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抗荷爾蒙藥物 要吃多久?

Q:開完刀後,醫師說我的荷爾蒙受體呈陽性,需要服用抗荷爾蒙藥物,為什麼?我要吃多久?

A:乳房腫瘤的荷爾蒙受體分別是雌激素接受體和黃體素接受體,陽性表示腫瘤生長受女性荷爾蒙影響,像腫瘤生了一張會吃女性荷爾蒙的嘴,抗荷爾蒙療法便是阻斷女性荷爾蒙對腫瘤刺激,避免腫瘤被餵養長大。

阻斷女性荷爾蒙的方法,一是堵住腫瘤的嘴巴,一是減少腫瘤的食物來源,前者最常使用荷爾蒙接受體拮抗劑「泰莫西芬(Tamoxifen)」,後者有芳香環酶抑制劑、人工合成的促性腺荷爾蒙刺激素(LHRH)等。

泰莫西芬可用於停經前後的一般乳癌患者,常見副作用有熱潮紅、心悸、陰道乾燥出血等,部分患者子宮內膜變厚,極少數出現子宮內膜癌,機率約千分之二以下。服藥患者必須定期追蹤子宮內膜厚度,一旦變厚,規則追蹤或停藥、換藥,避免出現子宮內膜癌。

研究發現,停經婦女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預防乳癌復發效果略優於泰莫西芬。不過,芳香環酶抑制劑副作用較大,約二分之一患者會骨骼疼痛,其中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因此不願繼續服藥,同時,患者也有骨質流失進而骨鬆現象,面臨骨折等風險。

過去多建議抗荷爾蒙藥物至少服用五年,隨乳癌患者存活期延長,少數患者停藥後在術後六、七年復發,所以在不受副作用困擾的情況下,建議患者服用十年。若服用泰莫西芬五年後停經,接下來的五年可改服芳香環酶抑制劑;停經婦女可直接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若實在無法忍受副作用,也可先服用泰莫西芬後再改用芳香環酶抑制劑。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戴明燊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遺傳致癌?逾7成是後天影響

美國紐約石溪癌症中心醫師團隊研究指出,罹癌風險絕大多數與外在因素相關,僅一成至三成肇因於體質、遺傳或運氣,研究結果刊登於「自然」期刊。新研究結果與一月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結果牴觸,後者研究顯示,成人癌症約三分之二肇因細胞分裂時發生隨機突變,其餘三分之一才是環境或遺傳基因所致。 癌症是幹細胞變異失控分裂而致,成因可能是細胞分裂隨機突變等內在因素,或吸菸、紫外線、輻射或其他未知的外在因素。 石溪癌症中心研究團隊主要探討內在與外在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研究員用四種方法,從電腦模型、人口數據與遺傳分析等不同面向分析發現,一成至三成癌症為人體自然所致,也就是關乎運氣。換句話說,七成至九成的罹癌風險肇因於抽菸喝酒、輻射曝曬和接觸有毒物質等外在因素。專家認為分析「具說服力」。 石溪癌症中心主任漢能說:「外在因素占比很重,人們不能歸咎運氣差」、「不能抽菸,又怪運氣不好才得癌症。」 他說:「這就像俄羅斯輪盤,罹癌機率為六分之一,這就是內在的壞運氣。癮君子多放了兩、三顆子彈進手槍,扣下板機。不是每個吸菸者都會罹癌,這當中有運氣成分,但吸菸會增加風險。」另一項議題是,並非所有致癌的外在因素全都已被發現,也不是所有外在因素都能避免。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艾瑪.史密斯博士說:「雖然不菸不酒、健康飲食不是遠離罹癌的保證,但能大幅降低罹癌風險。」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人工授精使用生育藥物並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英國Sutcliffe醫師研究發現人工授精引發罹患癌症的風險相當小,應該跟人工授精時跟使用的生育藥物無關,因為未生育本身就會提高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未生育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也較高,所以只要沒有生育就應該定期接受卵巢癌的篩檢,來減少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以前有些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授精的婦女比較容易引發癌症的風險,但是英國Sutcliffe醫師研究發現人工授精引發癌症的風險是非常小的。他引用從1992年到2010年的255,786筆人工授精的紀錄,發現這些接受人工授精引發卵巢癌有386名,比預期只有282名的標準化發病率多了37%。所以很多人認為人工授精會比較易引發癌症,可能是未生育婦女必須接受生育藥物,導致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引發卵巢癌增加了37%。但是Sutcliffe醫師認為跟藥物無關,因為未生育婦女本身就增加54%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所以跟藥物無關。無法生育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女性,一個是男性的問題,女性的標準化發病率增加了62%,男性無法生育則與女性引發卵巢癌無關。未生育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增加了20%,標準化發病率也增加了135%,也就是說較少生育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卵巢癌。由此判定是因為無法生育才導致罹患卵巢癌,而不是因為使用生育藥物。

