,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夜間工作比乳癌的發生並沒有關係,但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趨向於晚上值班工作較容易罹患癌症。因為晚上工作者暴露在日光燈之下以至於妨礙生理時鐘,使體內褪黑激素減少,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夜間工作者因為褪黑激素分泌較少,而褪黑激素又與體內DNA損害修復有關。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Bhatti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物質8-OH-dG,在人體內活性氧攻擊DNA後造成DNA損傷,人體修復損傷後會將8-OH-dG從DNA上切除,隨著尿液排出,所以檢測DNA修復是否完全,就要檢測尿液中的8-OH-dG含量,如果8-OH-dG含量越高表示修復的越徹底。研究發現晚上工作白天睡覺者的尿液中8-OH-dG含量比晚上睡覺低,也就是DNA修復能力較差。他們分析了50名晚上工作者與晚上睡覺者的尿液中8-OH-dG含量,發現晚上工作者尿液中的8-OH-dG含量是晚上睡覺者20%。晚上工作者的褪黑激素會減少,因為褪黑激素都在晚上產生,白天反而分泌少,重要的是褪黑激素參與DNA修復的關鍵酶,能夠幫助修復DNA,因為白天人體分泌產生褪黑激素,即使補充睡眠無法產生足夠的褪黑激素來修復DNA。Bhatti教授的研究就是從尿液中的8-OH-dG含量來檢測DNA的修復能力,如果8-OH-dG的含量高就表示DNA修復有徹底執行,反之含量低就是DNA修復不完全,因此來得證夜間工作者容易因為DNA修復不完全而導致癌症發生。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乳房術中放療

「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 是乳癌放療之重大突破,由於此治療技術引進國內至今僅5年左右,故仍有些醫療人員對此技術不甚熟悉,於網路上發表與國際研究相左之看法,因此特別請教台北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崇義醫師,有關於「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之正確觀念,讓民眾能夠清楚認識此治療方式。

觀念一:術中放療局部復發率高於全乳照射?

王崇義醫師表示,目前IORT的實證醫學資料主要根據歐美國家的兩篇大型臨床研究「TARGIT」及「ELIOT」,其中TARGIT研究追蹤五年結果顯示,手術當下做放射治療組及全乳照射組,兩組病人局部復發率是2.1%:1.1%,P=0.31(無統計上意義)。也就是說,術中放射治療及全乳照射對於局部控制效果是一樣好的;ELIOT研究則顯示,若病人年齡大於50歲,腫瘤小於2公分的早期乳癌病患,對照上述兩組治療,也有相當的局部控制效果。
王崇義醫師分析,雖上述兩篇大型臨床研究都尚未達10年以上,但以目前全乳照射五年能達到2%之復發率,已是令人滿意的效果;相比目前TARGIT研究,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復發率2.1%,復發率可說是相當。

觀念二:一次性高劑量的治療不如分次低劑量?

王崇義醫師解釋,單次高劑量的治療可以引發免疫反應,改變腫瘤微環境,已達殺滅腫瘤機轉的優點,也有輻射生物學的優勢,像是加馬刀Gamma Knife及電腦刀Cyber Knife的放射治療就是此優點,故非直接用分次低劑量的方式才有較高的療效。

觀念三:術中放療違背放射治療原則

王崇義醫師表示,目前乳癌相關文獻顯示,腫瘤復發大多在腫瘤原發處的一公分內,並非兩公分,且術中放療照射範圍能夠觸及到大部分有風險的範圍,即使超過一公分處,也有照射到40%-50%的劑量,可以充分治療一到兩公分的復發風險處,故術中放療並非違背放射治療原則。

王醫師特別強調,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於2016年,根據部分乳房照射修改適合治療的病人標準,主要放寬年齡、腫瘤大小等限制,其中也將IORT的運用列於治療的選擇之一。

王醫師解釋,根據以上三點觀念說明,可知目前IORT之大型臨床研究雖僅有五年的追蹤報告,但就目前結果顯示,局部控制率與全乳照射組旗鼓相當,且併發症較少,能提供病患更好的醫療照護及生活品質,因此對於符合條件的早期乳癌病患,IORT可作為治療的新選擇。

