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早期荷爾蒙治療乳癌病患的大革命

目前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藥的開發對於乳癌病患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最近也發現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 and 6)在治療乳癌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轉移性乳癌病患有延長存活期的療效。目前已有兩種藥物palbociclib(Pfizer)及ribociclib(Novartis), palbociclib已經被美國FDA核准上市,ribociclib尚在審核當中,最近Eli Lilly也發表類似的新藥abemaciclib,使用在早期乳癌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病患也得到良好的效果。Abemaciclib是一天使用兩次,單獨使用或加上荷爾蒙抑制劑anastrozole一起併用,使用在可以開刀手術的乳癌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病患,手術前的治療兩週前可以減少Ki67的表現,這項試驗包含223名,減少Ki67表現就表示能夠延長病患的無疾病存活期,因為在palbociclib及ribociclib的臨床試驗也得到相同的結果,所以以這樣來看使用CDK4/6抑制劑可能可以治癒早期的乳癌病患。加州大學的Hurvitz醫師認為既然CDK4/6抑制劑使用在轉移性乳癌有很好的療效,而且使用在手術前早期乳癌病患可以明顯減少Ki67表現,應該研究CDK4/6抑制劑使用在早期乳癌病患,可能可以延長病患無疾病存活期跟整體存活期,Palbociclib已經在從事類似的研究,PALLAS臨床試驗是將第二期及第三期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更年期前或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單獨使用AI或與Palbociclib併用來研究其療效,希望能對乳癌病患有所幫助,甚至達到治癒的目的。不過Palbociclib雖然目前已經被美國FDA核准上市,但是藥價非常昂貴,希望相類似的藥物能夠多加開發,降低整體藥價,造福病患。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冷凍療法可以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

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雖然是小毛病,但是對病患來說卻是大問題,會讓病患疼痛不已、無法下嚥,甚至引起吞嚥困難,造成病患體重減輕、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於因為口腔發炎還會引起細菌感染,所以過去有很多專家紛紛投入藥物開發來減少口腔黏膜炎,但是都沒有很好的效果,最近的研究發現口腔冷凍療法能夠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英國Manchester大學McCabe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從1990年到2015年的14篇隨機分配的各國的研究加以分析,一共有1280名,男性佔了60%,女性佔40%,年齡從36歲到36歲,分析結果發現使用5-FU為基礎的化學治療或骨髓移植前的melphalan為基礎的化學治療的病患,如果使用嘴巴含有冰塊的冷凍療法可以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至於冷凍療法是使用冰塊比較好還是碎冰、冰棒目前還沒有定論,而且使用多少、中間要休息多久等各個試驗都有所不同。臨床上我們本院使用口腔的冷凍療法已經進行很久了,病患在化學治療開始時嘴巴含冰塊10分鐘後休息又繼續,頻繁的使用冷凍療法確實可以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因為冰塊的冷凍讓口腔黏膜內微小血管收縮,藥物的濃度在口腔內會比較少,對於口腔黏膜的破壞也會減少,可以降低口腔黏膜炎發生。所以口腔冷凍療法目前是臨床上最簡單可以預防口腔黏膜炎發生的方法之一。但是冷凍療法對於放射線治療的病患無效,因為放射線治療不是因為口腔血管藥物濃度產生的破壞,而是組織破壞,所以使用冷凍療法無效。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乳癌患者保持運動習慣 可提高5年存活率

58歲的單親媽媽美秀患乳癌2B期,屬HER2陽性,得知患病後情緒低迷長達兩年時間,但後來覺得應當為孩子堅強起來,聽從醫囑手術、化療與放療,又跳舞、學游泳、打太極拳、當志工,她說,忙到沒有時間去想負面的事,目前吃得飽睡得好,已抗癌十年未聞復發。
 
美秀當知道她患的乳癌比一般乳癌病患的復發與惡化機率更高,不斷反問「為何是我?」花了兩年時間才振作起來,為將當時才小學與高中的女兒養大,她聽從醫囑手術、化療與放療,並且每晚到公園跳舞,甚至跳到能夠擔任老師,也利用時間去學游泳、打太極拳或擔任志工。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運動可以減少DNA的突變累積,使得再發生率會降低。據研究,每周有運動三至四小時,可降低四至五成罹癌率,維持運動習慣達五至六年以上也能降低老年後的罹癌風險。
 
美國頂尖癌症醫院希望城醫學中心今年度的期刊內容也指出,乳癌女性若保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加戰勝癌症的機率,提高5年存活率,死亡率減少5%。若美秀沒有積極轉換心情、保持運動習慣,病程惡化情況可能不同於今日。
 
賴基銘指出,在台灣,每47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也是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與五年前相較,發生率增加超過7%。乳癌平均發生年齡約為54歲,以45至54歲婦女發生人數最多,八成的患者患病因素非先天性,推估為肥胖、少運動的生活習慣所致,高熱量食物會增加女性激素的分泌與合成,刺激乳癌的發生。
 
賴基銘表示,運動是防癌與治癌不可或缺的處方,建議民眾每天運動至少15分鐘,心跳達到130下,持之以恆才能發揮效果。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冰啤酒抗癌?? 營養師:酒就是致癌物

近來網路謠傳,啤酒冰過後會變成鹼性可抗癌。營養師趙強今天表示,啤酒不會因冰過或加熱就改變酸鹼值,而且酒精本身就是致癌物,飲酒壞處多過好處。

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近期指出,網路流傳啤酒冰過之後會變成鹼性水,專門克制癌細胞,可以有效對抗癌症,是誇大不實的傳聞。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今天受訪時說,一般啤酒大多是弱酸性,不可能因為冰過或是加熱就改變酸鹼值,他強調,酒精不只本身就是致癌物,還會傷害肝臟,即便吃健康食品都無法彌補。

衛福部國健署表示,男性一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酒精,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至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至40毫升。 

趙強說,近年也有不少國外研究指出,每天喝一小杯紅酒可保護心血管功能,甚至有許多書籍講述酒類對身體的益處,讓不少人誤以為有益健康,而養成飲酒習慣。

不過,趙強表示,台灣人將近5成民眾基因中缺乏代謝酒精成分,美國癌症研究基金會日前研究也發現,女性每天攝取0.5份酒精,乳癌風險將大增,呼籲民眾偶爾小酌無妨,但真的不建議當成習慣天天喝。

每天曬太陽10分鐘 維他命D就足夠?!

你今天出去曬太陽了嗎?現代人都怕曬太陽,深怕曬黑;然而,曬太陽可以獲得維他命D,對健康大有助益,不但能幫助鈣質吸收,防範骨質疏鬆,甚至對於很多疾病的治療,維他命D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每天只要曬太陽10分鐘,維他命D就已足夠!
 

很多人怕曬太陽
中山醫院營養師林素貞表示,維他命D可以從日曬來獲得,但是,卻有很多人怕曬太陽;臨床上,就有一名正在安胎的高齡產婦,由於曾經有流產經驗,懷孕期間都足不出戶,似乎有憂鬱傾向,曾建議她到中庭去曬曬太陽,除了可以對自身有益之外,也有助於胎兒的鈣質吸收,但是都被她婉拒。


東方人骨質疏鬆比西方人嚴重
現代人都很怕被太陽曬黑,防曬乳塗得很勤之外,還會戴帽子或是撐傘來防紫外線,很多外國人都覺得台灣人超喜愛使用陽傘;林素貞營養師指出,東方人不愛曬太陽,鈣質又攝取不足,不像西方人就比較愛曬太陽,而且又愛喝牛奶,以致於東方人的骨質疏鬆要比西方人來得更嚴重。


失眠、更年期障礙、氣喘以及癌症都和維他命D有關
此外,有很多疾病也和維他命D不足有關係;林素貞營養師進一步指出,維他命D除了可以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之外,對於失眠、更年期障礙、氣喘,以及乳癌、卵巢癌和攝護腺癌等癌症,如果維他命D不夠,也會影響這些疾病的治療結果。所以,對於不愛曬太陽,或是對日光敏感者,會建議吃維他命D來補充。


補充維他命D一天50微克就足夠
林素貞營養師強調,其實,每天只要曬太陽10分鐘左右,所攝取的維他命D就足夠,夏天早上大約八、九點以及下午四、五點,冬天早上十點及下午三點,都是適宜去曬太陽的時間,可將手腳露出來吸收維他命D。而若是要補充維他命D,則是一天只需要50微克就已足夠。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營養師小絕招 對抗化療副作用

抗癌過程辛苦又漫長,病患接受化療,往往會產生惡心、嘔吐、嘴破等副作用,常有食欲不振問題。但若沒有攝取充足養分,不僅沒有體力對抗癌症,也可能會減緩手術後的身體復元,身體免疫力也跟著降低。

聯合醫院營養師吳雅惠表示,進食補充身體營養、增加體力對癌症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癌友們可以把握少油、少糖等健康飲食原則,如果真的吃不下,也可以調整進食頻率,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進食量。 


【噁心嘔吐時】「做完化療一直吐,完全不想吃東西怎麼辦?」許多癌友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進行化療後產生副作用,身體會有惡心嘔吐的症狀,甚至影響味覺,吃什麼好像都沒有味道,對平常愛吃的食物也失去興趣。

 吳雅惠建議,在進行化療1至2個小時前,癌友們可以保持空腹;在化療後要進食時,也盡量吃固體、軟質的食物,像是豆腐、魚肉、布丁等,有進食欲望時建議多吃,補充身體能量,用餐過程中也建議盡量不要喝水,減少惡心嘔吐感。

 ▶營養師小絕招:如果惡心嘔吐感太強烈,吳雅惠建議癌友可以嘗試喝少量的薑茶、稀釋的檸檬汁,或是含一塊薄荷糖等,降低惡心嘔吐的感覺、幫助開胃,之後再嘗試進食。 


【食欲不振時】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除了治療過程帶來的副作用,許多病患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來自於對疾病的心理壓力。這方面,可以透過親朋好友的力量,從旁協助、鼓勵,讓癌症病友用愉快的方式吃東西;如果病患真的吃不下,也不要逼迫病患,讓吃變成另一種壓力。

