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乳、肝癌中西醫照護 化放療副作用減輕

癌症術後不適或放化療易出現的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常令癌友苦不堪言。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出「中醫乳癌、肝癌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針對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乳癌與肝癌患者,治療期間可由中醫加強照護,輔以針灸或開立中藥。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真慧指出,不少癌症患者面對手術或放化療的不舒服,常捨棄西醫而尋求另類療法,導致病情加重;如今透過中西醫整合共同照護,以正統中醫治療及給藥,提供患者不同選擇。

 陳真慧說,計畫主要針對西醫確診乳癌、肝癌,且領有重大傷病證明者,術後1年內或接受放化療治療期間,可由中醫加強照護,開立中藥、針灸(或傷科)治療、中醫護理衛教、營養飲食指導及生理評估。此案預計1個月內公告,並追溯至今年元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指出,估計約五成乳癌患者可選擇中西醫雙管齊下治療,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中醫針灸與中藥可減緩癌症治療副作用、紓緩術後疼痛不適感、減少放療色素沉積並延長存活期。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確保醫師受過專業訓練,對患者更有保障。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癌症化療會抑制骨髓造血,使白血球數下降,易致免疫力不足不舒服,甚至可能還需中斷療程。臨床試驗顯示,乳癌患者輔以中醫治療,不僅五年存活率提升,白血球數量也上升,並可減輕惡心嘔吐等腸胃道副作用。 

賴榮年曾收治肝癌末期患者,西醫已停止治療,最後一年半求助中醫治療,大幅改善癌末常見的腹水、黃膽與食欲不振情況,雖然某天早晨仍因吐血往生,但患者面容安詳,且晚期生活品質良好,甚至無異於一般人。

 楊賢鴻說,各癌別幾乎都有中西醫合併照護個案,目前雖無正式統計,但以長庚醫院為例,門診或住院病房不少患者都採中醫治療,其中以乳癌、鼻咽癌或肺癌的患者最多。 

▇ 中醫抗癌

1.調理體質,維持良好體能,應付長期治療的體力消耗

2.中藥或針灸減緩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降低致癌風險

3.針灸改善術後疤痕疼痛腫脹

4.針灸減少乳癌放療黑色素沉澱、改善汗腺破壞悶熱與乳房僵硬問題

5.增加白血球數量,提升免疫力

乳癌的超音波篩檢可以輔助乳癌的診斷

繼日本研究顯示乳房X光加上乳房超音波對乳癌篩檢有所幫助,美國最近研究也呈現相同的結果,研究發現乳房X光可以找到非常小、具有鈣化點的乳房原位癌,而乳房超音波卻可以檢測比較大的,因為乳房X光對於比較大的乳房較不容易判斷,乳房超音波就可以彌補這一點,檢測出沒有鈣化點的侵犯性乳癌。


一個多月前日本的研究也指出東方人的乳房緻密度較高,利用X光來篩檢較不容易判定,所以如果加上超音波來篩檢,對於病患是有所幫助。最近美國、加拿大與阿根廷合作的研究更加證明這一點。

美國Pittsburghu醫學中心大學Berg博士所作的研究報告,這個研究一共篩檢了2809名女性,這些女性在三年內都有接受三次的乳房X光與乳房超音波篩檢,結果發現111名罹患乳癌,其中80%屬於侵犯型乳癌。也發現到如果利用超音波在129人中會發現1人,利用X光在127人中會發現1人罹患乳癌,兩個都是相同,但是發現情形不太相同,乳房X光是找到非常小、具有鈣化點的乳房原位癌,而乳房超音波卻可以檢測比較大的,因為乳房X光對於比較大的乳房較不容易判斷,超音波卻可以彌補這一點,可以檢測出沒有鈣化點的侵犯性乳癌。雖然乳房X光加上乳房超音波對篩檢乳房緻密度高的女性有所幫助,但是還是有同樣的缺點,就是有些病患還是會產生偽陽性,必須接受侵入性的切片檢查,Berg博士提出一個可以減少偽陽性方法,就是乳房X光發現是陰性,但乳房超音波發現是陽性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再追蹤,一旦發現腫瘤變大再接受切片檢查就能減少偽陽性的發生。也有其他醫師認為是醫師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給予有經驗醫師來判讀比沒有經驗者更能減少偽陽性的機會,讓病患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


我們基金會也在一些偏鄉地區從事乳房超音波篩檢及肝臟篩檢,目的不是為了取代國民健康署的乳房X光篩檢,而是幫助這些乳房X光篩檢不易判定的女性,兩者相合互相輔助,也幫助偏鄉不易就醫的民眾做乳房篩檢。

