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女性多攝纖維質 防乳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女性在青少女、剛成年不久攝取大量蔬菜、水果,往後乳癌風險比未吃女性降低許多。研究成果於昨日發表於線上版《兒科》醫學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瑪莉安‧法薇德表示,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之間關係並不明顯,不過沒有人針對青少女、成年初期飲食做過研究,這段時期在乳癌風險高低上顯得非常重要。這項研究顯示,女性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乳癌發生率,更年期之前的乳癌風險因子當中,很少有風險因子可以自己決定、調整,而這項風險因子正是自己可以決定、改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第二次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九萬零五百三十四名女性資料,這些女性年齡介於二十七歲到四十四歲,都在一九九一年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每四年會填寫一次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其飲食習慣,這些人也在一九九八年填寫一次問卷,回答其高中時的纖維質攝取量。研究追蹤發現,女性如果在剛成年時攝取大量飲食纖維,乳癌風險可下降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九,依每個人纖維質攝取量多寡而有不同。女性如果在青少女時期就攝取大量纖維質,整體乳癌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六,更年期前乳癌風險則可以減少百分之二十四。研究也發現,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發生率呈反比關係,成年期初期每天多攝取十公克纖維質,乳癌風險便減少百分之十三,十公克纖維質相當於一顆蘋果搭配兩片全麥麵包,或半杯煮熟的腰豆搭配半杯花椰菜或菠菜。如果想要降低乳癌風險,透過蔬菜、水果攝取纖維質,幫助最大。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過高,較容易出現乳癌,而多吃含纖維質食物或可減少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降低乳癌發生機率。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驅癌防復發 掌握這6點

癌症治療是段辛苦的歷程,治療期間為維持體力與增加抵抗力、減少副作用,建議飲食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通過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後,進入恢復期或門診追蹤的病人常困惑:「治療結束了,還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嗎?接下來該注意什麼?怎麼吃?怎麼避免復發?」在臨床上,如已恢復體力且生化檢驗值正常,營養師會建議治療後可以恢復一般均衡飲食,不需要再高熱量高蛋白攝取。
 
生活上幾個注意事項提醒癌友
 
1、維持正常體態:根據統計,肥胖者罹癌機會高1.3倍,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維持18.5~24,減少處於癌症的風險。腰粗、肚子大會造成復發機率增加,也可用腰圍檢視自己體態,女性腰圍適宜控制31.5吋(約80公分)以下,男生腰圍37吋(94公分)以下。
 
2、一周吃素一天,減少動物性脂肪:植物性蛋白不含膽固醇及飽和性脂肪,可減少身體負擔。
 
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一周不超過500克(13兩)紅肉且避免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培根、熱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周茹素一天,輕鬆又無負擔。
 
3、五色蔬果579:兒童5份(3份蔬菜2份水果)、女性7份(4份蔬菜3份水果)、男性9份(5份蔬菜4份水果):蔬果中所含的植化素可增強免疫力,減緩癌症細胞增生,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傷害,深黃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可抗氧化。另外蔬果中的纖維質及未精緻全麥麵包或糙米胚芽米,可以幫助糞便柔軟、促進廢物排出,達到體內環保。
 
4、不吃發霉食物、發芽馬鈴薯:發霉食物的黴菌菌絲深入食物且毒素無法用加熱去除,黴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是非常強的致肝癌因子,新鮮的食物才是健康首選。
 
5、天然ㄟ尚好:目前無法證明保健食品可以預防癌症,多吃蔬果是防癌的不二首選,另外,沒有證據顯示『生機飲食』可治療或預防癌症,生食還可能有細菌感染風險,蔬菜建議熟食較安全。
 
6、每天運動3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維持肌肉質量與肌力,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甚至可以改善情緒,減少壓力。
 
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秉持天然飲食觀念,去除生活上的不良習慣(熬夜、抽菸、酗酒、檳榔),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保持愉快心情,「營」得身、心、靈真健康。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免疫療法 抗癌者的新希望

