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Tamoxifen可以減少帶有BRCA1基因乳癌復發的風險

乳癌病患如果有BRCA1基因突變為了預防復發是否應該將乳房切除或者使用Tamoxifen即可?最近澳洲Phillips醫師所作的研究報告指出認為BRCA1基因突變的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可以減少50%罹患對側乳癌復發的危險。他研究了1583名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的乳癌病患,前者有383名(24%)後者有454名(52%)使用Tamoxifen,結果使用後有520名在對側罹患乳癌,他做了回溯性及前瞻性的研究發現如果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病患使用Tamoxifen,在BRCA1基因突變者可以減少62%,在BRCA2基因突變者則可以減少67%在對側罹患乳癌的風險,在統計學上有意義,但是分開來在前瞻性錢就卻沒有意義。不過總之至少有50%的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者使用Tamoxifen可以減少對側乳癌復發的風險。如果是BRCA1基因突變者是不是可以在乳癌發生前使用Tamoxifen就可以預防乳癌發生呢?目前並沒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可以證實。另外一個研究者Narod持相反的意見,他認為Tamoxifen雖然可以減少50%對側乳癌復發的風險,但是如果用手術切除起碼可以減少100%對側乳癌復發的風險,在他的研究所至少會有60%的乳癌病患利用手術切除。

翰晃

口服的Bisphosphonates會增加巴瑞特食道症的風險

Bisphosphonates可以使用在乳癌、骨髓瘤、攝護腺癌骨頭轉移的病患,可以減少骨折的發生,有一些研究報告也證實Bisphosphonates可以減少一些癌症的發生,但是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口服Bisphosphonates會增加罹患巴瑞特食道症的風險。因為巴瑞特食道症有引發食道癌的風險,所以口服Bisphosphonates等於間接的增加了罹患食道癌風險,特別是這些病患有胃食道逆流者,更要特別注意。美國FDA因為最近發現口服Bisphosphonates增加食道癌的病例才開始注意這些風險。這篇研究是美國Hashem B. El-Serag博士研究了1900名病患其中有285名切片是巴瑞特食道症,1122名是內視鏡控制組,496名是對照組,結果發現其中有54名(2.8%)有使用口服Bisphosphonates。使用口服Bisphosphonates者與對照組來做比較,使用口服Bisphosphonates者罹患巴瑞特食道症的風險比較高(4.2% vs. 2.2%),他們也研究已經有胃食道逆流者症狀會不會更明顯,將年齡、性別、種族、有無使用幫浦抑制劑、橫膈裂孔疝氣、幽門桿菌、胃食道逆流者使用口服Bisphosphonates會增加瑞特食道症的風險2.33倍,如果是本身有胃食道逆流者會增加到3.2倍,所以最主要原因還是跟胃食道逆流有關。有使用幫浦抑制劑會增加2.71倍,沒有使用者就不會。Bisphosphonates確實可以減少癌症骨轉移病患的骨折發生率也可以延長發生的時間,但是在以前的研究也發現會導致下顎骨頭壞死,這些也是導致使用口服或注射的Bisphosphonates的病患如果看牙都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拔牙。Bisphosphonates會增加下顎骨頭壞死的風險,現在又發現會增加巴瑞特食道症的風險,以後使用這個藥物要非常小心,不要使用太長的時間。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提昇免疫力