Sutcliffe醫師也強調使用生育藥物並不會增加跟乳癌與子宮癌增加的風險,所以與藥物無關。總而言之,不論有沒有接受人工授精的女性,只要沒有生育就應該定期接受卵巢癌的篩檢,來減少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翰晃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花椰菜抗癌!談十字花科類食物的抗癌功

 謝瑞坤主任

多吃蔬菜可以防癌! 包括癌症病患治療後預防其再發以及一般健康的人都可藉著注意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與香煙兩個因素來預防癌症的發生。癌症不過就是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基因上的疾病。這些基因的缺陷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先天遺傳,另一個就是後天環境。先天遺傳方面的我們只能接受而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是後天環境方面,藉著對各種致癌的環境物質的了解,我們不但可以做到消極的避免,還可以更進一步做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阻止癌症發生。環境中的致癌物質,最多的就是香煙(佔1/3)與飲食(>1/3),其他包括感染、性行為、職業、酒精、及環境污染等。也因這些年來對各種致癌環境因子的發現,尤其是其中對飲食的各種研究使我們對於飲食方面的各種致癌或抑癌的各種因素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多吃蔬菜可以防癌的觀念就是一種積極的預防措施。

在倡導蔬菜防癌的風潮中最為有名的一種蔬菜就是屬於十字花科的青花菜 (又稱為花椰菜)。它會有名大概除了科學上的各種驗證外就是前美國總統老布希的一句戲謔話: "我從不吃Broccoli(花椰菜)"有人戲言這句話讓他將總統寶座輸給了柯林頓。花椰菜的防癌功效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學界的肯定, 它的熱量低、纖維多、而且富含維他命C和維他命A, 最重要的, 是它除了含有上述的抗氧化維他命以外, 還含有數種強力抗癌效果的化合物。

這些抗癌物質中最有名的就是indole- 3 -carbinol。它的抑癌作用主要是藉由影響動情激素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進而減少與動情激素相關的乳癌以及子宮癌的發生。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於花椰菜所進行的研究指出, 花椰菜中的  indoles 對於乳癌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功能。花椰菜被胃酸分解後會產生一種3,3'-diindolylmethane (DIM) 的代謝產物,它也是主要的抗癌功臣。在研究中,3,3'-DIM 可以減少數種致癌動情激素代謝產物的產生,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與生長, 並且促進其它可以殺死癌症細胞的蛋白質的分泌而對於癌細胞產生抑制效果。

最近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塔拉雷與法海兩位教授主持,並與法國南錫的「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合作以小鼠進行實驗時,發現花椰菜中的一種成份,在動物體內會轉化為能夠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而且效果更勝於一般的抗生素。幽門螺旋桿菌是正是引發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的主要元凶。幽門螺旋桿菌分布於全世界,但在亞洲地區特別猖狂,部份地區罹患比例甚至高達90%。這種螺旋桿菌會引發消化性潰瘍,並使病患得胃癌的機會昇高三至六倍,是許多國家的公共衛生大敵。花椰菜的這項研究可望為這些消化道疾病提供簡便有效的新療法。如果未來的臨床試驗顯示,花椰菜這種食物可以減輕或預防人類因幽門螺旋桿菌而罹患的疾病,將對世界各地的公共衛生產生深遠影響。

塔拉雷教授早在一九九二年就開始進行花椰菜防癌的研究,他發現花椰菜被人體吸收之後,其中一種名為「glucoraphanin」的成份會轉化為「蘿蔔硫素」,刺激人體產生「二期酵素」(phase II enzyme),這種酵素有破壞致癌化學物質的功能,因此被癌症醫學界寄予厚望。

另外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最近發表的研究指出,長期吃菠菜與花椰菜的人,可以降低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根據由2000位大30-74歲大腸癌患者與2410位健康者的飲食訪問調查結果,最常食用青花菜與菠菜的人可以降低17%的大腸癌危險,這些種類的青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一種稱為"lutein" 的抗自由基物質,可能是這些物質減少自由基對我們細胞的傷害來減少癌症的發生。

