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老年乳癌病患治療的特殊考量

今天的門診看到一位八十歲的病患,左側乳癌,腫瘤三公分,雖然沒有淋巴腺轉移,但病理報告分析腫瘤的特性顯示為賀爾蒙接受器陰性、上皮成長因子第二型接受器(HER-2) 卻是強陽性,也就是所謂的Her-2 type 的乳癌,這是目前認為復發率最高的乳癌類型。針對這樣的病患,制式的做法是會建議病患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放射治療,最好再合併一年的標靶治療。然而,八十歲的病患,雖然整體身體狀況十分不錯,但畢竟若使用小紅莓或紫杉醇類藥物,難保體力不會急轉直下。分析病理特徵、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所產生的風險後,不僅家屬需要再回家商討,連我也陷入兩難的抉擇。

 


以往面對這樣的病患,大多選擇最沒有副作用的治療,甚至就不再治療,以靜制動。然而最新的國人平均壽命,在女性已可達83歲的情況下,人生七十才算開始。也隨著癌症篩檢的風氣逐漸推行,乳癌病患大幅成長,尤其是中高年齡層的病患增加許多。這些病患,一來常合併多種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骨質疏鬆、關節炎、慢性肝炎、甚至是腦血管疾病等,容易增加治療的風險外,二來有些老年病患常因疏於注意,導致就醫時已是較晚期的乳癌,需用較積極的治療,但也更容易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且一旦發生副作用或合併症,會較年輕病患更難處理。所以在以往的調查已指出,老人家的乳癌只要接受完整的治療,效果與年輕病患相去不遠,唯一要擔心的是病患本身的身體狀況。因此處理老年病患,醫師的考量點不外乎下列幾項:


 


一、乳癌的期別:期別的重要在於是決定手術方式、後續用藥與復發風險的關鍵。要全部切除或局部切除、麻醉時間的長短都會受到影響。至於輔助性治療,以現在的治療選項,太大的腫瘤、有淋巴腺轉移的乳癌,會建議使用小紅莓類藥物、紫杉醇類藥物、甚至是合併使用。若是轉移或復發病患,健保給付藥物種類更多。原則上越晚期的乳癌,復發風險越高。而一旦復發或發生轉移,要痊癒的機會就會降低許多,病患也就有較高的機會死於乳癌。所以在治療老年病患,醫師會去思考這樣年紀的病患,預測的“餘命”大概是幾年?需不需要用到很強的藥物或治療方式?會不會產生“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情況?


 


二、瘤的特性:女性荷爾蒙接受器、上皮成長因子第二型接受器是否為陽性?Ki-67的百分比、癌細胞分化程度、是否侵犯血管,都會決定癌症復發的風險。同時針對後續的賀爾蒙治療的選擇,是否可以使用標靶治療?也都有賴腫瘤特性的分析。比方說,若女性荷爾蒙接受器為強陽性表現,同樣期別的病患,甚至可以只選用抗荷爾蒙治療而不必再用化學治療,大幅改善治療過程的生活品質。幸運的是大部分老人家的乳癌,常是荷爾蒙接受器陽性,所以只要早期發現,很有機會可以避開化學治療。


 


三、病患的身體狀況:若一位病患又有糖尿病、又有心臟病、又長期臥病在床,相信醫師在治療的選擇上,會比同樣的期別但完全沒有其他疾病的病患來的有更多考量。畢竟手術麻醉的風險與年紀及共病因子成正比、使用小紅莓類與賀癌平藥物要避開心衰竭病患、使用紫杉醇要注意已有周邊神經病變的病人、使用抗賀爾蒙藥物要注意病患是否有靜脈血栓或骨質疏鬆…,但大部分老人家可能都會有至少其中一種以上的毛病,增加了治療上的困難度及減少藥物選擇與轉圜的空間。


 