(文/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張棋楨) 根據衛生署的報告目前癌症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首位,罹患率為約四人中便有一人會得到癌症,怎不令人談癌色變呢?而另一項威脅我們生命的隱憂,就是各種五花八門的傳染病,不論是直接傳染的疾病(人與人之間)如流行性感冒A或B、腸病毒、結核菌、流行性嗜血桿菌、百日咳及水痘,或是經由昆蟲或動物媒介而傳染的疾病如日本腦炎、登革熱、瘧疾、亨德拉病毒;或是新病毒如愛滋病毒、漢他病毒、伊玻拉病毒、變種霍亂弧菌,這些傳染病例有增無減。  現今的醫學尚且無法有效治療所有疾病的同時,我們要想一想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夠自保而免於疾病的迫害。在以往醫藥不發達的年代,人類靠著本身的抵抗力,不也存活的下來,而這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正是疾病的天敵。 所謂抵抗力,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免疫力」,而免疫力是由體內的免疫系統來執行,其成員包括(一)各種白血球:如T淋巴球、B淋巴球、自然殺手細胞、吞噬細胞及多形核嗜中性球。我們可將這些細胞比喻為陸海空三軍或警察各司其所(二)化學物質:抗體、補體、細胞激素、淋巴激素、干擾素、白介素、調理素、溶菌素及發炎激素。我們可將其比喻為各種武器裝備如飛機、坦克車、飛彈或各式槍砲,以上這些成員互相協調合作執行其任務,發揮免疫力的功能,外可抵抗微生物(如病毒、細菌、黴菌或原蟲)感染(即抵抗力),內可監督或抑制癌細胞的成形或漫延(即抗癌力)。 免疫力是渾然天成的,取決於遺傳基因,然而後天的環境也會影響,尤其是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以下提供幾個自己可以提昇及維護免疫力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一)改變飲食習慣: 根據醫學的研究,現代人的健康問題不是營養不夠,而是所吸收的營養不符合免疫系統的需要,建議多攝取表一所列的食物,這些食物含有可加強免疫力有關的各種維他命、抗氧化物質、酵素及蛋白質。其次要除去會危害免疫系統的任何物質,如大幅度減少烹飪時的用油及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和減少過量用糖,這些都是可提昇免疫力。  (二)經常保持運動: 經常運動,據研究顯示可增加免疫細胞的活力,有助於清除入侵的病原和對抗體內的癌細胞‧每天至少做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和騎腳踏車等都是有益免疫功能的運動,平常要多做規律的深呼吸,可促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保持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況‧歐美整體療法也證實,東方的太極拳可增進免疫系統,而太強烈的田徑活動,使身體負荷過重,不利於免疫系統。 (三)排除壓力,保持輕鬆: 精神官能免疫學以證實情緒與免疫系統有關聯性,如悲傷的情緒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壓抑免疫系統,而開懷大笑則會增強免疫力‧所以最好凡是看淡,多笑笑,歡喜就好。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免疫系統的維護關係著免疫力的好壞,在平時好好保養及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當遭遇各種流行病侵襲時,如冬天即將引爆的流行感冒A或B,其他如登革熱、腸病毒或日本腦炎等,我們才能堅強抵抗,而居高不小的癌症罹患率也可降低。


乳癌術後復健改善胸口疼痛

乳癌患者術後復健治療,不可小覷。55歲的林小姐於3年多前罹患乳癌,發現後開刀全乳切除,並接受一連串的化療,詎料,最近幾個月發現胸口開始有越來越嚴重的抽痛,有時甚至覺得呼吸困難,後經建議「迴旋運動」復健治療,疼痛緩解,獲得有效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徐慧慈指出,迴旋運動是一種比較新的運動概念,主要是結合有瑜珈、舞蹈、體操、游泳、皮拉提斯、太極等精神的運動,除強調脊椎的各個方向動作外,包括括前彎、後仰、左右側彎、左右旋轉及360゚繞圈旋轉,也強調核心肌群的強化,讓骨盆及脊椎的力量結合在一起,達到各個周邊關節鬆動的效果。


迴旋運動簡單易學
適合多種病人族群,目前國外也把此項運動應用在下背痛、脊椎側彎、骨質疏鬆、運動傷害、心肺功能不佳等病人身上,對一般民眾也可當作健身、有氧運動來做。

臨床上,對於乳癌病人來說,迴旋運動是一個較新的選擇,一般臨床來說乳癌的病人因開刀後大部分都會出現胸部肌筋膜變緊、胸椎活動度不佳的現象,即使肩關節角度恢復到正常,淋巴水腫發生的機率也不低。