這許多的研究證明花椰菜對於腸癌,子宮癌乳癌等癌症的都具有良好預防效果,這應該歸功於它的抗氧化及各種抗癌物質的組合,而最近由美國癌症學會所資助的一個研究也發現,花椰菜對於膀胱癌的預防效果成效也頗佳。多吃蔬菜可以防癌主要是藉由蔬菜中的多種已知或更多的未知的抗癌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現有的科學證據只是更加強了多吃蔬菜來防癌的依據。除了花椰菜以外,白花椰菜、包心菜、甘籃菜也都是同屬十字花科的抗癌蔬菜,日常飲食中能多注意食用這類有益的蔬菜自然就能減少許多癌症的發生了。


PS: 吃花椰菜追求清淡,汆燙煮法最常見,卻有英國研究指出,花椰菜、高麗菜等經過水煮烹調,抗癌成分大量流失,根據國外實驗,花椰菜燙5分鐘被破壞15%,煮越久,抗癌養分破壞越大,超過15分,甚至流失超過70%,營養師建議可以使用「水炒法」,用一點點水翻炒花椰菜,再悶熟一下煮熟,更能保留花椰菜的養分。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罹乳癌擅自推拿 癌細胞恐擴散??

推拿按摩是否加速乳癌細胞透過淋巴擴散尚未有定論。 不少民眾肩頸痠痛常按摩,或尋求民俗療法推拿,「馬一節」後全身舒暢,中國大陸中醫師指出,乳癌患者治療時肩頸痠痛,若推拿或按摩恐使癌細胞轉移。國內中醫師則建議,癌友治療期間不妨尋求專業中醫師針灸輔助,中西合併治療可減少副作用、提升存活率。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副院長劉勝說,中醫觀點,癌症應是全身性問題,當發現罹癌後,癌細胞可能已在全身遊走,尤其會群聚在背部靜脈叢,若是推拿按摩或睡電熱毯,可能發生癌症移轉,建議癌友少做,但健康的人並無影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推拿按摩是否加速乳癌細胞透過淋巴擴散尚未有定論,但如果癌友出現不舒服症狀,無法確定是治療副作用或是癌細胞尚未清除,若任意推拿不僅無法緩解,還可能延誤治療,他建議應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 賴榮年說,乳癌患者治療期間會出現肩頸僵硬、失眠,或因手術後疤痕不舒服、放療使皮膚色素堆積暗沈、化療後易疲倦等副作用,中醫針灸有助於改善;他曾以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患者生存率較單用西醫治療者好。 劉勝也指出,女性長時間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會增加罹患乳癌機率,停經前的女性又比停經後女性患病機會高;抑鬱、焦慮情緒可能影響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癌症復發與轉移機率恐提高3成。
劉勝說,若癌友治療期間有肩頸痠痛問題,不妨可做擴胸、雙手向後伸展等運動,可緩解不適感。

含雌激素藥妝、洗髮精 恐致癌

食藥署預告禁用的雌激素成分有三種,分別為雌二醇(Estradiol)、雌酮(Estrone)和乙炔雌二醇(Ethinyl estradiol)。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世衛組織將致癌物分為四等級,從一到四級危險度遞減,而雌激素是公認第一級致癌物質,暴露過量有罹患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食藥署醫粧組科長葉孟宜表示,雌激素加入化粧品,多半是為了促進生髮,讓頭髮烏黑濃密,若加入保養品則有助皮膚細緻。我國自一九八五年起對此成分訂定限量標準,領有許可證才能販售,但許多國家陸續宣布禁用,台灣也將跟進。 食藥署近日積極清查領有許可證的化粧品,包含保養品、洗髮精、洗面乳等,約兩百種產品,現市面上知名產品除萌髮566洗髮精與潤髮乳,還有依必朗養髮洗髮精等。 葉孟宜表示,外用雌激素比內服風險低,且洗髮後會用水沖掉,若皮膚沒有傷口,其實危害不大。但許多民眾有疑慮,醫界也積極反對,於是食藥署凝聚專家共識、預告禁用雌激素草案,目前蒐集各界意見中,若無意外將於明年七月上路,違者可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顏宗海表示,醫師將雌激素當作臨床治療藥物,治療停經婦女的更年期症候群及骨鬆問題,開立前會皆告知病人服用風險。雖然外用雌激素比內服風險低,但皮膚有傷口仍可能吸收,且化粧品與藥物不同,沒必要負擔使用風險,包括可能導致女童性早熟、男童女性化或誘發成人腫瘤,尤其對孕婦及幼兒最危險。
含雌激素化粧品待明年七月才全面禁用,顏宗海呼籲,民眾這段期間購買相關產品前,仔細看成分欄,避買雌激素產品;若家中還有相關產品,孕婦和幼兒別再使用了。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安可待檢測用來決定是否要做乳癌化療

問題1: 我的乳癌還會再復發嗎?