四、照顧與支援系統:現在的醫生照顧病人已不再像以往一樣,開開刀或開開藥即可,同時也是要去注意病患後續的照顧與支援系統。老人家治療後,不論是術後傷口的護理、手部的復健、藥物治療後的副作用病患有沒有能力自我處理、是否按時服藥、甚至是緊急狀況時的後送過程等問題,在治療前就需先了解是否有人可協助處理。畢竟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包括少子化、根本就沒有子女、子女均需工作無暇照顧、甚至是子女在外地工作不在身邊,都是目前常碰到的問題。若後續支援系統不好的話,坦白說醫師治療起來也是會膽顫心驚,國外的研究也顯示會影響治療成效。


 


那麼,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儘量讓年紀大的病患既要接受完整的治療但又能減少副作用發生的機會呢?早期發現還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畢竟若發現時沒有局部淋巴腺轉移或遠端轉移,只要局部切除乳癌,再加上後續放射治療;賀爾蒙接受器陽性病患再加上抗賀爾蒙藥物治療即可。接受抗賀爾蒙治療,尤其是芳香環酶抑制劑,因為易導致骨質疏鬆更嚴重,也可再加上雙磷酸鹽,對停經後病患助益最大。若真的需要再加上化療以補強治療效果,或發現時已屬晚期乳癌必須接受化療,也可以考慮使用心臟毒性較輕的微脂體小紅莓,或將紫杉醇類從每三週打一次變成較低劑量每週打一次,效果一樣但比較沒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民眾活得越久,得到癌症的機會就越高, 但醫學也不斷在進步,即使是老年病患,只要不是有許多合併的疾病纏身,乳癌仍舊是可以積極治療的疾病。然而除了醫療的給予外,家人、社會若能更關心我們的老人家,相信治療的過程與效果會更圓滿。


 


高雄長庚醫院 饒坤銘醫師


乳癌防治-整形式手術保留乳房

乳癌可說是治療上最進步的癌別之一,可依患者腫瘤特性、 轉移惡化等不同因素,量身打造最佳個人化治


療。 近期又有許多治療上的進展, 包括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在國內漸漸普及, 幫助患者保留乳房的同時又毋


須擔心後續乳房外觀改變等問題; 針對預後較差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 研究也發現若在化療時合併抗血管新


生標靶治療, 除了成功延緩惡化,更幫助提升生活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劉良智醫師表示, 針對期別與惡化程度較輕的患者,醫師可考慮不進行全乳切除, 而使用保留手術,但傳統術後患處因留下空間, 而造成積水易感染及術後乳房變形的問題,加上接受放射線治療時, 也易造成局部灼傷。


 


最新的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是在切除腫瘤後, 取周邊乳房組織將患處空間填滿,除可解決上述問題的產生外, 乳房外觀也可保持較完整,不易變形, 讓患者術後滿意度與生活品質獲得提升。


 


除了外科手術,被視為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在治療也有所突破。 劉良智解釋,三陰性乳癌是較易轉移復發的乳癌類型, 因腫瘤本身惡性度較高,且不適用包括荷爾蒙與HER2標靶等藥物 ,治療選擇較少,因此預後較差。


 


三陰性乳癌腫瘤血管新生較明顯,針對這個特點, 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於化療時使用, 研究證實可以成功延緩轉移性三陰性乳癌腫瘤惡化時間達兩倍之多。


 


劉良智分析,延緩惡化的原因, 除了阻斷腫瘤血管生長而使其無法獲得養分外, 還因其可幫助血管正常化,降低間質壓力,讓化療順利進入, 治療反應率因此提高兩倍。


 


同樣的機制還可應用在乳癌腦轉移上, 藉由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適當化療藥物, 增加療效而延緩病情惡化。部分患者在反應率提升後, 還可因轉移處腫瘤縮小,緩解不適症狀,生活品質也同步提升。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減少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多運動 增肌力減患肢淋巴水腫

乳癌患者術後不妨多運動,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表示,上肢的激烈運動, 不但不會增


加乳癌患者的患肢淋巴水腫,反而增加肌力,減輕水腫, 同時增強患者自信心與提高生活滿意度。


 


陳火木表示,傳統治療觀念為了怕增加淋巴水腫的可能, 乳癌術後患者常被禁止不宜上肢激烈運動與搬提重物, 這類觀念常使術後患者不敢輕易嘗試上肢運動,不敢搬提重物。


 