翰晃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亞洲女性罹乳癌率增 30年多3倍

亞洲年輕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逐年提高,可能與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以及環境荷爾蒙的高暴露量有關。

 台大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林璟宏說,研究團隊回顧相關研究,發現台灣女性飲食習慣改變,環境荷爾蒙暴露量高。

包括乳癌在內的相關婦癌罹患率是歐美的5倍。建議女性飲食應少油、多運動、減少接觸塑膠製品,「早生、多生」也能降低乳癌發生率。

 林璟宏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舉辦的「國際卓越暨癌症高峰經營管理論壇」上,發表亞洲女性乳癌年輕化致病因子的回顧。 亞洲女性罹患乳癌人數30年來暴增3倍,近年來35歲以下患者更超越美國。

多動、少油 少接觸塑膠製品

林璟宏說,過去乳癌相關研究顯示,亞洲女性罹癌率增加,是飲食西化所致,但乳癌在美國屬老年疾病,到了亞洲卻成為許多40歲以下青壯年女性的夢魘,年輕化趨勢遠較歐美明顯。美國研究機構NCI預測,照此現象,15年後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人數將超越美國。

但亞洲女性罹患早期乳癌預後較佳,死亡率遠低於美國白人和黑人,除飲食外,荷爾蒙也是主要致病因子。 統計發現,台灣有37%民眾的環境荷爾蒙(DEHP)暴露量超過美國標準、30%學齡女童尿液中可測得塑化劑。 過去一項長達20年的長期追蹤研究也顯示,經常接觸環境荷爾蒙者,罹癌率是未暴露者的1.8倍。

林璟宏表示,都會區女性罹癌率比鄉鎮高,都會年輕女性飲食偏高油,身體總膽固醇難代謝,因常熬夜影響內分泌系統,間接提高罹癌率,提醒女生少吃油膩食物,多運動。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SABCS乳癌研討會的新研究成果

美國12月舉辦的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研討會發表了幾個重要的新研究成果,包含anthracyclines是否可以當作早期乳癌病患的輔助治療、使用trastuzumab最好加上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預防病患引發心臟血管疾病、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使用PIK3CA 抑制劑是否有幫助、Denosumab是否可以減少更年期後乳癌的復發。

乳癌研討會有三大會議,其中一個是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去年12月在美國招開,會議上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報告。
第一個是BCIRG 006的臨床試驗,包含3000名女性針對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是否給予anthracyclines治療,因為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預後較差,必須用標靶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以前的化學治療都以anthracyclines為主,現在傾向於使用歐洲紫杉醇(Docetaxel),但是anthracyclines與太平洋紫杉醇都對心臟具有毒性。BCIRG 006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早期乳癌病患並不需要使用anthracyclines作為輔助療法,引起一些專家反對。為了減少毒性也可以carboplatin加上trastuzumab當作早期乳癌病患輔助療法是比較好的,或是HER2抑制藥物加上歐洲紫杉醇或carboplatin。

第二個臨床試驗中間報告是MANTICORE,研究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使用HER2抑制藥物trastuzumab會引起心臟血管問題,所以這個試驗分成兩組,加上抗高血壓藥物ACE抑制劑或beta-blocker,發現可以減少對心臟損害,這些病患包含HER2陰性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荷爾蒙音性或全陰性、HER2陽性、晚期的病患都包含在內,所以使用trastuzumab最好加上抗高血壓藥物來預防病患引發心臟血管疾病。

第三個報告是SANDPIPER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使用PIK3CA 抑制劑,因為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HER2陰性荷爾蒙陽性有40%都有PIK3CA的基因突變,所以使用PIK3CA 抑制劑是否有幫助。

最後一個試驗ABCSG-18是癌症骨骼保護用藥denosumab加上荷爾蒙抑制劑aromatase治療早期荷爾蒙陽性、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denosumab用來增加骨質密度減少骨折的藥物,但是不知道對於乳癌病患疾病的復發是否有幫助,試驗結果發現3000人減少了30%乳癌復發,所以證明RANKL抑制劑Denosumab可以減少更年期後乳癌的復發。

翰晃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

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患的憂鬱及焦慮,他們利用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來治療癌症病患,發現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