(台北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崇義醫師)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如何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在美國乳癌的發生率非常高,美國女性每8到9人一生中就會罹患乳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年年增加,每年發生人數超過一萬人,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哪些女性應該接受乳房篩檢、多久篩檢一次、何種年齡時就要開始接受乳房篩檢?無論專家意見如何,如何減少乳癌發生率是目前重要的課題,從各個專家的意見統合如下。
 
首先就是不要抽菸,尤其是年輕的女性,抽菸是導致乳癌發生的一個危險因子,最近挪威跟瑞典的研究調查102,098名女性長達10年以上,發現抽10支菸以上長達20年或以上者發展成風險第三高的侵犯性乳癌風險,如果這些女性從15歲開始抽煙,會增加50%罹患乳癌的風險。但是戒菸必須要有決心,美國一年有25萬名女性罹患乳癌,但是其中有2萬人罹患乳癌後還是繼續抽菸。
 
第二就是要維持標準體重,腰圍較大者表示脂肪較多,這些脂肪經過代謝作用產生生長因子荷爾蒙,會刺激乳癌細胞生長更快,女性要預防乳癌或罹患乳癌的病患都要維持正常體重,不要過度肥胖。
 
第三就是酒精,一天喝兩次到五次飲酒的女性比沒有飲酒者增加了40%罹患乳癌的風險,一天就算只喝一次也增加了7%罹患乳癌的風險。酒精會讓更年期前或更年期後的女性增加女性荷爾蒙,導致增加了乳癌的風險。罹患乳癌的女性即使康復,每個禮拜喝三到四次酒也會增加復發的風險。
 
第四就是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能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盡可能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穀類,盡量少吃蛋白質、飽和脂肪、紅肉、含糖飲料及食物。橘紅色的食物含有類胡蘿蔔素,可以代謝成維他命A來保護我們的身體,像是馬鈴薯、胡蘿蔔、冬季南瓜,深綠葉綠葉蔬菜,如菠菜和羽衣甘藍,以及水果,如哈密瓜和蕃茄等。另外大豆食品是不是能預防乳癌目前還是個爭論的問題,以前認為大豆裡面含有異黃銅,可能可以預防乳癌,但是最近的研究認為異黃銅對於西方女性病沒有幫助,而且大量攝取異黃銅,異黃銅裡面含有雌激素,反而會增加乳癌的風險。另外最好避免飽和脂肪,因為含有雌激素,像是如起司,冰淇淋和全脂奶,都可能會增加乳癌病患復發的機會。紅肉像是豬肉、牛肉等,一個禮拜最好不要吃超過兩次,也盡可能不要吃香腸、培根、熱狗及午餐肉(午餐肉是一種罐裝壓縮的肉塊,通常由豬肉、澱粉、鹽和香料混合製成)等。
 
第五就是要有適當運動,運動不僅可以減少乳癌發生,也可以減少疾病復發,也能減少慢性疾病發生,一個禮拜進行激烈運動或中等度運動,即使是愉快的慢跑也能對健康有幫助,當然每天最好能運動一小時。
 
總之,女性如果有乳癌家族史、月經來的早停經停的晚都是乳癌高危險群,綜合以上五點,不抽菸、不喝酒、維持標準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再加上定期乳癌篩檢,就能減少乳癌發生,即使是乳癌病患也能減少復發的風險。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更大總體污染帶來更高癌症發生風險

發展中國家一直發展致力經濟卻忽略了環境帶來的污染,包含水質、土地污染等,這些都會帶來慘痛的代價,不只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也帶來癌症發生的風險,研究大部分都在探討某種癌症的發生與何種污染有關,但是最近美國芝加哥Illinois大學Jagai博士所作的研究探討人為環境污染包含空氣、水、土地、社會人口等因素與癌症發生的關係,研究從2000年到2005年及2006年到2010年來做比較,結果發現美國平均十萬人口中有451人會罹患癌症,但是環境品質較差的地區與品質較好的地區相比增加了39人罹患癌症。以男性來說,如果居住在環境較差的地區,每十萬人口比平均值增加了33人罹患各種類的癌症,女性則是每十萬人口增加30人。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包含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其中攝護腺癌與乳癌特別與環境的污染有關,住在住在環境較差的地區每十萬人口會增加10人罹患這些癌症。台灣經濟起飛後大部分人都忽略的空氣、水污染、土壤等問題,這些都會增加癌症發生率。都是必須被正視的問題,才能改善我們的健康,讓社會都有這樣的共識。