▶營養師小絕招:可以透過做緩和運動的方式,或是喝有微酸味的果汁幫助開胃,增加病患的食欲。 


【口腔黏膜破損時】進行化療七天後,部分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黏膜破損等狀況,有些癌症患者甚至口腔潰瘍嚴重,痛得無法進食。吳雅惠表示,在餐食準備上,注意不要使用太辣、太鹹的辛香調味料,如果準備粥食,建議要先把粥放冷了,再給癌友食用。

 ▶營養師小絕招:布丁、涼拌豆腐等食物,因食物溫度是冷的,對於有口腔黏膜破損的病友,較好入口。 


【吞嚥困難時】許多癌症病友家屬也相當擔心,親人吞嚥困難,該如何準備餐食?吳雅惠說,部分病友在化療後,可能會有吞嚥困難的症狀,此時家屬可以準備魚肉粥、蛋花粥、皮蛋粥等,將米粒煮到偏軟爛,或是將粥食放到果汁機中打碎,再給病患食用,流質的食物有助病友吞嚥。

 ▶營養師小絕招:下午的點心時間,可以準備米漿、湯等,增加餐食的多元性,少量多餐也可以讓病友攝取到更多的營養。 


腹脹時】若是因為化療導致腹脹,吳雅惠建議病友要謹記飲食原則,不要食用洋蔥、豆類、碳酸飲料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癌症基金會也建議民眾,進食時要細嚼慢嚥,不要講話,以免在進食過程中吸入過多空氣,造成腹脹難受感。

▶營養師小絕招:正餐過程中不要喝太多湯汁、水、飲料等,並少吃甜食。 


【腹瀉時】如果癌友出現腹瀉症狀,家屬要避免讓病友攝取油炸類、偏油膩的食物,含咖啡因等具刺激性食物也不宜。飲食原則上要注意採取清淡低纖飲食,避免食用粗糙生硬的食物。

 ▶營養師小絕招:在急性腹瀉後,可以先給米湯、去油清湯、清果凍等流質食物,清流質飲食可以補充腹瀉期間,身體失去的水分、電解質,讓腸道休息。 


【便祕時】當癌友有便祕症狀怎麼辦?吳雅惠表示,因每一位病友的病因、體質不同,導致便祕的原因也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水喝太少、纖維質攝取不足,或是因為缺乏運動。

▶營養師小絕招:解決便祕最快的方式,就是與醫師、營養師討論,找到病患便祕的原因,進行改善。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中醫調理 ,抗癌有體力

青壯年族群罹患癌症比率愈來愈高,不少20、30歲的上班族雖早期發現癌症,但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接受電療或化療,副作用相當難捱。28歲許小姐罹患乳癌二期,50多歲林先生是大腸癌患者,他們求助中醫調理後,腸胃功能提升、食欲變好,失眠、嘔吐及疲倦症狀也大幅改善。

高雄市立中醫院主治醫師吳瀚德表示,癌症治療以手術、放射線或化學治療為主,有些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因體力不佳難以持續,有些則體質變差,中醫治療癌症的典籍記載豐富,常規治療配合中醫共同照顧,不但能減緩生病過程不適,也能因體質改善,預防復發和轉移。28歲的許小姐罹患乳癌二期,年紀輕輕就發現罹癌,她咬牙一邊工作、一邊做化療,嘔吐、白血球下降、疲倦、失眠等副作用,令她幾乎想放棄治療。 


吳瀚德說,許小姐氣血虛、食欲差,第一階段以香砂六君子湯調養氣血、改善脾胃,以四物、八珍補血改善骨髓機能,她定期回診,食慾提升,嘔吐、疲倦感也改善,半年後順利完成療程。 


另名50多歲的林先生罹患大腸癌,接受手術、化療後經常便秘或腹瀉交替,原本愛吃肉食的他也不敢多吃,心情憂鬱、體重暴瘦,中醫調理以黃耆建中湯提升免疫力、天王補心丹改善情緒;吳瀚德透過服用中藥改善林男不適感,按摩內關、足三里等穴道改善嘔吐與消化功能,鼓勵病人應多到戶外走走、改變飲食,才能提升生活品質。


吳瀚德說,部分醫院已設置癌症中醫調理門診,依病友個人體質設計適合的療程,包括黃耆、六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都是調理癌症常見藥方,以薄荷、麥門冬搭配的甘露養陰茶,也對口乾舌燥、吃不下、胃炎等症狀具改善功效。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高糖高脂飲食 使乳房緻密、乳癌風險上升

女性想讓乳房組織更健康,盡量不要吃高糖、高油脂飲食。西班牙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常吃高糖、高脂食物、採用西式飲食,不但容易體重過重、肥胖,乳房組織也會更緻密,當乳房組織更緻密,乳癌風險就會上升。

 

採西式飲食 乳房緻密度增41%
研究發現,與採用地中海飲食的女性相比,採用西式高糖、高油脂飲食女性的乳房組織更緻密,其乳房緻密程度更增加41%。

研究作者西班牙國家流行病學中心癌症流行病學專家瑪莉娜‧波倫博士表示,對於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盡量少吃熱量密度高的食物,控制熱量攝取,才能維持健康體重。


 攝取熱量密度高的食物 乳癌風險上升46%
在西式飲食中,像全脂牛奶、高脂起司、冰淇淋等高脂乳製品、火腿、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以及白麵包、白飯、白麵條等精製類穀物,都屬於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其他像蛋糕、甜點、糕餅、含糖飲料,以及披薩、炸薯條、洋芋片等速食食物,與番茄醬、美乃滋等醬料,熱量密度也都很高。

波倫博士指出,雖然研究沒有證實飲食會直接讓乳房變緻密,但研究數據卻顯示,常吃上述食物的女性,乳癌風險上升46%。


採地中海飲食 乳癌風險降44%
至於地中海飲食,則包括魚、蔬菜、豆類、水果、水煮馬鈴薯等,油脂以橄欖油、蔬菜油居多,果汁攝取量偏低。女性如果採取這種飲食習慣,乳癌風險便可下降44%。

研究團隊分析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間3500多名女性的乳房攝影紀錄,依乳房緻密程度分級,並比較她們的飲食習慣,在調整年齡、體重、更年期時間、抽菸史、家族病史、荷爾蒙治療病史、熱量攝取、酒精攝取等變數後,得到這樣的結論。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癌症預防指引可以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

台灣癌症發生人數年年攀升,最近國外的大型研究發現只要遵循癌症預防指引,遵照三守則:適當運動、健康飲食、維持標準體重,就能減少10到45%任何癌症的發生,而且可以減少61%癌症死亡率。


癌症預防的三法寶:適當運動、健康飲食、維持標準體重,但是做到這三樣是不是真的就能預防癌症發生呢?最近美國Koh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將最近10年12個大型研究全部人數超過55萬人加以分析,確定遵照預防癌症的指引確實可以減少乳癌、子宮癌、大腸癌的發生。單單去年在美國就有170萬人被新診斷罹患癌症,其中60萬因此而死亡,但是根據Kohler的研究,如果遵守預防癌症指引可以減少癌症發生,因為美國有20%的癌症是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包含不喜運動、攝取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體重過胖及有抽菸習慣。將這12個大型研究統合分析的結果發現健康習慣如以蔬菜為主、少吃肉類,盡量吃魚類,酒精攝取要注意,不抽菸,天天有適當運動,維持健康的標準體重等行為,就能減少10到45%任何癌症的發生,而且可以減少61%癌症死亡率,其中關係最大的是與乳癌、子宮癌、大腸癌的發生,但是分析中發現與卵巢癌、攝護腺癌無關。


因為現代人常因工作繁忙所以少運動、暴飲暴食導致肥胖,所以要減少癌症發生就要遵守這三原則:適當運動、健康飲食、維持標準體重。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Trastuzumab生物仿製藥與原藥廠療效及安全性相似

在今年的ASCO會議上發表Trastuzumab的生物仿製藥Myl-1401O的療效及安全性與原藥相同,相信不久的將來有機會獲得美國FDA及歐盟核准上市來減低藥價造福乳癌病患。


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用藥相當昂貴,如Trastuzumab一年營業額高達60億美金,所以很多的藥廠都在研發生物仿製藥,等到專利期過後就能生產生物仿製藥,不但病患使用能降低成本,很多生物仿製藥藥廠也能因此獲利。今年的ASCO會議上Trastuzumab的生物仿製藥Myl-1401O在印度已經獲准上市,但是美國及歐盟對於生物仿製藥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實施第一期及第三期的臨床試驗來證明跟原藥Trastuzumab是不是有相同的療效,在HERITAGE隨機分配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在6個月時發現反應率跟Trastuzumab完全相似(69.6% vs. 64.0%)。這個試驗研究了500名病患分成兩組,一組使用生物仿製藥,一組使用原藥,加上化學藥物太平洋紫杉醇或歐洲紫杉醇,其中44%是乳癌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病患,有84%的病患使用歐洲紫杉醇。


結果整體反應率兩者並沒有區別,無疾病復發期兩者也都還沒達到,至於會不會產生抗體,兩者之比也是2.4% vs. 2.8%,並沒有區別。安全性來看,不良反應是38.1% vs. 36.2%,兩者也很相似,如中性球減少(27.5% vs. 25.2%)、發熱(4.5% vs 4.1%)、 白血病(1.6% vs 4.9%)等。


所以由這個試驗來看,這個生物仿製藥應該會被美國FDA或歐盟核准通過上市,對於病患來說是個好消息,可以減少高昂的藥價負擔。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乳癌病患接受放療時暫時停止呼吸可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