改善乳癌術後疼痛
迴旋運動是一個強調許多胸腔伸展動作及胸椎活動的運動,配合不同呼吸及節奏,達到活化身體的神經系統,讓血液循環變好、代謝功能提升,可以改善乳癌病人一般有胸部緊繃、胸悶的情況,甚至有淋巴水腫的病人也適合透過迴旋運動,來改善淋巴回流不佳的情況。


這宗案例,除了讓林小姐在治療期間接受疤痕按摩,及學會自我拉筋之外,另外指導了迴旋運動的幾個動作技巧,每天回家練習15至20分鐘的運動,順利的在接受治療的12次療程後,停止治療,大大的改善了原本胸口疼痛的問題。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乳癌患者不運動,恐增加4倍的死亡風險

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過去20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暴增兩倍,據國外研究顯示,罹患乳癌的女性若減少運動,死亡率將較不運動或者維持運動習慣者高4倍,但若保持運動習慣,則能有效降低45~67%的死亡率,並降低24%復發率。

據2008年《臨床腫瘤醫學》期刊一項追蹤9年的研究記載,乳癌患者若減少運動,死亡率比維持運動習慣者將高出4倍。反之,若保持每周兩次快走3小時的運動習慣,死亡率降低67%。


研究進一步指出,甚至是在診斷罹癌後才開始運動的人,都能降低死亡率45%。另外,2011年刊載在《醫學腫瘤學》期刊的研究也闡明,對於罹患乳癌後的康復者而言,運動能有效降低24%復發率、淋巴水腫,甚至降低憂鬱傾向。


調查:47%乳癌病友 誤將勞動當運動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於今2013年7至9月針對906位乳癌病友所做的「乳癌病友運動習慣與認知調查」結果顯示,乳癌病友罹病後,追求健康成為開始運動的最大主因(92.2%),其次為解除壓力(43.1%)。

然而,近半數(47%)的乳癌病友誤將洗衣服(19.4%)、打掃家裡(30.2%)、帶小孩(5.0%)等勞動誤認為運動。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抗癌水果有哪些?

英國的醫學研究發現,如果在童年時期大量進食水果的人成人後患肺癌、腸癌及乳腺癌等癌症的可能性會降低,為什麼水果會有抗癌作用呢?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抗氧化物質等營養,可避免人體內遺傳物質遭受破壞,因此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例如,木瓜、芒果等水果富含的β-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能消除破壞細胞的自由基,預防氧化作用對細胞的傷害,而維生素A也能強化上皮細胞(癌症往往發源於咽喉、心、肺、肝、腎、卵巢、前列腺與結腸的上皮組織),增強酶活性、協助維生素與鈣、磷、鋅發揮效用,並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殺滅初期癌化的細胞。水果中的維生素C是天然抗氧化劑,可以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減少胃、食道及大腸癌的發生,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對預防大腸癌有很好的效用。

常見的有防癌抗癌功效的水果包括:橘子、檸檬、葡萄柚、柳橙、香蕉、水蜜桃、蘋果、木瓜、香瓜、哈密瓜、西瓜、葡萄、菠蘿、枇杷、芒果、番石榴、獼猴桃等,下面分別介紹幾種最常見的水果的抗癌成分。

1.橘子
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橘子可使口腔、咽喉、腸胃、胰腺等癌症的發病率降低,橘皮中含有檸檬烯,可促進呼吸道粘膜分泌,有助於祛痰、止咳、平喘,並可抑制癌細胞生長,檸檬苦素能使穀胱甘肽與致癌物結合,使其變成無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2.香蕉
香蕉含有天然糖分,可迅速補充能量,被運動員視為首選水果,香蕉含豐富的鉀離子,有抑制鈉離子壓縮機損壞心血管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高血壓症狀,熟透的香蕉會產生攻擊異常細胞的活性物質TNF,能有效對抗癌腫。