安可待檢測分析21種基因,告訴你未來10年內乳癌復發機率和接受化療能帶來的效益

根據臨床試驗NSABP B14顯示,早期乳癌患者中有:

51%屬於低度復發 指數族群,平均復發機率為6.8%

22%屬於中度復發指數族群,平均復發機率為14.3%

27%屬於高度復發族群,平均復發機率為30.5%

乳癌復發指數

*在此早期乳癌是指剛被診斷為第1,2期乳癌,腫瘤尚未轉移至淋巴結(Node-)且雌激素受體狀態為陽性(ER+)之婦女或淋巴結陽性(Node+)、雌激素受體亦為陽性(ER+)之停經婦女

 

 

問題2: 罹患乳癌一定要做化療嗎??

51%的早期乳癌病患可以不做化療, 全美醫師都用安可待檢測篩選出不需做化療的病人

乳癌復發指數

根據臨床試驗NSBP B20 比較化療是否可以減少未來10年內的遠端復發機率, 結果顯示化療只能為早期乳癌病患帶來4%的效益。但我們再進一步細分成三個族群會發現,低度復發族群的病患幾乎無法從化療中獲益,但高復發族群之病患卻能從化療得到28%的效益。換言之,高度復發病患能藉由化療降低28%的復發機率

 

 

問題3: 在台灣也能做安可待檢測嗎??

安可待檢測是全美國醫生用來決定是否要做乳癌化療的依據,在台灣你也能做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 是一個腫瘤專家組織,為醫生提供癌症治療建議。

ASCO提出治療乳癌的醫生可考慮為荷爾蒙受體呈陽性、淋巴結未擴散的

早期乳癌患者進行Oncotype DX安可待檢測。2008年美國國家癌症聯合中心系統

(NCCN)將21基因檢測 (oncotype DX) 放入治療指南。2010年 NCCN guideline

 正式以『oncotyp DX』之名稱列入指南,全美國的醫生都參考此指南來制定乳

癌的治療方案。以最嚴格評鑑風格著稱的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在2013年也正式

推薦Oncotype DX 是唯一可用於化療效益預測的多基因檢測

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女性10項癌症前兆

【早安健康/陳郁文】癌症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女性更因特殊的生理特徵,必須面對多種婦科癌症。據最新統計,台灣一天便有5人命喪乳癌。醫師呼籲,女性應當多檢查自己的身體,若發現任何異狀應盡速接受檢查,不要因為害怕而延誤就醫時機,只要及早發現,便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國外知名醫療健康網站《網路醫學博士》(WebMD)訪問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多位醫師,匯集以下10種可能是由惡性腫瘤引發的症狀,呼籲民眾多加注意。

1. 乳房改變
就算乳房X光檢查一切正常,也不能忽視突然出現的乳房變化,例如腫塊,像是乳頭分泌出乳白色或血紅色的液體,皮膚出現橘皮組織且紅腫、發熱等等,這很有可能是發炎性乳癌的徵兆。可以請求醫師協助調查個人病史,並進行乳房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及切片檢查,徹底找出發生改變的原因。

2. 異常出血
對更年期後的女性來說,任何下體出血都是個警訊,包括衛生褲上出現血點、血塊。這可能僅只是子宮內膜長了息肉,但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至於還沒停經的女性,如果經期突然改變,或者經期之外有不明出血,雖然這可能受體內荷爾蒙分泌周期改變影響,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更嚴重的原因,可以接受陰道超音波檢查或抹片檢查。

3. 糞便出血
直腸出血會導致糞便帶血。許多人以為糞便中有血都是由痔瘡破裂造成,但其實糞便中的鮮血或已變成黑色的凝結血塊,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可請醫師協助做直腸超音波檢查。

4. 陰道出現腥臭分泌物
分泌物可能在女性經期間或者停經後出現,若有難聞異味,最好不要在坊間隨便購買藥物自行治療。最好請醫師檢查,以便進一步了解究竟是陰道受到細菌感染,還是由子宮頸癌引起。

5. 腹脹
卵巢癌不比子宮頸癌普遍,卻是婦科癌症死因首位,原因在於缺乏早期症狀。當卵巢中的腫瘤逐漸長大,可能會有腹部腫脹感,伴隨一些腸胃不適,如下腹部不舒服、消化不良、噁心感、食慾不振等,患者可能會覺得食量變小、容易有飽脹感。若再壓迫到腸子和膀胱,就會引起便祕或頻尿,下背以及骨盆腔疼痛。如果每天都出現這些症狀,且持續超過2周,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6. 體重大幅增加或減輕(5kg以上)
如果在維持正常作息和飲食習慣的狀況下,體重突然持續、大幅度地增加,那可能是因腸胃受卵巢中腫瘤壓迫,而累積大量液體所致。至於體重若大幅度地減少,有可能是甲狀腺亢進造成,但也有可能是胰臟癌、胃癌、食道癌或肺癌的前兆。