因為病患呼吸時會讓腫瘤病灶跟著移動,所以放射線治療必須擴大範圍照射,導致傷害到周邊正常的組織,美國的放射腫瘤專家Meyer醫師提出如果在放射線治療時暫時停止呼吸,就可以減少照射範圍,進而減少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


乳癌病患接受放射線治療可能會傷害周邊組織或心臟,尤其是左側罹患乳癌的病患,雖然目前有很好的儀器如碳離子、質子治療等,主要的目的都是要減少腫瘤病灶周邊組織的傷害,放射線治療專家認為現在的放射線治療是3D的,在動態照射下對於正常組織傷害會比較少。要減少因放射線治療傷害正常的組織是個重要的課題,因為病患呼吸時會讓腫瘤病灶跟著移動,所以放射線治療必須擴大範圍照射,最近美國Fox Chase癌症中心的放射腫瘤專家Meyer醫師提出一個想法,他研究了15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乳癌病患,年齡在37到74歲,治療前並沒有心臟血管、肺部、神經方面的疾病,而且沒有糖尿病、肥胖、抽菸,而且這些病患以前沒有暫時停止呼吸的經驗,這些病患一開始只能夠停止呼吸42秒,經過訓練後平均可以到達5.3分鐘,已經達到可以在放射線治療時進行,其中有個52歲的婦女最久可以達到6.6分鐘,暫時停止呼吸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可以減少傷害正常組織,但是也會有副作用,如頭昏、血壓上升、肌肉抽搐等,但是經過訓練後這些症狀會慢慢減少,血壓升高後在暫時停止呼吸20秒後就能恢復。


能接受放射線治療的乳癌病患都是屬於早期乳癌,有些可以完全治癒,所以因為放射線治療傷害到正常組織可能會產生不良後遺症如心臟疾病、肺功能損害,所以如果能暫時停止呼吸可以減少放射線治療照射範圍,就不用接受價格昂貴的碳離子或質子放射線治療。


By 翰晃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青春期多吃水果能減少乳癌發生

西方諺語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當如不止只有吃蘋果,吃其他的蔬菜水果也對人體健康能有所幫助。最近美國Boston的Farvid博士和他的團隊所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青春期多吃水果就能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利用護理人員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中1991年的27歲到44歲90,476名更年期前的女性,1998年44,223名女性完成問卷調查,研究這些女性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攝取水果和蔬菜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富含α胡蘿蔔素的水果和蔬菜,研究這些女性的乳癌發生率。


經過22年的追蹤,有3235名罹患侵犯性的乳癌,可以得到其中1347名女性青春期的飲食習慣的問卷,結果發現青春期每天吃2.9份(一份水果的定義請見此連結)的水果會比每天吃0.5份者可以減少25%罹患乳癌的風險;使用高纖維的水果可以減少24%更年期前乳癌的發生,一生中可以減少16%罹患乳癌的發生風險。此外研究報告發現在青春期多吃蘋果、香蕉、葡萄,成年早期多吃橘子、橄欖等就能減少乳癌發生的風險。研究也發現多吃水果可以減少30% estrogen陰性與progesterone陰性乳癌的發生,而estrogen陽性與progesterone陽性乳癌能減少9%,estrogen陽性與progesterone陰性乳癌則沒有差異。


台灣乳癌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在2003年只有5千多人,但在2013年已經超過1萬1千人,2015年增加的人數尚未統計出來,增加的幅度非常可怕,可能與民眾的飲食習慣西化有關,蔬菜水果攝取的較少,所以在青春期應該多吃蔬菜水果,就能減少乳癌發生的風險,也是為什麼我們基金會要到國中國小舉辦講座,向學童宣導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的重要。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醫師:慎選洗髮精、遠離塑膠

人人聞癌色變,但台大醫院調查發現,兩成女性乳篩異常,卻遲遲不回診,原因竟為沒空、很忙、很麻煩,醫師提醒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年滿20歲就應每年接受檢篩。

台大醫院上午發表研究成果,癌症篩檢中心醫師程劭儀表示,分析最近三、四年的乳癌篩檢發現,乳癌篩檢陽性者的回診率僅有八成,並沒有想像中的高,有二成乳癌高風險的女性並未回診複檢。

進一步分析原因,篩檢結果有鈣化、乳房不對稱和疑似乳癌者均需回診,接受進一步檢查,但前者有人因為沒空、很忙、就醫麻煩以及沒有摸到硬塊,漠視自身健康沒回診;後者則是擔心切片,或是考慮尋求第二意見也未回診。

程劭儀指出,篩檢結果如為鈣化,此時並未形成硬塊,但應該定期回診複診,才能早期發現乳癌、早期治療;至於疑似乳癌患者更需接受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台灣乳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據統計,10年來台灣乳癌人數增加六成,乳癌發生率位居台灣女性癌症排行榜之冠,死亡率超過子宮頸癌,高居女性癌症第4位。

程劭儀表示,目前最直接的關連性為家族史,環境汙染也可能是主要原因,女性應遠離塑膠製品,最好少用塑膠杯以及保鮮膜。程劭儀建議女性,應該慎選香水、洗髮精、沐浴用品及保養品等貼身用品,最好不要使用人工香料產品,並避免塑化劑汙染,以免增乳癌風險。

芳香化酶抑製劑治療乳癌並不會引起心臟缺血及中風

最近的研究發現治療乳癌女性荷爾蒙陽性病患在荷爾蒙抑制劑的芳香化酶抑製劑(Aromatase Inhibitors)比傳統的tamoxifen並不會增加心臟缺血及中風的致死性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乳癌女性荷爾蒙陽性病患在荷爾蒙抑制劑方面的治療起了重大革命,是將使用幾十年的tamoxifen,改成芳香化酶抑製劑(Aromatase Inhibitors),一般認為芳香化酶抑製劑的副作用較少、效果較好,所以廣泛使用在輔助療法或合併化學治療使用。雖然有一些研究指出芳香化酶抑製劑會對心臟產生的影響,但是沒有這篇美國南加州Haque博士的研究如此詳細。他從1991年到2010年追蹤了13,000名更年期後、沒有肥胖、沒有心臟血管疾病的女性來加以分析,在2011年分析時平均追蹤時間是4.5年。他將這些病患分成四組:心肌缺血、中風、心臟衰竭和心肌病和其他活動(包含心律失常、瓣膜功能不全和心包炎等),他也將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病患分成三組:單獨使用tamoxifen、單獨使用芳香化酶抑製劑、兩種都沒使用。使用tamoxifen這組平均使用2.8年,芳香化酶抑製劑是2.3年,有一半的病患完成了試驗,結果有28%的病患引發心臟血管疾病,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單獨使用芳香化酶抑製劑引發心臟缺血及中風的風險與單獨使用tamoxifen相同;但是引發其他心臟血管疾病如心律不整、瓣膜功能不全和心包炎等,與單獨使用tamoxifen者比較則增加了29%,起先用芳香化酶抑製劑後來改用tamoxifen也增加了26%,而沒有使用者增加了18%。所以芳香化酶抑製劑不會增加致死性心臟疾病的風險,對於心臟血管傷害比較少。不過這篇研究還是有所缺陷,例如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病患沒有再加以分析,因為這些也都是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總之對於使用芳香化酶抑製劑或tamoxifen的病患都要定期檢查追蹤心臟功能。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低脂飲食可降低乳癌復發及死亡率

低脂飲食可降低乳癌復發及死亡率
根據臨床研究數據的彙整報告,歸納美國所進行的 3個大型臨床研究,發現低脂飲食可降低 23% 乳癌復發率,以及減少 17% 乳癌患者的死亡率。此 3 項臨床研究分別為 WINS (2006 年)、WHEL (2007 年)、CWLS (2010 年),總計 9,966 名病人參與試驗 [Xing M, et al. 2014]。

其中,WINS 研究中,停經後婦女維持脂肪攝取量於 20%,可減少 24% 新發生的乳癌事件。而 WHEL 研究中,降低脂肪攝取 (平均為總熱量的 26.9%) 可以改善預後,血液中有較多的雌激素 (estrogen),可能有助於提高存活率;試驗中亦研究觀察到,極端地攝取過多或過少脂肪量皆會導致不良的結果 [Rock CL, et al. 2012]。

降低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攝取可減少癌症死亡風險

追蹤 4,441 名患有乳癌婦女的飲食習慣,攝取最多飽和脂肪 (saturated fat) 的族群,其死亡風險遠比攝取最少量者來得高 (HR=1.41, 95% CI=1.06-1.87, P=0.03);同樣地,攝取最多反式脂肪 (trans fat) 的族群其死亡風險也明顯比攝取最少量者高 (HR=1.78, 95% CI=1.35-2.32, P=0.01)。對於乳癌病人而言,降低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可提高存活率 [Beasley JM, et al. 2011]。此外,攝取較多飽和脂肪特別是總脂肪量及動物性脂肪,皆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Ma RWL, et al. 2009]。

癌症病人的營養、飲食管理

對於癌症病人的營養管理,無論是治療前的營養狀態評估、治療中體重維持與飲食調適及治療後恢復,可藉由簡易的營養不良篩檢工具 (圖五) 定期追蹤,若發現有營養不良的風險,可藉由營養介入,以維持體重、增加對治療的耐受性、發揮最佳療效與提高生活品質 [Lal R, et al. 2014]。於攝取足夠熱量為前提下,放射治療引起腹瀉或胃腸不適時,可適時降低脂肪攝取;此外,降低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攝取,亦可降低癌症風險。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Aspirin有益於癌症治療後的存活率

以前有些研究指出Aspirin可以預防癌症發生、減少心臟血管方面疾病,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Aspirin不只可以用在預防上,使用在癌症治療後的病患還可以減少死亡率跟復發。