3.蘋果
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是世界公認的健康水果,德國營養學家發現,蘋果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經常食用可有效降低罹患肝癌、結腸癌、乳腺癌的風險,蘋果中的蘋果多酚及黃酮類等天然抗氧化物質能減少冠狀動脈疾病與肺癌的危險,三萜類化合物能調整血壓、降低血脂肪、保護肝臟及抑制癌細胞腫瘤,蘋果中的果膠能清楚人體腸胃中的細胞,破壞癌細胞生長所必需的酶,抑制癌細胞繁殖。

4.西瓜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及有益物質,如維生素C、硒、番茄紅素與類胡蘿蔔等強效抗氧化劑,有防直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功效。

5.葡萄
葡萄籽中的花青素可對抗自由基、制止結締組織受損並保護眼睛,有抗菌、抗氧化、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癌細胞的功效。葡萄梗、果柄與藤蔓含白藜蘆醇,可保護DNA免受自由基侵害,預防腫瘤形成。

以上5種水果是日常最常見的水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水果也有抗癌作用,這裡不一一介紹,想要遠離癌症最好健康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胰島素並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翰晃

在2009年有四篇研究報告指出胰島素可能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宣稱Glargine胰島素可能會增加癌症的風險,但是最近的一篇研究是由法國的Grimaldi-Bensouda博士所發表的報告指出不只是Glargine,其他的胰島素也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他從2008年到2009年研究了775名18歲或年齡更大的糖尿病第一型或第二型的女性,這些病患接受各種不同的胰島素或抗糖尿病治療,追蹤了8年,glargine從2001進入市場,分析這些病患會不會因為使用胰島素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經過8年的追蹤後發現無論使用Glargine或其他胰島素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他特別將Glargine與胰島素包括:Lispro、Aspart、Human insulin互相比較,發現也沒有增加乳癌的風險。不過這項研究也有一些缺點,例如這項研究並沒有用Glargine跟其他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來做比較,一般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先給予口服藥物,如果無法控制再使用胰島素,所以目前結論認為胰島素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但是目前的研究發現罹患糖尿病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 - 自摸不如篩檢

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天26名女性確診乳癌、5位死於乳癌,自摸檢查無效,乳房攝影雖會痛,但目的是為獲得清晰影像。

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副署長孔憲蘭說,1名66歲王女士每天洗澡都會「自摸」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因無異狀,就診時醫師告知罹患2期乳癌,王女士吃驚表示,「怎麼會這樣,每天洗身軀時攏有摸,攏無安怎阿」!

很多女性以為自我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乳癌,孔憲蘭表示,美國自民國98年起,反對教育婦女做乳房自我檢查,因自我檢查會發現許多偽陽性個案,導致婦女焦慮及不必要門診及相關檢查。

「自摸不如篩檢」,她說,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34%乳癌死亡率,去年的2年篩檢率是32.5 %,平均每篩檢176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乳癌個案。

孔憲蘭說,乳癌雖可怕,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早期5年存活率逾9成,但晚期的5年存活率僅24%,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婦女中,有82.9%屬早期(0、1、2期),只要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積極治療,乳癌非絕症。

「會痛」是害怕篩檢的原因,她說,為獲得清晰影像、減少輻射劑量,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現今新型乳房攝影儀器已降低檢查不適感。

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到69歲及40歲到44歲其二等血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在月經結束的1到2週內做檢查,檢查前先做好心理建設,呼籲女性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乳癌對自己生命的威脅。

孕媽媽怎麼檢查乳房,避免乳癌威脅

每3千至1萬名孕婦中,有一位會得到乳癌,
懷孕期間乳癌不易發現,惡化速度卻特別快!
孕媽媽乳房檢查不可少,別因一時疏忽付出代價。
在懷孕期間檢查出乳癌,或發現罹癌卻懷孕了,勢必給病人與家屬帶來很大的不安與衝擊,腦中會浮現很多疑問,像是:治療會傷到胎兒嗎?是否要將孩子流產?媽媽的生命會有危險嗎?如果能順利生產,往後是否還有體力、精神養育小孩呢?還有,以後還能正常懷孕嗎?