翰晃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地中海飲食可以減少40%引發乳癌的風險

地中海飲食被認為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包含穀物、魚類、單元不飽和脂肪、喝適度紅酒等,但是對於精製穀類、紅肉、甜食等攝取較少,被認為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對於乳癌是不是有相同的效果呢?最近荷蘭Maastricht醫學中心的Brandt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所作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對於減少乳癌發生有所幫助。他們的團隊是將2321名乳癌病患與1665名年齡55歲到69歲的女性,從1989年開始追蹤了20年,比較兩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可以減少40%荷爾蒙陰性乳癌的發生,但並不包含飲酒在內,因為飲酒被認為是導致乳癌發生的原因之一。對於荷爾蒙陽性的乳癌病患即使是地中海飲食習慣也不能減少風險。

去年Bloomfield的一篇統合分析研究中也證明地中海飲食習慣能減少罹患乳癌風險,但是這篇研究更證明了地中海飲食習慣的確能減少乳癌發生的風險,但只限於更年期後荷爾蒙陰性乳癌。因為更年期後的女性會受到年輕時飲食習慣的影響,所以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從小時候開始,才能減少乳癌發生。








                                                                                                                                                                                                 翰晃

三陰性乳癌可能可使用免疫治療延長病患生命

三陰性乳癌病患的亞群佔了乳癌病患10到20%,這群病患會有抗藥性,所以預後非常不好,使用化學治療也只能平均存活9到12個月,因此最近開始嘗試免疫治療,利用抗PD-L1的Atezolizumab來實施第一期的臨床試驗,一共收集了115名病患,結果讓人失望的是全存活期只有9.3個月,與目前使用化學治療的存活期沒有太大的進步,但是如果追蹤其效果,1年的存活率是41%,2年存活期是22%,最重要的是有10到13%的病患有反應,腫瘤縮小到50%以下或更小,一旦有反應的病患,反應時間長達21個月,對於化學治療療效較差的三陰性乳癌病患的是個很大的福音,但是問題是有87到90%的病患對此藥物沒有反應,還是一個老問題,主要是因為並不曉得生物標記為何,因為三陰性乳癌病患的基因突變程度較高,比較容易呈現在PD-L1,但是用分子生物學方式來檢測費用又相當高昂。他們也注意到對Atezolizumab有反應病患都是CD-8的殺手T細胞及腫瘤侵潤性淋巴球較高、PD-L1高度表現關係較少。但是目前還無法知道利用哪一個生物標記來尋找適合使用Atezolizumab的病患,另一方面這種藥物也相當昂貴,使用上會有90%的病患沒有療效,對於經濟效益來說相當不划算,所以免疫治療如何去找到生物標記成為當務之急。




                                                                                                                                                                                                 翰晃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生孩子可降乳癌風險 專家:是真的

生孩子真的能降低乳癌風險,公衛學者今天說,女性初經來潮後,就會開始分泌女性賀爾蒙,是重要的致癌因子,但懷孕期間賀爾蒙就會暫停分泌,因此早生、多生都能降低乳癌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不過,全台每年僅有77萬人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僅占應篩檢人數的40%。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林東明名譽教授紀念演講會」上表示,台灣早從1995年就開始推動乳癌篩檢,最早是乳房觸診、超音波、攝影術並行,直到2002年台灣全面採用乳房攝影,大大提高診斷準確度。


國外不少報導都指出,乳房篩檢的誤診率很高,很多台灣女性因此不願做乳癌篩檢,但這是錯誤觀念。陳秀熙表示,國外乳癌患者年齡多落在65歲以上,這族群年紀大,加上乳房組織較多、較鬆散,才會使得誤診率高達20%到40%;不過,台灣女性生育、初經、停經等型態和外國人不同,因此乳癌好發年齡也提早到45至54歲,加上乳房組織較緻密,誤診率僅13%。


國健署提供45歲至70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顯著降低乳癌死亡風險達41%,陳秀熙說,這項數據已和挪威、芬蘭、瑞典、加拿大一致,與國際接軌,而且乳癌到晚期才發現的機率也下降30%。


女性若初經來得早、停經晚且不生小孩,乳癌風險就會上升。陳秀熙指出,初經過後體內就會開始分泌女性賀爾蒙,是重要的致癌因子,但女性在懷孕期間,女性賀爾蒙就會暫停分泌,因此早生、多生都能預防乳癌。他說,目前台灣乳癌患者整體存活率已高達80%,呼籲女性應定期做乳房篩檢,及早發現治療。