病患罹患癌症後都希望找一些補品或抗氧化物來減少疾病復發及延長病患生命,最近Cardiff 大學的Elwood教授的研究報告發現只要使用價格便宜及低劑量的Aspirin就可以改善20%癌症病患治療後的存活率。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分析了47個品質良好的研究報告,其中包含乳癌、胃腸癌、攝護腺癌,這些研究追蹤時間都超過五年,其中一些研究都有對照組可以比較。結果發現癌症病患在治療後如果能使用低劑量的Aspirin,可以減少15~20%的死亡率及癌症擴散,之前的研究都是報導Aspirin可以減少心臟血管方面疾病,還能減少一些癌症發生如大腸癌,但是此次統合分析證明低劑量的Aspirin不止能夠預防癌症,還可以減少癌症治療後的死亡率,延長病患生病。所以癌症病患治療後並不需要去買價格高昂的補品及抗氧化物,使用低劑量的Aspirin可能就可以幫助改善存活率及疾病復發。
 
翰晃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食用橄欖油 降低罹乳癌風險

美國醫學會期刊14日發表研究指出,採用地中海飲食習慣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與她們經常食用一種初榨的橄欖油有關,在最新進行的調查中,更多食用橄欖油和乾果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要低62%。
 地中海飲食的特點是沙拉、水果、蔬菜和乾果較多,同時輔以少量的魚、瘦肉和乳酪,當然更包括橄欖油和紅酒。 在參與研究的4282名婦女中,每周都能吃到橄欖油和乾果,而她們的身材偏胖,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30.4,超過肥胖標準。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婦女都被安排採用地中海飲食,其中含有橄欖油,結果顯示,她們罹患乳癌的可能性比採用其他飲食習慣的人,要低62%。
如果人們注意飲食,遵從健康的飲食習慣,在預防疾病上就可能出現不一樣的效果。研究顯示,健康的飲食習慣,如經常食用乾果和橄欖油,就可增加人的壽命,和避免罹患心臟病,中風的可能性也將降低30%,同時還能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新武器大觀:放射治療「各種刀」的簡介


衛生福利部公佈2014年台灣十大死因統計,國人全年死於癌症人數高達4萬6094人,即平均每11分24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榜首。放射線治療是癌症治療重要的一環,根據美國放射腫瘤學會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and Radiation Oncology, ASTRO) 官方網站資料,全美國將近 2/3 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這個數字遠高於國內的統計,就筆者所服務的醫院也僅有 30% 左右,此可能跟本院從事癌症治療相關的醫師缺乏對癌症治療準則 (guideline) 的認知,以及患者家屬對放射線治療 (民間俗稱 “電療” ) 的恐懼與副作用所致。筆者借「癌症新探」雜誌乙隅,介紹放射線治療儀器設備的新進展,有助於民眾對放射線治療的認知。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 (Roentgen) 發現 X 射線及1898年法國科學家居禮夫婦 (Pierre and Marie Curie) 發現鐳錠後,於1899年首次以鐳錠治療皮膚腫瘤。1902年居禮夫婦發表一篇科學論文提到:在鐳輻射下,病變或腫瘤細胞比健康細胞死得更快,開啟了醫用放射線對腫瘤研究與治療的里程碑。1960年代,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相繼問世,取代傳統的鈷-60治療機, 提高放射線治療的精準性與安全性。

拜電腦科技之賜與癌症治療觀念的進步,50多年來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硬體設計與電腦的軟體功能不斷增強,從早期以手工2D 切割鉛合金 (Cerrobend alloy) 擋塊嵌入「固定型準質儀」,來阻擋放射線射束,以保護患者照射部位外的正常器官;到1980年代末期,進展到以電腦控制動態「多葉型準質儀」的技術,並同步連線電腦斷層影像系統,發展出 3D CRT放射治療 (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順著腫瘤立體形狀放射治療),大大提高放射線治療的精準性。爾後的 20年,直線加速器治療機不斷的推陳出新,儼如軍事武器競賽,各式各樣的「刀」紛紛出鞘,百家爭鳴。國內各醫療院所也使出渾身解數,斥資購進嶄新放射治療設備,令民眾眼花撩亂的新武器大觀從此展開。

1.加馬刀 (Gamma Knife) 係利用半球形頭盔放置201顆鈷-60射源聚焦腦部「靶點」 (第四代加馬刀已改為192顆鈷-60射源),患者不須全身麻醉打開顱骨,只要在頭皮局部麻醉 2 cm大小,釘上頭釘,全程治療患者保持清醒。給予一次高劑量的照射,如同以銳利的手術刀劃過腫瘤,因此定位必須精準,誤差小於 0.5 mm,故稱為加馬刀手術,實非真正的手術刀。1993 年台北榮總引進國內首部加馬刀放射治療儀器,目前國內共有6家醫院具此設備。加馬刀治療的適應症包括:聽神經瘤、腦膜瘤、腦動靜脈畸型、腦下垂體瘤、海綿竇腦血管瘤、直徑小於3 cm的各種腦瘤或三叉神經痛及癲癇等功能性病灶。

2.光子刀 (Photon Knife) 係利用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產生的光子射束,以三度空間立體定位技術,多方向射束聚焦腫瘤病灶,可行少次或一次高劑量照射,因此定位亦必須精準,誤差在 0.75 mm ~ 1 mm。臨床上,光子刀早期如同加馬刀一樣僅用於顱內腫瘤治療,後來才推廣至顱外全身較小腫瘤 (小於 5 cm)。然而胸腹器官如肺、肝因呼吸運動關係,定位相較困難,故照射部位通常須留較大的安全邊緣。

諾力刀 (Novalis)  是光子刀的一種廠牌名稱,配有X光及紅外線影像導引定位技術功能。

3.輻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如同上述之3D CRT (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 的精準定位外,還需有一套功能強大的反算式電腦計劃系統,可以計算出患者身體表面幅度不一致 (例如:頭、頸與軀幹) 及體內組織器官密度不同 (例如:骨頭、肌肉、脂肪、空腔 ... 等) ,所造成劑量上的差異性,可以利用「多葉型準質儀」開合時間的快慢,來調控輻射強度並彌補照射劑量的落差,使照射部位的劑量分佈更為均勻;同時,若遇到腫瘤附近有重要器官 (例如:脊髓、腎臟、眼睛晶體 …等),可以降低劑量照射,減少副作用。「輻射強度調控」就像電燈開關加裝微調裝置, 可以控制燈光的明暗度。

4.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在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兩側加裝一對機械手臂並配有KV影像系統,可以進行即時性電腦斷層掃描及影像融合。患者常因治療前姿勢或治療中呼吸因素發生照射「靶點」移動,因此在每次行放射線治療前可用影像確認治療部位有無位移,並立即修正;治療中可以透過呼吸調控系統 (respiratory gating system) 做即時性呼吸監測,在設定的呼吸幅度範圍內才能有效執行放射線照射,以減少正常組織不必要的照射。IGRT之優點:除了具有 IMRT的精準定位系統與輻射強度調控等,還加上即時性影像監測及呼吸調控功能。

5.「快弧刀」、「迅弧刀」、「快活光子刀」、「銳速刀」、「 動態弧形刀」這些是國內放射治療儀器代理商自創的名詞,不同廠牌名稱亦不同,其實都是動態體積調控弧形治療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 或強度調控弧形治療 (Intensity Modulated Arc Therapy,  IMAT)。VMAT/ IMAT是結合IMRT、影像導引技術及 360 弧形放射線治療等三合一整合技術的直線加速器治療機,因為動態弧形照射可分成更多細切的照野,因此在腫瘤劑量分佈的順形度比 IMRT更好。VMAT/ IMAT之優點:除了能夠給予腫瘤精準定位與均勻劑量外,並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

6.螺旋刀 (TomoTherapy)  是一種全新設計觀念的直線加速器治療機,機頭中的直線加速器可以做360 旋轉,並配合治療床同步移動,放射線射束路徑猷如螺旋般的經過身體,其運作方式與機器外觀非常像電腦斷層掃描儀,故又稱為「螺旋式電腦斷層放射線治療機」。螺旋刀的照射範圍可以長達 160 公分 (傳統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的照射範圍只有 40公分),可應用於全身性骨髓移植照射,劑量分佈可均勻投射在全身骨髓上,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由於可做360 旋轉照射且定位誤差只1 mm,因此比傳統直線加速器治療機有更好的劑量分佈與正常組織的保護功能。它除了具有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  的優點外,還可同時照射多個腫瘤病灶,縮短治療時間。

7.電腦刀 (Cyberknife)  也是一種全新設計觀念的直線加速器治療機,直線加速器裝置在含有六個關節的機器人手臂上,從三度空間 1560個方向中選擇最有利的100到300條射束進行「非共面」(non-coplanar) 放射線照射,比傳統直線加速器治療機僅能做「共面」照射, 更趨靈活操控,其誤差可以控制到小於1 mm,能精準的避開重要器官,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光子刀放射治療。它同時具有即時影像引導技術 (IGRT) 的功能,治療部位不限於顱內腫瘤,全身實體腫瘤皆為治療範圍。

雖然放射治療儀器設備日新月異,但是癌症治療的成功,不能單靠一種治療方式;而癌症治療的失敗,多肇因於局部控制不好及癌細胞遠端轉移。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及標靶治療是目前治癌標準療法,多重模式 (Multimodality) 治療是必然的選擇,例如手術結合輔助性放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甚至配合中藥免疫調節等;「量身訂做」 (Tailor, mosaic or individulized) 的個人化癌症治療是未來的趨勢。

筆者補充:海福刀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  利用大面積的超音波探頭,發射較強的能量聚焦於腫瘤上,與放射治療的各種「刀」原理不同。目前臨床上可用於攝護腺癌的治療。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 賴易成主任醫師
                                                                                                                                                                                                 台灣癌症防治網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及其處理

 