醫師曾進行該研究,募集60名乳癌術後患者, 一組從事激烈的划龍舟運動12周,對照組則僅從事一般日常活動。 半年後比較兩組資料顯示: 運動組的肌力與手臂水腫程度均有顯著改善,對照組則無。 在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上,運動組均較對照組改善明顯, 故民眾不必再擔心上肢激烈運動會造成淋巴水腫, 因而不敢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


 


乳癌影響婦女生理及心理層面,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指出, 患者走出創傷與提升手術後的生活品質, 術後身體復健與心理重建相當重要。


 


醫師表示,乳癌術後的復健運動在增加肌力、肌耐力、 身體組成的瘦肉量增加、體脂肪及腰圍降低,以及生活品質量表中, 身體功能面向有顯著效益。更重要的是, 接受復健運動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及運動傷害風險。 乳癌術後及早復健運動對於患者而言相當有意義, 不僅可以預防併發症產生,進一步有助於幫助恢復自信, 適應家庭及社會生活。


 


新光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圳隆表示, 淋巴主要功能是排除液體內病菌,降低不良物進入淋巴的可能, 腋下有很多淋巴腺與淋巴結來導引手臂的水液, 但是乳癌手術都是由腋下開刀,可能造成淋巴損傷。


 


楊圳隆指出,腋下淋巴的損傷可能造成體液回流困難, 讓水份積留在手臂中,漸漸開始產生水腫,造成病患身體不適, 而執行手術的醫師,會盡量避免手術時讓淋巴有所損傷, 可能事先採用前哨淋巴結檢驗,這是最前端淋巴結, 若是未被癌細胞感染,就可以排除切除淋巴,讓水腫情況減少, 病患的術後困擾也較少。


 


楊圳隆補充,若是手術時避免不了淋巴的損害, 民眾自行減少水腫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規律的運動,維持正常的體重, 身體一旦變重,體液量就會增加,水腫的機會就提高, 此外可以使用彈性繃帶纏繞手臂,壓迫體液不會殘留在手臂中, 也可將手臂抬高,加速體液的流通,排出手臂外。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喝牛奶會導致乳癌??

近年坊間「不喝牛奶可以降低罹患乳癌風險」的說法甚囂塵上,加上近日英國與澳洲醫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促使女性泌乳的ELF5蛋白質(Protein ELF5),會讓乳癌細胞變活躍,引發不少華裔紛紛資詢醫師,女性是否應少喝、甚至不喝牛奶。


 


醫師指出,人體ELF5蛋白質的形成與飲用牛奶無關,而且迄今無任何研究證實任何單一食物與致癌的關聯,其中包括牛奶。


 


雪梨嘉萬研究所(Garvan Institute)副教授奧曼第(Chris Ormandy)領軍的研究證明,乳癌細胞的擴散可能就是靠女性體內的ELF5蛋白質。未來研發出藥物,若能控制人體ELF5蛋白質,可能就能阻止乳癌細胞擴散,是治療女性致命疾病「乳癌」的關鍵新發現。


 


乳癌外科醫師沈寶齡表示,近年、尤其是近日有不少女性病患或癌友,都詢問是否不該喝牛奶,事實上,最新發現會讓乳癌細胞變活躍的ELF5蛋白質,存在於女性自體的乳房細胞,與飲用牛奶無任何關聯。


 


沈寶齡解釋,ELF5蛋白質會激化女性泌乳,但乳癌患者體內的ELF5蛋白質,則無法產生這種作用,還會使癌細胞產生耐藥性,導致達不到預期的療效。


 


目前乳癌的治療,須先找出病患誘發乳癌的原因,若是女性賀爾蒙或黃體激素造成乳癌患者的腫瘤生長,再給予抑制藥物治療。 沈寶齡指出,約有三分之二的乳癌病患,會呈現女性賀爾蒙或黃體激素陽性反應,這類病人須以荷爾蒙抑制藥物進行治療,但也有近三分之一患者的乳癌細胞呈陰性反應,由於癌細胞本身較為惡性,荷爾蒙治療對其無效。