懷孕中的乳癌  不易發現且惡化快
萬芳醫院乳房外科顧問醫師劉自嘉指出,懷孕時期最麻煩的,就是不容易發現乳癌病徵,或容易誤解病徵,造成延遲發現,讓癌細胞有機會惡化。孕婦的乳房會脹大,硬塊如果剛好深藏在乳房內部,就難以經由觸診來發現,也有些孕婦雖然自覺有脹痛感,但常會臆測「痛」的感覺只是因為脹而引起,不疑有他,也就未進一步檢查,沒想到最後延誤了病情,等到症狀惡化再就醫時,腫瘤體積已不小,或已惡化到第三或四期。

據研究,每3千~1萬名孕婦中,約有1位得到乳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表示,這個比率跟一般人相比,並不算特別高,但「延遲發現」付出的代價很高,所以不斷呼籲做產檢時,要一起做乳房檢查。尤其近年我國女性罹患乳癌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適產年齡得到乳癌的病例在增加中,懷孕期發現乳癌的例子也越來越多,值得多留意。

張金堅醫師指出,孕婦平均延遲發現乳癌長達5~8個月之久,也的確出現較多的晚期病例;追究其原因,除了發現得晚以外,也有說法認為,可能是孕期的荷爾蒙較活躍,刺激癌細胞成長得比平時快,所以才會有較多的晚期病例。不論是哪種原因,為了避免喜劇變悲劇,產檢時多加一次乳房檢查,就像多上一道保護鎖,未雨綢繆的回報是很值得的。

孕媽媽該怎樣檢查乳房?孕期中發生的乳癌,有不少都是婦女自我檢查發現的,可能的病徵包括:無痛腫塊、紅斑(或類似濕疹等發炎症狀)、乳房脹痛,以及乳頭、乳房變形等現象。

曾有一位30歲媽媽,產後哺乳發現乳頭附近出現紅斑,誤以為是哺乳造成的發炎,就醫吃藥仍未見好轉,進一步檢驗,最後驗出是乳癌。臺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分析,乳癌跟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從表徵上很難分辨,都是發炎的常見症狀:紅、腫、熱、痛,此時一定要靠進一步檢查才能辨別,孕婦或產婦須提高警覺。


BOX孕媽媽乳房檢查小常識
為防範乳癌,臺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提醒懷孕婦女,產檢時加做乳房檢查。目前並無產檢+乳房檢查的配套檢查,產檢是在婦產科,要另外掛乳房外科門診做檢查。

適合孕婦、產婦的檢查
包括「自我檢查」、「醫師觸診」、「超音波」,或其他無放射線暴露之理學檢查。

不適合孕、產婦的檢查
乳房X光攝影、核磁共振(MRI)不適合孕婦篩檢,因為此時乳房體積變大、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使乳房攝影敏感度降低;而核磁共振則是因此時血流分布強,診斷率不高,加上使用之顯影劑可能通過胎盤,且有熱及空洞(cavitation)之效應,不宜在懷孕期間使用……大家健康雜誌臉書粉絲團每天都有健康實用的訊息,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快上網搜尋喔!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輕熟女好骨氣四原則