放射線治療是局部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種,除了刀的應用(治療次數在六到八次以下、每次給予大劑量輻射治療的方法),常常一個療程包含二十至四十多次放射線治療,目的是讓有效劑量的輻射治療下,鄰近的正常細胞能夠修護遺傳基因的破壞。當正常細胞無法恢復,副作用就會在治療範圍內的組織發生。會影響副作用發生的因素包括治療的部位曝露組織的體積、放射線,劑量、及正常細胞修復的能力。
不同的人對放射治療的反應會不同,同樣劑量對某些病人可能只引發輕微副作用,但也會對一些病人引發嚴重副作用。有些人治療初期就發生,有些人治療數周或數月後才出現,且出現的時間長短也會不同。
常見的副作用
  1. 皮膚: 常常發生在放射線治療第二至三周後的治療範圍內皮膚,會紅、針觸痛,嚴重時會如太陽曬傷般,一般在停止治療後數周內會恢復。皮膚的照顧包括避免治療的皮膚之除毛或薬用香皂清潔、避免日曬及用SPF 15以上的防曬乳液、穿較寛鬆、天然纖維的衣服,如須除毛則用電動除毛機等來保養皮膚。
  2. 疲倦: 可在治療中或治療後出現,須有足夠休息時間,一般認為是健康細胞修復過程產生的,但可先檢查是否有貧血,若有貧血,則輸血可以很快恢復體力。
  3. 嘔心: 可發生在放療中,如頭部或腹腔大範圍的放療,有薬物可以改善症狀。可少量多餐,慢慢吃、避免油炸、辣的、太甜、太油食品,餐間可能喝冷飲,吃較易消化的湯品或果汁。另在嘔心時深呼吸並放鬆身心。
  4. 沒胃口:可少量多餐或藥物增加食慾,並會診營養科。
  5. 腹瀉:常出現腹腔放療,出現於治療二至三周後,急性期可能是腸胃道發炎造成過度蠕動或括約肌失去功能。可以藥物治療,若未改善、持續絞痛或血便,則告知主治醫師。常發生於腹腔或胃的放療。治療包括喝液體食品,如水、淡茶水、蘋果汁、水蜜桃汁、動物膠。不要吃高纖維、高澱粉易造成脹氣食品;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可喝牛奶或乳製品。腹瀉開始改善後,才開始低纖食品,包括飯類、香蕉、優格等,並攝取足夠的鉀離子。越高單位能量的食物越好。
  6. 掉髪:發生在頭頸部癌症病人治療範圍內,放射治療劑量若大於35Gy,頭髮可能無法長回來。
  7. 頭痛:常發生在腦部放射治療,原因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引起的腦壓升高、腦部水腫、或腦細胞的破壞。治療包括降低腦壓、止痛藥、類固醇、甚至放射治療本身。
  8. 抽筋(搐):常見於腦部或是頭頸部癌症放射治療,可能是癌細胞不正常放電或放射治療引發水腫、腦壓高,治療包括確定原因,降腦壓、降低發炎如類固醇治療、及防抽搐的藥物。
  9. 吞嚥困難: 頸部或肺癌治療時引發食道發炎,使食物通過時疼痛。麻醉噴藥可簡輕痛,避免吃熱、辡、酸的食物或飲料,也要避免口腔食道太乾。
  10. 關節、肌肉僵硬:放射治療部位之發炎反應,如乳癌、頸部癌症,與是否有手術、劑量、放射線能量有關,會腫脹,儘早的復健及適當運動可改善症狀。
  11. 女性性功能:放射治療可引起沒有性趣,若有陰道劑量大40Gy,急性期有腫痛,可在治療中放入擴大器去避免縮小,治療後有固定行房亦可避免陰道緊縮。
  12. 男性性功能:骨盆腔放射治療可引發勃起障礙、沒有性趣。原因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少數是器官破壞或神經阻斷,東方人較少人會提出此障礙。可告知你的醫師如何處治。
長期副作用:發生數月(一般是三個月後)甚至數年後,常是永久性的。
  1. 女性病人之不孕及提早停經:發生在骨盆腔放射治療時,卵巢曝露劑量大於2.5 - 6 Gy或子宮劑量大於15-20Gy 時發生,故若要保留卵子,須在治療前保留卵子(會診産科醫師)。
  2. 男性不孕:直接骨盆腔或睪丸放射線治療會引發永久性或暫時的不孕症,故須在治療前先貯存精子。(會診泌尿科醫師)
  3. 皮膚: 皮膚變厚、深色,甚至橘子皮般,慢慢會恢復。避免使用香皂、香水、粉末、不必要的藥物或乳液在患部。
  4. 大便失禁:較少發生,可以用食療、藥物、或手術改善,可能是括約肌失去功能。
  5. 小便失禁或血尿、小便疼痛:常見於攝護腺癌之治療,發生在治療過程中第三至四周。高劑量放療治療較晚期大腸癌、子宮頸癌、或膀胱癌,有時會出現瘻管,造成大便出現在陰道或膀胱,治療通常需要外科手術
  6. 淋巴腫:放射治療會改變淋巴通道,造成疼痛及水腫,常發生在手及腳。手部淋巴腫常在乳癌術後腋下淋巴摘除加上放療。早點皮膚照護及復健可能避免它的發生及提高治療療效。
  7. 第二癌症的發生:發生在十多年至三十年後比正常人較多發生機率。與個人體質有關且目前無法預估,可以做的是減少不必要的治療部位體積及劑量(放射治療計劃之製定)。
  8. 失智症:發生在大腦接受放射治療生物效應劑量大於32 Gy以上,且常發生在治療後二到三個月,無法恢復。避免過高劑量或使用避開海馬回(hippocampus)之照射方法,可以減少發生率。
  9. 聽力減弱:發生於腦部或頭頸部癌症且較靠近中耳,且放射治療計劃中未將中耳或對聽、神經之放射線劑量設上限而造成傷害。故除非腫瘤太近,必須給予足夠放射線劑量,一定要設定上限劑量不要超過50Gy。已經造成傷害則無法改善。
  10. 放射性肺纖維化:常發生在治療後六周至六個月,與劑量大小、肺被放射的大小、是否發炎、是否有同時化療、癌細胞的型態有關。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粉紅色痰、微燒、虛弱等。治療包括防止肺感染、給類固醇、抗發炎、及抗氧化藥物之給予。最好是在放射治療前就給預防性治療。
  11. 腸道破裂:只要將放射劑量設定50Gy以下,很少會發生。若突然嚴重腹痛及曾經或正接受放射線治療,則需看橫膈下是否有空氣,如有則需緊急手術治療。
  12. 放射性肝炎:易發生於肝癌治療,特別是有B肝病毒帶原者,與劑量、輻射肝體積相關,有抗B肝病毒用薬有減少帶原者成猛暴性肝炎。
  13. 惡病質:常發生在晚期癌症病人,不想或不願進食,積極治療包括給增加胃口的藥物、鼻胃管進食、胃造口灌食等,此時家庭支持系統非常重要。
放射治療中的一般病人自我照護方法
  1. 足夠的休息、睡眠時間及品質。
  2. 均衡的飲食、健康的食物,食物可能隨時因應症狀嚴重度而改變,精緻的食物也是在少量多餐時不能缺少的選擇。
  3. 由主治醫師評估所吃的藥物,包括維他命、中草藥、高血壓、糖尿病、助眠、抗凝血、頭痛、抗胃酸、及抗過敏藥物等,所以告知你的醫師你現在的用藥。
  4. 提早預防皮膚炎的問題。特別是治療範圍皮膚有傷口或是皺折,這些地方更會有嚴重發炎
  5. 參加病友會,讓我們知道可能引發的症狀、如何改善、心理的支持、並減少孤單及無助的感覺,則完成治療療程的比率也會較高。
  6. 治療期間仍然可能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績續原來工作及活動或持續但減輕部分負擔,這對有經濟壓力的家庭,可提高治療意願。
  7. 有任何症狀發生,儘快告知你的醫師,儘早治療。
結論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發生,與劑量大小、暴露組織的類別、大小,個人體質、治療計劃是否用心、生活型態、飲食種類有關,事先預防及治療可以減少症狀變成長期的失能及家庭照護的負擔 ,包括適度的用藥來改善症狀,可增加耐受性及時效性,並提高治癒率,事先告知及規劃一定要成為衛教重要環節。好的放射治療定位及治療計劃的設計,也是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的因素。


 

花蓮門諾醫院放射腫瘤科 溫明達主任


 

常吃速食可能暴露在塑化劑風險之下

                           
鄰苯二甲酸(phthalates)通稱塑化劑,因為這種材質相當柔軟而被普遍用來生產為包裝材料,最近研究發現速食店使用的包裝食品材質或接觸食品的材料會污染食物,導致顧客食用後殘留在體內。

日常生活中不能離開塑膠製品,丹麥曾經有一對夫婦曾經在家作到零程度的排除塑膠的行動,將食器、家具等都使用非塑膠材質,但是最後發現不太可能,可見我們的生活已經無法脫離塑膠製品,而且目前現在生產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都使用鄰苯二甲酸來製造塑膠製品,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具柔軟性,所以常用來包裝,在速食店裡也利用這種材質來包裝食品或接觸食品的材料。美國華盛頓的Zota博士從2003年到2010年針對8000個參與者加以研究,在他們食用速食後檢測尿液中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的殘留物。結果發現食用速食的消費者確實在尿液中含有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殘留物,這種鄰苯二甲酸目前被認為有害健康,甚至於引發癌症的風險。為了排除研究誤差,將其他因子包含性別、種族、年齡、體重、含有鄰苯二甲酸污染的食物等加以排除,所以證明食用速食後檢測尿液中確實含有鄰苯二甲酸,所以生活在文明社會中,不但要注意食物中是否含有農藥、生長激素、抗生素的污染,食材包裝要注意到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殘留。兒童玩具中也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及鉛,會讓兒童暴露在污染的環境中,所以兒童玩完玩具後應該要洗手,防止吃下這些污染物。