中國的研究最近很盛行將以前發表過的文獻加以統合分析,最近也有一篇是由廣州中山醫院的張博士將國際上目前發表的文獻加以分析研究發現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及焦慮。病患一旦罹患癌症時可能會產生各種憂鬱及焦慮、對抗,最後到妥協,因此必須有一些治療來減少病患的緊張、憂鬱及焦慮,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教育、諮詢、催眠、放鬆的技巧及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等。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的治療。分析了7個文獻共有469名病患參與這個研究,另外419名當作控制組,大部分都是乳癌病患,其中有5個文獻都接受了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治療時間為七到八週。結果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他們也發現乳癌病患對於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並沒有效果,但是其他癌症病患確實是有效。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要治療多久呢?他們認為是12個禮拜,超過12個禮拜以上沒有顯著的增加的效果。但是這篇研究分析的人數較少,到底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及焦慮的程度為何?減少的是早期還是晚期的癌症病患?從診斷到接受治療要多少時間才有效果?這些到目前都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治療病患不只是治療疾病,還要治療他們的心靈,所以不論是佛教徒的正念,或者其他宗教的禱告使用其他種方式來減少病患的憂鬱及焦慮都是很好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基金會要聘請臨床心理師來幫助病患及家屬的原因。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研究:果糖吃太多 增加罹癌率

研究員可能可以解釋糖如何助長癌症生長了,他們表示這要歸因一種糖:果糖

刊登在「癌症研究」的研究支持其他調查的結論,就是吃愈多糖,罹癌風險愈高,特別是乳癌。研究作者、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醫生科恩(Lorenzo Cohen)說,很多病患被告知,診斷出癌症後吃什麼都沒關係,但是這項初步的老鼠研究顯示,吃東西有關係。

愈來愈多科學證明,西方飲食是多種癌症的風險因素,而且至少三分之二的癌症與生活方式有關,例如抽菸、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

科恩表示,美國人消耗果糖,在1970年為每人一年半磅,到了1997年變成超過62磅,主要是因為廣泛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農業部則建議每天最多10%的熱量來自糖,相當於女性六小匙,男性九小匙。

之前的研究也把精糖列為禍首之一,但是這個因素較難釐清,因為「糖」是含意廣泛的詞,一些糖是關鍵營養素,如人體使用葡萄糖來生產能量。

科恩的團隊發現,果糖特別影響名為12-LOX的新陳代謝過程,幫助細胞轉移或擴散,而大多數癌症病人不是死於原發腫瘤,而是轉移的疾病。這個發現也可解釋,為何吃較多含糖食物的癌症病患,較可能得到晚期癌症。

在科恩的研究中,當老鼠六個月大時,在吃澱粉為主食的老鼠中,30%有乳癌。但是除了澱粉外還吃蔗糖的老鼠,有半數患乳癌。而且糖吃得愈多,腫瘤就長得愈大。

蔗糖或食糖由兩種糖組成:葡萄糖和果糖。科恩發現,老鼠吃愈多果糖,腫瘤就長得愈大。其他研究也發現,果糖會助長胰臟癌。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導管原位癌不稱為癌症較不會導致女性恐慌

澳洲Sydney的McCaffery博士將導管原位癌以「不正常的細胞」、「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這些名稱來跟病患前後做解釋,結果發現名稱改變加上「癌」字後有12%病患會改變治療意願,雖然癌症這兩個字對於民眾可能會引起恐慌,但是就算是0期的癌症也會希望民眾小心,要長期追蹤。

所謂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導管内的上皮细胞增生轉化為癌症,但是未侵潤基底膜外,所以利用手術切除後,治癒率非常高,在台灣稱為0期乳癌,而在健保局也不將這個疾病列為重大傷病。但是導管原位癌加上「癌」這個字可能會引起恐慌,所以澳洲Sydney的McCaffery博士針對這個「導管原位癌」的名稱研究對於女性有什麼心理上的反應。因為DCIS佔了乳癌篩檢的20%,因此他將罹患DCIS的269名病患分成兩組,以「不正常的細胞」、「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這些名稱來跟病患前後做解釋。如果最初跟病患說是「不正常的細胞」,有67%病患會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不願意接受荷爾蒙治療;如果最初跟病患說是「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則只有60%病患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最初被告知是「不正常的細胞」,後來改稱「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後,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降到55%;如果是最初告知「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後改為「不正常的細胞」則由60%降到59%,沒有什麼改變。由此可知,即使狀況一樣,名稱改變加上「癌」字後有12%病患會改變治療意願,所以告知病患名稱很重要,「癌」字對於民眾可能會引起恐慌。

在台灣來說,就算是0期的癌症也會希望民眾小心,要長期追蹤,對於0期乳癌如果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病患最好接受荷爾蒙治療,這些荷爾蒙治療不只是減少疾病復發,而且最主要的是預防,讓民眾能接受,減少乳癌的發生。

By 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