 


奧曼第研究團隊發現,呈現女性賀爾蒙或黃體激素陽性反應的乳癌患者,其ELF5蛋白質含量少。呈陰性反應的乳癌患者,乳房的ELF5蛋白質含量則高出許多。ELF5蛋白質含量高的腫瘤,靠ELF5蛋白質來進行擴散,若能阻絕腫瘤中的ELF5蛋白質,就能抑制癌細胞擴散,並加以治療。


 


沈寶齡說,過去許多呈陽性反應的患者,使用賀爾蒙抑制藥物一段時間後,可能失去藥效。呈陰性反應的乳癌患者,無法用賀爾蒙療法。但奧曼第研究團隊的新發現,將為未來乳癌的賀爾蒙治療帶來新曙光。


 


此外,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近年提出,女性罹患乳癌的原因,是從食物及環境攝取過多類似雌激素物質,牛奶即是可能致癌的食物之一。 陳俊旭解釋,由於牧場在乳牛飼料中添加類似雌激素,增奶產量,當女性喝下過多牛奶,同時也攝取過多雌激素,加上女性會自體還會分泌雌激素,體內雌激素過多,就會刺激乳房增生,進而導致乳癌、卵巢癌。


 


但對於多喝牛奶可能導致乳癌的看法,沈寶齡指出,乳癌產生的原因很多,需要從年輕到年長的長期實驗觀察,且醫學界迄今無任何研究證實任何單一食物與致癌的關聯,只有數年前瑞士醫學界發表研究指出,該研究長期觀察一群12至16歲到年長的女性,發現12至16歲較瘦、多運動及多吃豆類的女性,年長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


 


沈寶齡建議,女性要遠離乳癌,最重要的是保持均衡營養、多運動,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至少每周運動五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Ki-67可以預測轉移性乳癌的預後

乳癌的原發部位跟轉移的淋巴病灶細胞不同,因為癌症的多樣性,會轉移腫瘤細胞跟原發腫瘤細胞的特性不同,因為轉移的腫瘤細胞有轉移的特性才會避開原發部位跑到附近的淋巴結,理論上應該屬於兩種性質不同的細胞,但是轉移的腫瘤細胞是不是可以從一些腫瘤標記來得知預後呢?最近有一個研究是由美國Kansas醫學中心Tawfik博士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他發現腫瘤細胞的增殖因子Ki-67可以預測轉移性乳癌的預後。他分析了103名乳癌病患,這些病患有原發部位的腫瘤組織也有轉移性的淋巴結組織。原發部位的Ki-67陽性率約為20%(100個裡面有20個),轉移性的淋巴結組織Ki-67陽性率為15%(100個裡面有15個),原發部位在2公分以內轉移性的淋巴結組織Ki-67陽性率會比較低。他也發現到原發部位的Ki-67陽性率只有10%預後會比較好,轉移部位的淋巴結陽性率只有10%預後也會比較好,超過10%就會比較差。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淋巴結有轉移一般都是指第二期或以上,病人不要悲觀,只要Ki-67標記的表現較低也有很好的預後。

英國研究:荷爾蒙治療​藥能提供20年保護

有癌症高風險與中度風險的健康女性, 有望透過服用強效乳癌藥物來降低罹癌機會。英國「每日郵報」(D ailyMail)報導,英國國家健康暨臨床醫學研究院(NIC E)今天發布新指南,表示荷爾蒙治療藥物tamoxifenr aloxifene能提供乳癌高風險族群長達20年保護。


 


開立藥物是為大幅降低罹患乳癌機會,好比開立斯達汀(stati n)類藥物給患者預防心臟疾病。根據基因或家族病史判定未來10 年有「中度」風險的族群,也能每天服用藥物防癌。 慈善機構稱許這項新指南為乳癌治療的「歷史性一步」。


 


儘管新藥物證實更為有效,tamoxifen治療乳癌已有30多 年歷史,數十萬人生命因此延續,而每天的用藥成本更是低廉。 國際試驗顯示,服用tamoxifen5年後罹患最普遍種類乳 癌的風險能降低1/3,並且預防效果達20年。