夜晚10時後進食 乳癌風險增1.7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習慣於夜間進食的女性罹患乳腺癌比率最高可增加1.7倍。其中「宵夜首選」杯麵等含有高熱量又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被列為最高危險食品。專家建議,晚上10時後,儘量不要吃東西,若肚子真的餓了,可食用少量蔬果或堅果充飢,取代麵食等高熱量食物。


綜合文匯網等港媒報導,這項研究調查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合作,在2012年至2015年間,於北區醫院、瑪嘉烈醫院和仁濟醫院訪問1835位年齡介於20至84歲的香港女性。


受訪者中,922人為乳癌患者,研究調查針對她們日間及夜間的飲食行為,夜間進食的時間、持續時間、食物種類及頻率進行訪問。


研究指出,瘦子吃宵夜罹患乳癌風險是胖子的兩至三倍。


至於吃宵夜的時間,研究發現,女性若於夜晚10時至12時進食,罹患乳癌的風險將增加0.8倍,在12時至凌晨2時進食,風險增加最多,達1.7倍。凌晨2時至4時風險增加0.9倍。


調查發現,夜間進食長達20年或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較不吃宵夜者增加1.28倍。


負責研究的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謝立亞指出,這次研究對於夜間進食的界定為持續多於一年以上,每週至少一次於晚上10時後進食。


謝立亞表示,調查發現,在夜間進食飯麵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增加罹癌的風險最高,進食少量蔬果、堅果等基本無影響。

接受化療的乳癌病患出現認知異常、記憶力衰退及心智功能減弱

年紀大了之後常常有健忘、心智功能減弱的症狀,最近美國紐約Rochester醫學中心Janelsins博士發現女性乳癌病患在接受化療後常常有些出現認知異常問題,病患常反應無法好好思考一個問題或記憶力衰退,講話很難找到適當的字眼,常常忘記朋友的名字、之前在工作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在幾分鐘之內忘了為什麼自己坐在那裡等,這些現象很像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因此Janelsins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個大規模的研究,包括581名接受化療女性乳癌病患與同年齡的364名女性當作對照組,評估接受化療治療前6個月與化學治療後6個月的認知問題,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這些病患是否出現認知異常、記憶力衰退及心智功能減弱等問題。結果發現有45.2%發生認知異常,對照組只有10%,即使六個月後仍然有36.5%,對照組只有13.6%。出現認知異常要如何改善呢?可能要求助於精神科醫師,也有人認為無論老人或是病患出現認知異常、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只要多利用頭腦,多記憶、多背誦、玩一些腦力遊戲來讓頭腦活動。由於追蹤的時間太短,還需要長期追蹤才能得知這些病患是否可以完全恢復認知異常。

















  • 翰晃


    乳房腺體組織過於緻密會增加乳癌風險

    1. 年輕的女性乳房腺體組織的緻密度會比較高,所以檢查常常無法判定良性或惡性,最近有一篇研究報告發現乳房腺體組織過於緻密會增加乳癌風險。這是美國加州Engmann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所作的研究報告,他發現年輕女性有60%是屬於乳房腺體組織過於緻密,利用X光檢查判定相當困難,因此他研究18,000名乳癌病患與184,000名沒有罹患乳癌的女性當作對照組,研究乳房腺體組織與乳癌的關係,他將這些病患分成四組,:完全是脂肪、大多數是脂肪加上緻密組織、中等度緻密組織、高等度緻密組織。同時他也研究這些女性的體重、家族史、30歲後才有小孩等因素,加以統計分析。39%病患發生癌症是在更年期前,26%是在更年期後,如果乳房腺體組織緻密度高會增加2倍罹患乳癌的風險,並不是因為緻密度高才引起乳癌,是因為緻密度高很難從X光檢查來判定而延後診斷而增加乳癌發生風險。預防方式如服用tamoxifen來減少乳癌發生,但是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另外就是讓體重增加,來減少緻密度,但是體重增加可能帶來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發生,所以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行。又或是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但是檢查費用非常昂貴,做一次約三萬台幣,所以可能改用超音波檢查來取代,對於乳房緻密度高的女性有所幫助,也是我們基金會正在推動的檢查,利用超音波檢查來幫早期診斷乳癌,價錢便宜,又有助於這些乳房緻密度高的女性。







    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