翰晃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如何改善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不僅是生殖機能從退化到喪失的過度期,更是在人生中難捱的時光,因為內分泌失調及荷爾蒙減少,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也因此感到困惑不安。台灣婦女步入更年期的年齡平均從45至55歲不等,而症狀通常在一至兩年內就會消失,其中大部分女性的更年期症狀輕微,僅少數患者較為明顯且嚴重,但因個人體質、耐痛度等先天條件不同,對更年期忍受程度也有所差異。而且,每個人出現的更年期症狀、長度不一,適應能力也不同,所以能否忍耐熬過去沒有正確解答。但能確定的是,當症狀已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感到嚴重不適,也不用硬撐,適時接受治療較為妥當。


許多女性害怕更年期帶來不適,更擔憂荷爾蒙缺乏後會導致皮膚老化、泌尿生殖系統萎縮或骨質疏鬆等症狀,影響到容貌外觀和身體機能,甚至夫妻間的性生活,所以希望能經由治療延緩更年期的到來。不過,這樣的期待不可能發生,婦女生殖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喪失是必然,並沒有任何藥物和醫療行為能夠延緩更年期來臨,但透過正確的醫學治療、飲食和運動保健,就能減緩症狀及不適,降低更年期造成的影響。


治療更年期症狀,應該要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不少民眾會自行購買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等保健食品,藉此增加或補充荷爾蒙的攝取量,但是市面販售的保健食品大多沒有經過大型研究測試,實際療效和風險並不明朗,加上攝取劑量難掌控等因素,自行服用恐造成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甚至增加乳癌罹患風險,所以不太建議擅自購買食用,使用前也應諮詢專業醫事人員。 哪些食物對更年期婦女有益?其實最重要的食補方法仍是「均衡飲食」,讓身體擁有各種營養素,才是最健康的。女性若想要透過特定食材改善更年期症狀,山藥或黃豆等豆類含製造荷爾蒙的類固醇先質,乳製品則富含鈣質,能預防骨質疏鬆,可入菜或飲用,但仍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取。


對於更年期不適症狀輕微的女性,規律運動有助於穩定自律神經運作,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和作息正常,就能有效舒緩更年期帶來的輕微不適感;但過於嚴重的更年期症狀,還是需要適當治療,才能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並非產生不適感才去運動,而是比照體適能運動的333原則,最好能做到每星期運動3-4次,每次至少30-40分鐘,預期運動時每分鐘心跳達到130下,持之以恆的讓自己活動筋骨,也能增加骨骼受力,促使骨質密度增加,預防骨質疏鬆。

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最近的前瞻性的研究發現越早攝取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夠降低罹患乳癌的發生率,最多可以減少25%罹患乳癌的風險,從小養成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才能減少未來罹患乳癌的機會。


飲食習慣西化後會減少攝取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導致增加罹患大腸癌及乳癌的風險,要在什麼時期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預防乳癌最有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尤其是在美國每8到9名女性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最近美國哈佛大學Farvid醫師和他的團隊所作的前瞻性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他們從1989年開始,研究了90,534名護士,在1991年完成問卷調查,其中在1998年有44,263名完成了在高中的飲食習慣的問卷調查。他們將飲食習慣內特別是纖維質的攝取時間與更年期前乳癌的發生率作分析調查,纖維質的攝取時間分成青春期、幼兒期及更年期前。結果他們發現纖維質的攝取時間跟乳癌發生率呈現相反的關係,特別是在成年早期。每天攝取26.4克纖維質比每天只攝取12克可以減少19%罹患乳癌的風險,進一步分析在青春期跟成年早期的攝取最高量群與最低量群來比較能夠減少25%罹患乳癌的風險,也就是越早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越能減少罹患乳癌的風險。


這是一個前瞻性的研究,參與的研究人數高達4萬人,也分析了各個時期的飲食習慣,所以可信相當高,由於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的飲食習慣可以促進胰島素敏感,減少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因此可以使乳癌發生的風險減低,所以癌症預防最好能從小時候就開始,也是我們基金會胃什麼要到各個學校從事防癌講座的原因,從小養成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的飲食習慣,成年後就能維持,不只是預防乳癌,也能夠預防大腸癌。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統合分析確定乳癌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互有關

最近的統合分析研究發現乳癌病患再發生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病患再發生的乳癌的機率較高,乳癌跟甲狀腺癌彼此互有關連,可能是因為乳癌與甲狀腺癌與荷爾蒙有關或是甲狀腺癌跟乳癌的病患檢查都會注意到鄰近區塊,因此檢查出乳癌或甲狀腺癌的機會增加。

乳癌病患必須長期追蹤,因為容易發生卵巢癌,尤其是BRCA1或BRCA2基因有突變的乳癌病患,但是甲狀腺癌與乳癌有沒有關係呢?美國芝加哥Grogan博士所做的研究發現乳癌與甲狀腺癌是有相關的,他從147篇已經發表的文獻加以分析,其中19篇是單獨只有乳癌病患,18篇只有甲狀腺癌病患。全部包含956,672名病患,有611名罹患了甲狀腺癌,在乳癌病癌發展成甲狀腺癌的勝算比是1.55;而甲狀腺癌病患44,879名中有5,791名罹患乳癌,勝算比是1.18。也就是乳癌病患又發生甲狀腺癌與甲狀腺癌病患又發生乳癌都是有意義相關,乳癌發生甲狀腺癌的機率較高,所以對於乳癌病患要檢查卵巢之外,也應該注意病患甲狀腺的狀況,才能夠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以前並沒有研究發現乳癌與甲狀腺癌有關,可能是因為乳癌與甲狀腺癌都與荷爾蒙有關,而且甲狀腺癌跟乳癌的病患檢查都會注意到鄰近區塊,所以常常追蹤時會發現乳癌病患發現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病患發生乳癌,但是這個研究屬於回溯性的研究,如果以後能有前瞻性的研究可能更能確定。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骨鬆年輕化 常健走可增加骨質密度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骨質疏鬆,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調查指出,因生活習慣的改變,國內骨質疏鬆的族群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指出,規律的運動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而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從健走開始,對關節的衝擊力較低,還能增強骨質密度、保護關節健康。

健走好處多,不僅可改善心血管疾病及調適身體代謝機能,更能增加骨質密度。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周林傳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為全球第2大流行病,無明顯症狀,容易導致各部位之骨折,其中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骨折不僅會失能,發生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也明顯較高。

骨質疏鬆 好發老人族群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報告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估計:至2050年台灣50歲以上人口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高達57%,尤其70歲以上長者人口高達550萬屬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

要預防骨質疏鬆症以及其可能的嚴重後果,需要靠規則的運動,可從健走開始,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肌力及平衡,進而防止跌倒的發生。且由於健走比慢跑容易入門,因此,鼓勵民眾可利用每天空檔透過健走訓練骨骼強度。

健走5公里 骨質密度增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林立峯技術長強調,健走好處多多,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甚至還可以控制體重、預防骨質疏鬆等症狀,非常­適合民眾來進行,在日常生活當中保健身體。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落在每小時4.8至6.3公里,相當於每分鐘90至120步,每天健走約5公里,持續15週,可以顯著增加全身骨質密度0.4%。

不過,要避免健走可能產生的運動傷害,運動前要有適當的熱身活動及拉筋伸展運動約10至15分鐘。運動時維持正確的健走姿勢,期間若有頭暈、胸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停止。

由林立峯(如圖)技術長示範,健走前先確認身體位置6大要領。(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由林立峯(如圖)技術長示範,健走前先確認身體位置6大要領。(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姿勢調整 6要領》
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外側約15至30度。
2.膝蓋保持彈性不鎖死,與腳尖同一方向。
3.腹肌輕輕地收縮,骨盆保持中心位置不傾斜。
4.胸口打開微笑,肩膀向後向下放鬆。
5.身體中心線向上延伸。
6.下巴收,眼睛直視前方。

林立峯(如圖)技術長親自示範健走正確姿勢,同時健走前後都應保持愉快心情。(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林立峯(如圖)技術長親自示範健走正確姿勢,同時健走前後都應保持愉快心情。(圖片提供/雙和醫院)

正確姿勢4撇步》
1.雙手半握拳,手肘彎曲90度,前後自然擺動,往前到胸口高度,往後到腰際。
2.身體向上延伸不彎腰
3.肚子微收自然呼吸
4.腳跟著地腳步輕盈,膝蓋不鎖死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運動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研究報告指出病患如果有適當的運動,的確可以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運動可以增加氧氣消耗量、增進身體功能、減少疲勞而且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心理上也可以早期恢復社會活動功能、增加自信心,所以應該多鼓勵病患適當運動,配合環境及當時身體狀況,才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盡快恢復身心健康。


台灣一般民眾或一些醫師認為癌症病患接受治療時應該多休息,但是事實上不是如此,應該治療期或治療後讓病患多運動。最近荷蘭Vincent醫師分析以前16個研究報告,其中5篇跟乳癌有關,2篇跟淋巴瘤有關,6篇是其他腫瘤的疾病,而且這些研究報告都有隨機分配,所以他認為可信度應該很高。研究總共分析了877名癌症病患,發現病患如果有適當的運動,的確可以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這些運動包含散步、游泳、騎單車等,這些具有較好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功能與訓練的強度或穩定性有關。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病患可能比較虛弱,但是還是可以在病床上或輪椅上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深呼吸、有氧運動等,這些運動都可以增加氧氣消耗量、增進身體功能、減少疲勞而且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心理上也可以早期恢復社會活動功能、增加自信心。