 


目前英國提供40歲以上高風險罹癌風險女性每年核磁共振攝影(M RI)檢查。根據這項指南,政府應該提早提供高風險婦女檢查, 以即早發現癌症。一般大眾罹患乳癌風險是1/8,高風險族群是1 /3,中度風險則為1/4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盛年罹乳癌 改善疲憊 全力抗癌

婦女抗癌成功卻被疲憊打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葉名焮表示,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落在


49歲,正是女性事業、家庭、婚姻、 育兒高峰期,應該是體力最好的時候,卻被癌症打亂人生。 患者常擔憂


活不活得下來?老公會不會另娶?小孩能不能平安長大? 除了正規治療,乳癌患者身心靈照顧和生活品質格


外重要。


 


葉名焮說明,乳癌治療以往著重存活率,後來專注處理症狀, 將落髮、嘔吐、白血球降低等副作用控制到最低。能做的都做了, 醫界這幾年開始注意過去被忽視、 卻讓病人飽受折磨的癌因性疲憊症(CRF)。


 


葉名焮指出,乳癌病患化療副作用常比老人嚴重,疲憊程度也較高。 疲憊常是治療結束後回到家才發生,使患者記憶力和定向性受影響, 有些病人因此不想或無法回到原來的工作和生活。人一旦疲累, 家庭成員互動容易出問題、夫妻感情變差,甚至為了照顧病人, 連家人的事業都遭波及,嚴重影響家庭和諧。


 


「運動可以改善癌因性疲憊症,但效果有限。」葉名焮解釋, 除了運動,過去藥物也用來緩解化療引起的貧血和疲憊, 例如洗腎藥、類固醇、麻黃素等。新藥方面, 黃耆萃取物針劑讓病人感覺比較不累,可繼續上班,生活維持正常, 免疫力也變好。反之,長期疲憊的病人體力差、心情差、不想見人、 無法上班,因疲憊未癒讓人生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良智強調, 隨著標靶藥物和新一代化療藥如賀癌平、癌思停等陸續問世, 乳癌整體存活率顯著提高,治療進入個人化時代, 分為局部控制和全身系統控制兩大區塊,醫療團隊根據病理報告、 危險程度來決定用藥。


 


癌症本身引起的疲憊及化療產生疲憊副作用, 卻可能使病人抗拒治療而使抗癌效果打折,非常可惜。劉良智舉例, 若以黃耆萃取物針劑輔助並配合疲憊評估表量化治療成果, 有助於增加治療的延續性。「當疲憊改善,治療效果也連帶提升。」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哺乳可以減低荷爾蒙陰性的乳癌風險

翰晃 | 2013 元月 03


 
 
以前的一些研究報告曾經有兩個重要結論,一個是婦女懷孕時會增加荷爾蒙接受體陰性的乳癌發生風險,另
 
一個是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荷爾蒙接受體陰性的乳癌發生。但是最近美國Columbia大學Work醫師團隊所
 