7. 持續咳嗽(2周以上)
如果不是因為過敏、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持續咳嗽2-3周以上,部分伴隨出血、血痰等症狀,那一定要趕快找醫生。吸菸、空氣汙染是讓人罹患肺炎的主要原因,可以找醫生進行胸腔X光檢查。

8. 淋巴結出現硬塊
除了細菌感染之外,如果在脖子、腋下等部位的淋巴結出現硬塊,都有可能是肺、胸的癌細胞擴散導致。可以接受體檢或切片檢查。

9. 持續性疲勞
疲勞很常見,但當疲勞變成一種揮之不去的身體狀態,千萬不能輕忽,ACS定義疲乏(fatigue)為「就算休息也無法改善的極度疲勞」。部分會造成失血的癌症,如白血病、大腸癌和胃癌,都會使人疲乏。應請醫師協助體檢、驗血,找出病因。

10. 皮膚傷口難癒
注意全身的皮膚有無異狀,包括口腔內出現久久無法癒合的口瘡,要小心可能是口腔癌。有抽菸、飲酒與嚼食檳榔習慣者要更加注意。另外也要注意陰道口附近的皮膚,小心結節、腫塊;如果有黑痣,注意大小、形狀和顏色是否發生突然改變,個人如有搔癢及疼痛病史,小心這些都是外陰癌的症狀。請醫師協助切片檢查。

三項降低罹癌機率的方法
 
身體發出的異常訊號當然要注意,但是也不需要過於緊張兮兮,因為大部分的異狀都不是癌症造成,如果是,醫師提醒,癌症是可以治療,甚至治癒的,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可以獲得最完整的治療,恢復病發前一樣的精彩人生。

1. 了解家族病史
了解父母雙方的家族病史,了解自己有罹患某些癌症的高風險性,多針對之檢查及預防。

2. BMI值保持在25以下
讓身體質量指數(BMI)保持在25的過重標準以下。勤加運動能降低雌激素,這也能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3. 定期篩檢
善用政府提供的篩檢補助,如45歲以上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和50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可更有效的檢測乳癌

日本最新的研究發現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比單純只接受乳房X光檢查可以檢查出更多乳癌病患,尤其是0期跟1期的乳癌,所以對於乳房緻密度較高的東方女性來說,利用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篩檢可以更有效的檢測早期乳癌,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

十幾年來我們基金會都在從事偏遠地區的乳房超音波篩檢活動,近幾年來國民健康署也大力推動乳房X光檢查,在這種情形下到底利用乳房的超音波檢查有沒有特殊的地位?

最近一篇研究報告是日本的東北大學的Ohuchi醫師所作的研究報告,刊登在國際有名的臨床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他主張乳房篩檢要加上超音波檢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最近30年來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東亞女性的乳癌發生率節節升高,第二是發病的年齡都在40到49歲,第三是東方人更年期女性乳房緻密度遠高於西方女性。

他所作的研究是針對40到49歲的日本女性,一共納入了72,988名女性,平均年齡是44歲,其中有一半接受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另外一半控制組只接受乳房X光檢查,這些人其中4.6%有家族乳癌病史,1.3%以前有被發現乳房有良性腫塊。兩組的敏感度相比是91.1% vs. 77.0%,增加了14.1%的敏感度,但是特異性是87.7% vs. 91.4%,也就是說加上超音波可能有些病患會呈現偽陽性。但是加上超音波的診斷率是0.50%(200人能找到1人),但是只做X光檢查只有0.32%(300人才能找到1人),找到侵犯性的乳癌兩組之比是70% vs. 74%,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可以篩檢出0期到1期是71.3%,但是只做乳房X光檢查只有52.0%,所以利用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於第2期以上兩組沒有差異。間隔乳癌的診斷率是0.05%,控制組0.10%,也就是加上超音波篩檢可以減少間隔乳癌的發生,在間隔乳癌中有較多的病患是屬於侵犯性的乳癌。

但是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也是缺點即是可能會過度診斷,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有4647名女性必須接受侵犯性篩檢,但是控制組只有3153名,也就是加上超音波篩檢不可避免的會有偽陽性,不過整體來看乳房X光檢查加上超音波確實可以找到更多乳癌病患,而且都是屬於0到1期的乳癌,因此我們每年所作的乳癌篩檢還是有意義存在,尤其對於東方的女性。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