那病患應該一個禮拜應該運動幾次呢?研究認為不一定每天,一個禮拜五次不一定比兩次好,所以只要病患有運動就可以。運動強度不用太強,讓病患做適合的運動即可,那什麼時候才開始恢復運動最好呢?研究顯示越早越好,接受治療期間就能始,因為運動不止增加體能恢復,也能改善心理健康,如果在治療後一段時間才開始對精神上的恢復會比較差。所以病患接受治療時不應該讓病患只是躺在床上休息,應該鼓勵病患適當運動,配合環境及當時身體狀況,才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恢復身心健康。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女性多攝纖維質 防乳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女性在青少女、剛成年不久攝取大量蔬菜、水果,往後乳癌風險比未吃女性降低許多。研究成果於昨日發表於線上版《兒科》醫學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瑪莉安‧法薇德表示,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之間關係並不明顯,不過沒有人針對青少女、成年初期飲食做過研究,這段時期在乳癌風險高低上顯得非常重要。這項研究顯示,女性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乳癌發生率,更年期之前的乳癌風險因子當中,很少有風險因子可以自己決定、調整,而這項風險因子正是自己可以決定、改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第二次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九萬零五百三十四名女性資料,這些女性年齡介於二十七歲到四十四歲,都在一九九一年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每四年會填寫一次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其飲食習慣,這些人也在一九九八年填寫一次問卷,回答其高中時的纖維質攝取量。 研究追蹤發現,女性如果在剛成年時攝取大量飲食纖維,乳癌風險可下降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九,依每個人纖維質攝取量多寡而有不同。女性如果在青少女時期就攝取大量纖維質,整體乳癌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六,更年期前乳癌風險則可以減少百分之二十四。 研究也發現,纖維質攝取量與乳癌發生率呈反比關係,成年期初期每天多攝取十公克纖維質,乳癌風險便減少百分之十三,十公克纖維質相當於一顆蘋果搭配兩片全麥麵包,或半杯煮熟的腰豆搭配半杯花椰菜或菠菜。如果想要降低乳癌風險,透過蔬菜、水果攝取纖維質,幫助最大。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過高,較容易出現乳癌,而多吃含纖維質食物或可減少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進而降低乳癌發生機率。

紅酒有益健康? 過時了!

英國:所有酒類都有致癌風險 英國政府事隔廿年後再次公布飲酒指南,建議國民少喝酒,因為所有酒類都會增加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包括一般認為對健康有益的紅葡萄酒。 英國政府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在八日公布的報告中指出,民眾每周飲酒不應超過十四個單位(一單位相當於八克純酒精),也就是六品脫的啤酒(一品脫為四七三毫升)或七杯葡萄酒。 英國一九九五年公布飲酒指南,建議男性每周飲酒應少於廿一單位,女性少於十四單位。但政府公布指南後被批評管太多。 新指南對男女的飲酒限制量相同。戴維斯說:「任何人經常飲酒都有健康風險,不過男性或女性每周飲酒不超過十四單位,罹患癌症或肝病的風險低。」報告建議不要一次喝十四單位的酒,可以分幾次喝,而且孕婦完全不應喝酒。 一般認為喝適量紅酒有降低罹癌、心臟病和預防喪失記憶的好處,新指南推翻了這種看法,表示即便每天只喝一杯紅酒,罹患乳癌風險也會增加百分之十三。 之前的研究指出,紅酒的抗氧化劑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和預防記憶喪失,但新指南指出,喝酒的壞處多於好處。 英國癌症協會指出,喝酒對心臟健康有益的說法,只適用於五十五歲以上的女性,而且一周只限於兩杯葡萄酒。
飲酒過量是英國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首相卡麥隆曾計畫定最低酒價,但在二○一三年被駁回。

乳癌原位癌切除後要使用AI抑制劑或Tamoxifen呢?

最近兩個大型研究乳癌原位癌切除後使用AI抑制劑或傳統的Tamoxifen並沒有一致的結論,Study-II DCIS試驗認為兩種藥物並沒有明顯差異,但NSABP B-35的試驗則顯示對60歲以下的婦女使用Anastrozole比Tamoxifen可以減少27%的乳癌復發及對側轉移的風險。


乳癌原位癌切除後,如果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原位癌是要使用比較先進的AI抑制劑或傳統的Tamoxifen還是一個爭論的問題,最近有兩個大型計畫最後的所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第一個試驗是英國倫敦Queen Mary大學Cuzick醫師所作的Study-II DCIS試驗,14個國家236個中心收納了3000名更年期前乳房原位癌切除後的病患,這些病患使用AI抑制劑Anastrozole跟Tamoxifen,經過7.2年追蹤後發現對於局部腫瘤再發及對側乳房轉移預防兩者並沒有明顯區別,但是兩者的副作用不太相同。使用Anastrozole比較容易引發肌肉及骨骼問題、骨折、膽固醇增加、腦中風等,但是使用Tamoxifen會引發肌肉痙攣、子宮癌、深層靜脈血栓形成、血管舒縮症狀等。所以Cuzick醫師建議使用傳統且較便宜的Tamoxifen,但是如果對於Tamoxifen耐受性較低可以改用Anastrozole。


另外一個研究是美國Pennsylvania的Margolese醫師研究3104名更年前後女性乳癌病患,結果發現使用Anastrozole比Tamoxifen可以減少27%的乳癌復發及對側轉移的風險,但是好處只有對60歲以下的女性,超過60歲則沒有幫助,其原因還不明。但是他也強調使用Anastrozole會有肌肉跟骨骼疼痛、會陰部症狀等副作用,Tamoxifen也有血管舒縮症狀、尿失禁及增加子宮癌的風險方面的問題。


使用Anastrozole還是Tamoxifen哪種藥物比較好呢?這兩個大型研究並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目前認為還是以Tamoxifen為主,因為價格便宜,但是對於副作用如增加子宮癌發生的風險等,應該多加追蹤檢查,一旦病患不能忍受副作用再用Anastrozole來取代。


翰晃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乳、肝癌中西醫照護 化放療副作用減輕

癌症術後不適或放化療易出現的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常令癌友苦不堪言。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出「中醫乳癌、肝癌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針對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乳癌與肝癌患者,治療期間可由中醫加強照護,輔以針灸或開立中藥。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真慧指出,不少癌症患者面對手術或放化療的不舒服,常捨棄西醫而尋求另類療法,導致病情加重;如今透過中西醫整合共同照護,以正統中醫治療及給藥,提供患者不同選擇。

 陳真慧說,計畫主要針對西醫確診乳癌、肝癌,且領有重大傷病證明者,術後1年內或接受放化療治療期間,可由中醫加強照護,開立中藥、針灸(或傷科)治療、中醫護理衛教、營養飲食指導及生理評估。此案預計1個月內公告,並追溯至今年元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指出,估計約五成乳癌患者可選擇中西醫雙管齊下治療,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中醫針灸與中藥可減緩癌症治療副作用、紓緩術後疼痛不適感、減少放療色素沉積並延長存活期。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確保醫師受過專業訓練,對患者更有保障。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癌症化療會抑制骨髓造血,使白血球數下降,易致免疫力不足不舒服,甚至可能還需中斷療程。臨床試驗顯示,乳癌患者輔以中醫治療,不僅五年存活率提升,白血球數量也上升,並可減輕惡心嘔吐等腸胃道副作用。 

賴榮年曾收治肝癌末期患者,西醫已停止治療,最後一年半求助中醫治療,大幅改善癌末常見的腹水、黃膽與食欲不振情況,雖然某天早晨仍因吐血往生,但患者面容安詳,且晚期生活品質良好,甚至無異於一般人。

 楊賢鴻說,各癌別幾乎都有中西醫合併照護個案,目前雖無正式統計,但以長庚醫院為例,門診或住院病房不少患者都採中醫治療,其中以乳癌、鼻咽癌或肺癌的患者最多。 

▇ 中醫抗癌

1.調理體質,維持良好體能,應付長期治療的體力消耗

2.中藥或針灸減緩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降低致癌風險

3.針灸改善術後疤痕疼痛腫脹

4.針灸減少乳癌放療黑色素沉澱、改善汗腺破壞悶熱與乳房僵硬問題

5.增加白血球數量,提升免疫力

乳癌的超音波篩檢可以輔助乳癌的診斷

繼日本研究顯示乳房X光加上乳房超音波對乳癌篩檢有所幫助,美國最近研究也呈現相同的結果,研究發現乳房X光可以找到非常小、具有鈣化點的乳房原位癌,而乳房超音波卻可以檢測比較大的,因為乳房X光對於比較大的乳房較不容易判斷,乳房超音波就可以彌補這一點,檢測出沒有鈣化點的侵犯性乳癌。


一個多月前日本的研究也指出東方人的乳房緻密度較高,利用X光來篩檢較不容易判定,所以如果加上超音波來篩檢,對於病患是有所幫助。最近美國、加拿大與阿根廷合作的研究更加證明這一點。

美國Pittsburghu醫學中心大學Berg博士所作的研究報告,這個研究一共篩檢了2809名女性,這些女性在三年內都有接受三次的乳房X光與乳房超音波篩檢,結果發現111名罹患乳癌,其中80%屬於侵犯型乳癌。也發現到如果利用超音波在129人中會發現1人,利用X光在127人中會發現1人罹患乳癌,兩個都是相同,但是發現情形不太相同,乳房X光是找到非常小、具有鈣化點的乳房原位癌,而乳房超音波卻可以檢測比較大的,因為乳房X光對於比較大的乳房較不容易判斷,超音波卻可以彌補這一點,可以檢測出沒有鈣化點的侵犯性乳癌。雖然乳房X光加上乳房超音波對篩檢乳房緻密度高的女性有所幫助,但是還是有同樣的缺點,就是有些病患還是會產生偽陽性,必須接受侵入性的切片檢查,Berg博士提出一個可以減少偽陽性方法,就是乳房X光發現是陰性,但乳房超音波發現是陽性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再追蹤,一旦發現腫瘤變大再接受切片檢查就能減少偽陽性的發生。也有其他醫師認為是醫師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給予有經驗醫師來判讀比沒有經驗者更能減少偽陽性的機會,讓病患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