繪圖/杜玉佩


在國內,取得衛福部適應症的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有抗CTLA-4藥物(Yevory)和抗PD-1/PD-L1藥物(Keytruda & Opdivo)兩大類,兩大類都被核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細胞瘤,但健保尚未給付,病人需自費。藥物劑量以體重推算,一般而言,一個月藥費介於20到30萬元。

美國已開放更多的癌症免疫療法適應症,國內卻還停留在黑色素細胞瘤。現有的臨床證據上,醫師與患者溝通後,患者理解藥物的副作用與目前發展,又經醫師醫囑和規律監測下,如病人也可負擔藥費,就可用於治療患者,帶給患者一線生機。
 
 至於一般民眾常歸類在癌症免疫療法的「免疫細胞療法」,不少患者跨國治療求生機,但因目前在肺癌治療上仍缺乏大型臨床試驗,一般來說,尚未在標準的治療範圍內。 1.正常情況下,免疫細胞會在體內進行監視,發現異物時就會攻擊它、從體內剷除。癌細胞也被視為異物。2.但癌細胞會利用各種方法,避開免疫細胞的攻擊。3.利用癌症免疫療法,恢復免疫細胞原有的力量,達到抗癌效果。

合併免疫治療 醫師:對抗癌症更有效

癌症近年成為國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許多人聽到癌症仍會認為是不治之症。醫師指出,治療癌症除了傳統的化療、標靶藥物等方法外,剛加入的免疫治療也是選擇,將讓治療更有效。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表示,過去科學界努力研究增強人體免疫力、或想辦法訓練免疫系統辨識癌細胞。近幾年科學家才發現,原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不能殺死癌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強、或無法辨識癌細胞;而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私下與癌細胞「握手言和」了。 郭雨萱表示,在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狀態下,人體會將外來物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判定為「異物」,免疫細胞則會攻擊這些異物。但是人體免疫系統有所謂的免疫檢查點蛋白,扮演「踩煞車」的作用,避免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在攻擊異常細胞外,傷及人體的正常細胞。她說,腫瘤細胞若強占這些免疫檢查點蛋白,就會利用壓抑人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免疫療法使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針對這個機制的抗體。打破腫瘤與免疫系統之間握手言和的約定,恢復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細胞的功能。 郭雨萱表示,從臨床試驗初步報告看來,幾乎所有的腫瘤都可看到療效。以肺癌為例,和標準化學治療相比,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時間較長;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療效的那群病人中,有近60%的病人療效很持久,不像傳統化學治療一樣很快產生抗藥性。
她說,免疫治療也有副作用的問題,且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免疫治療,目前也還是很昂貴的療法。臨床試驗朝向免疫治療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是多種免疫治療合併在一起的方向前進;相信接下來的10年,癌症治療會突飛猛進。

全身熱療 輔助癌症治療

熱療是歷史悠久,現代科技又賦予新的內涵,最大的優點是療效確切、無毒、無痛及副作用,又稱「綠色治療」。 熱療原理是來自人體感染外來細菌或病毒時,透過體溫升高,來刺激及活化免疫系統,而熱療是透過將人體組織加熱的方式,達到近似於活化免疫能力,有助放鬆以及鎮定組織、減輕疼痛、降低肌肉痙攣、促進組織癒合、增進關節活動度,熱療亦可用於一般身體保養,因基礎代謝率提高加速人體新陳代謝。 各大醫學中心陸續引進熱療(Hyperthermia),用於癌症的輔助療法。近20年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將熱療視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手段,引起醫學界重視,繼手術、化療、放療和免疫療法之後,成為第五種療法。 熱療法有全身、淺層、局部區域深部、腹腔熱灌注化療、間質熱療等5種類型。全身熱療使用紅外線(水濾波器),主要應用在輔助治療轉移性疾病,在傳統癌症治療後輔助使用,有助刺激免疫系統的回復,降低疾病復發風險。 熱療應用於輔助癌症治療,利用物理能量在組織中產生熱效應,而癌細胞必須在厭氧、缺氧情況下繁衍,一旦全身發熱,帶入熱能以及氧氣,創造不利腫瘤組織生長的環境又不損傷正常組織。 熱療過程中,體溫維持38度至39度,不建議超過40度,約30至40分鐘,再以特殊毯子裹住身體,持續約30分鐘的體溫升高,血液運送到各組織的養分與氧氣增加,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喚醒免疫系統。醫療級的熱療儀器以特定波段的紅外線熱能,透過特殊濾波器,將過濾傷害皮膚的光源,針對深層組織加熱,與市售紅外線儀器不同。
熱療使用前應接受醫師評估,凡急性發炎、心肺衰竭、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腦及四肢循環功能較差者,懷孕及哺乳中婦女等,皆不適宜。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先吃肉再吃菜!順序對了有助抗癌