做的研究報告推翻了這些結論,他們發現哺乳的女性可以減少荷爾蒙接受體陰性的乳癌發生的風險,最近生
 
產的避孕藥也不會增加此類乳癌發生的風險。以前有一些文獻報告指出女性沒有懷孕生子可以減少40%荷爾
 
蒙接受體陰性的乳癌的發生,但是會增加荷爾蒙陽性乳癌的風險,生的孩子越多的女性比只生一個者更會增
 
加荷爾蒙接受體陰性的乳癌的發生,不過相對的可以減少荷爾蒙陽性乳癌的發生,但是Work醫師最近的研
 
究報告卻是得到相反的結論。他研究了4011名曾經罹患侵犯性乳癌的女性與2997名健康的女性來做比較,
 
他發現如果沒有哺乳或3個以上的小孩的婦女會比沒有小孩者增加57%荷爾蒙接受體陰性乳癌的風險,如果
 
婦女有哺乳就能減少這種風險;另外有1個或1個以上小孩的婦女在更年期後可以減少荷爾蒙陽性乳癌發生的
 
風險。同時他們也發現到口服避孕藥可以預防荷爾蒙陽性乳癌的發生,但不是荷爾蒙陰性的乳癌。他們也分
 
析了1975年以前的口服避孕藥確實會增加32%荷爾蒙陰性乳癌的發生,但是在1975年之後新的口服避孕藥反
 
而可以減少40%荷爾蒙陰性乳癌的發生。所以即使是多產的婦女只要有哺乳也不用擔心會增加荷爾蒙陰性乳
 
癌的發生。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乳癌放射線治療心臟毒性25年的研究資料

翰晃 | 2012 十二月 20


 
早期乳癌治療是以外科手術為主,其中一種是將罹患乳癌的乳房全部切除,另外一種方式是部分切除加上放
 
射線治療的保留療法,目前都傾向於乳房保留療法的改良根治法,也就是局部腫塊切除後加上放射線治療,
 
因為這樣可以保存乳房而且存活率跟全部切除一樣,問題是長時間追蹤的結果如何?放射線治療左邊的乳房
 
會不會引發心臟毒性?最近一篇長達25年的報告使用局部切除加上放射線治療的研究發表,讓已經接受過乳
 
房保存療法可以放心,放射線治療不會引起心臟毒性。這篇研究是由美國Abramson癌症研究中心的Simone
 
醫師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他是在美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從1979年到1986年研究了247
 
名第一期到第二期的乳癌病患,其中有部分病患接受乳房保留治療,即僅做局部切除加上45到50.4gy的放射
 
線治療,部分淋巴結塊加上15到50gy的加強療法。其中有40%的病患因為有腋下淋巴切除所以接受對心臟毒
 
性的doxorubicin 跟cyclophosphamide 6到11次的治療,從1985年後部份荷爾蒙陽性病患也接受了tamoxifen
 
的治療。在25年之後,有102名病患存活,現在都變成老年人了,研究其中50人的心臟毒性,這50人之中有
 
26人接受乳房保留療法,另外24名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使用核磁共振跟斷層攝影來檢查心臟功能及
 
評估冠狀動脈有無狹窄、冠狀動脈有無粥樣硬化等,結果發現這兩組引起心臟毒性都一樣,跟心臟疾病有關
 
死亡原因也沒有差別。一般研究治療會不會引起心臟毒性都要追蹤10年,但是這份研究追蹤了25年,所以
 
可信度相當高,同時也附帶檢查對於肺功能影響兩組是否相同,因為放射線治療也可能會影響肺部功能,結
 
果兩組沒有差異。所以實施乳房保留手術雖然有加上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但是對心臟功能也不會有很大
 
的影響。

化療腦化療明顯副作用

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後,可能產生虛弱、疲憊、掉髮、 噁心等副作用。事實上,患者最常提到的問題是


「化療腦」副作用。 患者常感覺自己思考變鈍,記憶力、資訊處理能力明顯變差, 情緒也受到影響。不過醫


界少有研究認可這項副作用。 最近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發表一項研究證實化療的確會引起化療腦副作 用。


 


美國一位四十一歲前護理人員約蘭達杭特就曾出現化療腦症狀, 她被診斷罹患乳癌,曾接受化學治療,她表示, 有時雖然知道自己想說什麼話,不過卻無法說出口,感覺好像大腦、 嘴巴無法連結,且常常無法表現情緒,連笑都有困難。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腫瘤科教授詹姆亞伯拉罕表示, 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化療患者,會出現短期記憶變差、 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化療腦的症狀。 研究團隊募集一百二十八名乳癌患者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在患者接受化療之前、 剛開始接受化療時為她們做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檢查(PET), 以了解她們大腦的血流狀況,經過六個月後,再檢查一次。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化療後,患者大腦掌管記憶力、 注意力與計畫能力的區域活動量大大衰減。 不過化療腦大多是暫時性症狀,多數患者在療程結束後一、 兩年內便逐漸恢復正常。


 


研究成果已出版於北美放射醫學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