我們基金會也在一些偏鄉地區從事乳房超音波篩檢及肝臟篩檢,目的不是為了取代國民健康署的乳房X光篩檢,而是幫助這些乳房X光篩檢不易判定的女性,兩者相合互相輔助,也幫助偏鄉不易就醫的民眾做乳房篩檢。

翰晃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亞洲女性罹乳癌率增 30年多3倍

亞洲年輕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逐年提高,可能與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以及環境荷爾蒙的高暴露量有關。

 台大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林璟宏說,研究團隊回顧相關研究,發現台灣女性飲食習慣改變,環境荷爾蒙暴露量高。

包括乳癌在內的相關婦癌罹患率是歐美的5倍。建議女性飲食應少油、多運動、減少接觸塑膠製品,「早生、多生」也能降低乳癌發生率。

 林璟宏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舉辦的「國際卓越暨癌症高峰經營管理論壇」上,發表亞洲女性乳癌年輕化致病因子的回顧。 亞洲女性罹患乳癌人數30年來暴增3倍,近年來35歲以下患者更超越美國。

多動、少油 少接觸塑膠製品

林璟宏說,過去乳癌相關研究顯示,亞洲女性罹癌率增加,是飲食西化所致,但乳癌在美國屬老年疾病,到了亞洲卻成為許多40歲以下青壯年女性的夢魘,年輕化趨勢遠較歐美明顯。美國研究機構NCI預測,照此現象,15年後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人數將超越美國。

但亞洲女性罹患早期乳癌預後較佳,死亡率遠低於美國白人和黑人,除飲食外,荷爾蒙也是主要致病因子。 統計發現,台灣有37%民眾的環境荷爾蒙(DEHP)暴露量超過美國標準、30%學齡女童尿液中可測得塑化劑。 過去一項長達20年的長期追蹤研究也顯示,經常接觸環境荷爾蒙者,罹癌率是未暴露者的1.8倍。

林璟宏表示,都會區女性罹癌率比鄉鎮高,都會年輕女性飲食偏高油,身體總膽固醇難代謝,因常熬夜影響內分泌系統,間接提高罹癌率,提醒女生少吃油膩食物,多運動。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SABCS乳癌研討會的新研究成果

美國12月舉辦的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研討會發表了幾個重要的新研究成果,包含anthracyclines是否可以當作早期乳癌病患的輔助治療、使用trastuzumab最好加上抗高血壓藥物才能預防病患引發心臟血管疾病、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使用PIK3CA 抑制劑是否有幫助、Denosumab是否可以減少更年期後乳癌的復發。

乳癌研討會有三大會議,其中一個是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去年12月在美國招開,會議上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報告。
第一個是BCIRG 006的臨床試驗,包含3000名女性針對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是否給予anthracyclines治療,因為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預後較差,必須用標靶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以前的化學治療都以anthracyclines為主,現在傾向於使用歐洲紫杉醇(Docetaxel),但是anthracyclines與太平洋紫杉醇都對心臟具有毒性。BCIRG 006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早期乳癌病患並不需要使用anthracyclines作為輔助療法,引起一些專家反對。為了減少毒性也可以carboplatin加上trastuzumab當作早期乳癌病患輔助療法是比較好的,或是HER2抑制藥物加上歐洲紫杉醇或carboplatin。

第二個臨床試驗中間報告是MANTICORE,研究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使用HER2抑制藥物trastuzumab會引起心臟血管問題,所以這個試驗分成兩組,加上抗高血壓藥物ACE抑制劑或beta-blocker,發現可以減少對心臟損害,這些病患包含HER2陰性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荷爾蒙音性或全陰性、HER2陽性、晚期的病患都包含在內,所以使用trastuzumab最好加上抗高血壓藥物來預防病患引發心臟血管疾病。

第三個報告是SANDPIPER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使用PIK3CA 抑制劑,因為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HER2陰性荷爾蒙陽性有40%都有PIK3CA的基因突變,所以使用PIK3CA 抑制劑是否有幫助。

最後一個試驗ABCSG-18是癌症骨骼保護用藥denosumab加上荷爾蒙抑制劑aromatase治療早期荷爾蒙陽性、更年期後的乳癌病患,denosumab用來增加骨質密度減少骨折的藥物,但是不知道對於乳癌病患疾病的復發是否有幫助,試驗結果發現3000人減少了30%乳癌復發,所以證明RANKL抑制劑Denosumab可以減少更年期後乳癌的復發。

翰晃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

最近的一篇研究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患的憂鬱及焦慮,他們利用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來治療癌症病患,發現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

中國的研究最近很盛行將以前發表過的文獻加以統合分析,最近也有一篇是由廣州中山醫院的張博士將國際上目前發表的文獻加以分析研究發現正念可以改善癌症病患的憂鬱及焦慮。病患一旦罹患癌症時可能會產生各種憂鬱及焦慮、對抗,最後到妥協,因此必須有一些治療來減少病患的緊張、憂鬱及焦慮,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教育、諮詢、催眠、放鬆的技巧及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等。以正念為基礎的干預措施包括認知行為、減壓、藝術等各種不同的治療。分析了7個文獻共有469名病患參與這個研究,另外419名當作控制組,大部分都是乳癌病患,其中有5個文獻都接受了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治療時間為七到八週。結果發現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確實可以減少病患憂鬱及焦慮,其中減少憂鬱症更為明顯。他們也發現乳癌病患對於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並沒有效果,但是其他癌症病患確實是有效。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要治療多久呢?他們認為是12個禮拜,超過12個禮拜以上沒有顯著的增加的效果。但是這篇研究分析的人數較少,到底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減少憂鬱及焦慮的程度為何?減少的是早期還是晚期的癌症病患?從診斷到接受治療要多少時間才有效果?這些到目前都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治療病患不只是治療疾病,還要治療他們的心靈,所以不論是佛教徒的正念,或者其他宗教的禱告使用其他種方式來減少病患的憂鬱及焦慮都是很好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基金會要聘請臨床心理師來幫助病患及家屬的原因。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研究:果糖吃太多 增加罹癌率

研究員可能可以解釋糖如何助長癌症生長了,他們表示這要歸因一種糖:果糖

刊登在「癌症研究」的研究支持其他調查的結論,就是吃愈多糖,罹癌風險愈高,特別是乳癌。研究作者、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醫生科恩(Lorenzo Cohen)說,很多病患被告知,診斷出癌症後吃什麼都沒關係,但是這項初步的老鼠研究顯示,吃東西有關係。

愈來愈多科學證明,西方飲食是多種癌症的風險因素,而且至少三分之二的癌症與生活方式有關,例如抽菸、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

科恩表示,美國人消耗果糖,在1970年為每人一年半磅,到了1997年變成超過62磅,主要是因為廣泛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農業部則建議每天最多10%的熱量來自糖,相當於女性六小匙,男性九小匙。

之前的研究也把精糖列為禍首之一,但是這個因素較難釐清,因為「糖」是含意廣泛的詞,一些糖是關鍵營養素,如人體使用葡萄糖來生產能量。

科恩的團隊發現,果糖特別影響名為12-LOX的新陳代謝過程,幫助細胞轉移或擴散,而大多數癌症病人不是死於原發腫瘤,而是轉移的疾病。這個發現也可解釋,為何吃較多含糖食物的癌症病患,較可能得到晚期癌症。

在科恩的研究中,當老鼠六個月大時,在吃澱粉為主食的老鼠中,30%有乳癌。但是除了澱粉外還吃蔗糖的老鼠,有半數患乳癌。而且糖吃得愈多,腫瘤就長得愈大。

蔗糖或食糖由兩種糖組成:葡萄糖和果糖。科恩發現,老鼠吃愈多果糖,腫瘤就長得愈大。其他研究也發現,果糖會助長胰臟癌。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導管原位癌不稱為癌症較不會導致女性恐慌

澳洲Sydney的McCaffery博士將導管原位癌以「不正常的細胞」、「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這些名稱來跟病患前後做解釋,結果發現名稱改變加上「癌」字後有12%病患會改變治療意願,雖然癌症這兩個字對於民眾可能會引起恐慌,但是就算是0期的癌症也會希望民眾小心,要長期追蹤。

所謂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導管内的上皮细胞增生轉化為癌症,但是未侵潤基底膜外,所以利用手術切除後,治癒率非常高,在台灣稱為0期乳癌,而在健保局也不將這個疾病列為重大傷病。但是導管原位癌加上「癌」這個字可能會引起恐慌,所以澳洲Sydney的McCaffery博士針對這個「導管原位癌」的名稱研究對於女性有什麼心理上的反應。因為DCIS佔了乳癌篩檢的20%,因此他將罹患DCIS的269名病患分成兩組,以「不正常的細胞」、「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這些名稱來跟病患前後做解釋。如果最初跟病患說是「不正常的細胞」,有67%病患會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不願意接受荷爾蒙治療;如果最初跟病患說是「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則只有60%病患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最初被告知是「不正常的細胞」,後來改稱「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後,願意接受「觀察性等待」降到55%;如果是最初告知「前浸潤性乳腺癌細胞」後改為「不正常的細胞」則由60%降到59%,沒有什麼改變。由此可知,即使狀況一樣,名稱改變加上「癌」字後有12%病患會改變治療意願,所以告知病患名稱很重要,「癌」字對於民眾可能會引起恐慌。

在台灣來說,就算是0期的癌症也會希望民眾小心,要長期追蹤,對於0期乳癌如果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病患最好接受荷爾蒙治療,這些荷爾蒙治療不只是減少疾病復發,而且最主要的是預防,讓民眾能接受,減少乳癌的發生。

By 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