罹患癌症很讓人心慌,因此許多病人會尋求偏方,甚至不肯治療而延誤病情,其實坊間關於罹癌後的飲食,很多觀念是錯的。

我要鄭重提醒,有些人宣稱特定飲食可以治療癌症,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罹癌時要趕快配合醫生,尋求正規、積極的治療,才能抗癌。而飲食的作用主要是在儲備體力,讓病人有足夠的體力以對抗癌細胞,順利完成療程。

我要澄清幾個飲食觀念。

●補充蛋白質是強化抵抗力還是補到癌細胞?

抗癌飲食第一件事就是要吃足夠的蛋白質,因為血中白蛋白必須高於4.0g/dL,身體才有足夠的抵抗力。我常聽到有人喊著要「餓死癌細胞」,結果在癌細胞餓死之前,可能自己就不行了,這是因為本身營養不良、抵抗力差,人變得很虛弱,在化療過程容易因為遭受感染而無法完成治療。

●生機飲食好嗎?
應該強調「均衡飲食」而不是生機飲食。
除了特定癌症在治療過程有些禁忌,應配合醫生指示飲食,一般來說,無論在治療期間或完成治療後,飯、魚、肉、豆、蛋、蔬菜、水果都要吃,不過因為白血球降低的緣故,化療病人在蔬果的攝取上,不宜採用生食。

一方面,深綠色蔬菜特別容易有硝酸鹽的疑慮,經過燙煮,硝酸鹽就會溶在水裡,不會吃下肚。再者,我也擔心細菌、病毒、寄生蟲問題,在抵抗力還沒恢復前,不建議採用生食。

●紅肉可以吃嗎?

有些病人家屬問我,紅肉好像很不健康,癌症病人可以吃嗎?其實,不同食物各有不同的營養素,少量攝取沒問題。

尤其在治療過程中,吃得下東西最重要,如果病人本身口味比較鹹,這時也可以稍微寬鬆點、不要限制,因為他本來就口味重,罹癌之後突然要他改吃無色、無味、無油的餐點,看了很痛苦,心情差、又吃不下,可能會打擊到抗癌的信心。

從用餐順序、調味方式增強營養補給

我們在飲食上有幾個原則。

.小份料理

每次端上的餐點儘量是一次可吃完的小份單人料理,一方面是新鮮、避免一再重複烹調,不僅容易長細菌、賣相差;再者也能讓她覺得吃得下、吃得完、又不膩,增加自信。

.先吃蛋白質再吃菜

一般的健康飲食常建議先吃青菜填飽肚子,其他熱量比較高的澱粉和肉類就能吃得較少,有助體重控制。但在癌症療程中我建議反過來,先補充過當天該吃的蛋白質之後,再把其他的青菜加進來。

例如先吃魚、肉等高效能的蛋白質,肉的部分以雞肉、瘦肉為主,有時搭配一些豆類,吃完1、2小時後,再把青菜、水果、五穀類吃完,因為青菜、菇類等高纖維的食物,對身體雖然有益,但是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所以順序上調整一下就好。

.多用辛香料調味

我建議少加鹽、糖或其他化學調味料,而用蔥、薑、蒜、洋蔥、辣椒、香菜、九層塔等辛香料加入食物中,不僅對於病人胃口的提升有很大助益,也能增加抗癌效果。


By 譚敦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