茶飲、咖啡不離手,又少運動,怕曬太陽,加上鈣質攝取不足,導致國內許多輕熟女骨氣危機。如何保有「好骨氣」,成為女性一大課題。  輕熟女隨年齡增長,更需要攝取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營養,除了補充鈣質和多攝取維生素D、K等飲食習慣外,還應多多曬太陽、多運動,遵守「好骨氣四原則」,才能讓健康「顧牢牢」。  好骨氣四原則,第一項「D」就是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包括四肢驅幹等部位,每天至少在陽光下曝曬15分鐘。如果擔心怕曬黑,可以選在清晨或是傍晚,陽光較不強的時候來曬太陽。  「好骨氣」飲食攝取的第二項建議是「E」保持運動習慣。研究證實,多多運動可以維持骨骼健康,建議上班族可從事慢跑、健走、跳繩等負重運動。  「好骨氣」飲食攝取的第三項建議是「C」就是飲食多攝取鈣質。  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每日鈣攝取量偏低,成人與老人的鈣攝取量僅達建議量每日1000至1200毫克的五至七成,國人攝取量未達建議量者,竟高達八成以上。專家指出,乳製品是最好的鈣質來源,所以女性只要每天飲用二杯牛奶就能達到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  「好骨氣」飲食第四項建議「K」,即從深綠色青菜中多攝取維生素K,以提升鈣利用度,幫助鈣質結合在骨質上。雖然維生素K是一種脂溶性營養素,但容易代謝,必須天天補充。因此,女性朋友最好定時定量攝取綠色蔬菜、優格及優酪乳等含有豐富維生素K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鈣質利用度。即使多吃高鈣食物,維生素D、K的攝取也同時要足夠,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維持的目標 。  由於國人外食比例高,加上輕熟女性流行節食減肥,難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這時不妨攝取營養補充品的方式加強飲食的不足。營養品選擇除了要注意鈣質含量是是否充足,也要提供能幫助增加鈣質利用度的維生素D、K及磷、鎂 。
對於愛買要求低脂又想兼顧消化道機能的女性而言,另添加益菌生的高鈣低脂奶粉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這類營養品提供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營養素,並擁有低脂優點,可幫助愛美女性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同時維持「好骨氣」,無負擔!



Power By udn.com

訓練情緒 輕鬆一夜好眠

心緒煩躁容易引起失眠,生活中的瑣事,都可能讓我們日思夜想,或許原本只是小事情,在擾亂的思緒下,情緒無法達到平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工作效率差,出錯又容易造成挫折感,導致晚上睡不著,負面循環讓心力更加感到焦慮,無法面對日常生活,不要輕忽失眠的影響,只要練習就能改善。 失眠時想輕鬆詞 一項心理學研究指出,只要透過簡單的練習,就能哄騙大腦進入睡眠,原理有一點像數羊,睡不著時只要想著舒服、放鬆、或輕鬆等字詞,讓混亂的思緒能夠平穩,大腦活動力降低,心跳也會跟著降低速率,漸漸就能夠睡著,經常練習就能讓思緒穩定,睡覺時不受到白天情緒影響,失眠情況自然減少。 訓練情緒穩定 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學者MitsuruShimizu表示,心情混亂時,就可以練習想著平靜的字眼,讓自己能夠情緒穩定,大腦同時放鬆,晚上睡覺時思緒不斷擴大,受過訓練的大腦,就會很習慣因為想起相關文字或圖樣,放鬆降低活性,進入睡眠狀態,睡眠品質就能增加,白天的活力也能比較好,專注力同時增強。 利用紙條提醒 在平常的生活中,可利用便條紙寫下許多令人安定的字詞,貼在生活環境四周,例如床頭櫃、浴室、梳妝台等處,讓自己能在睡前一個小看到,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心情安定幫助睡眠,不過若還是睡不著,隔天千萬不可以超時睡眠,常常有人說越睡越累,超時睡眠讓身體更無法放鬆,白天精神反而更差。 國內專家意見 汐止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睡前不論是大腦或身體活動力增加,越容易造成失眠,所以睡前最好不要運動,或著密集思考,很容易導致失眠,用字句訓練的方式,或許對偶爾失眠者有效,但對長期失眠的患者,可能讓他們更焦慮,專注想「平靜」,但其實卻無法放鬆適得其反。 長期失眠者最好就醫治療,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藥物,幫助進入睡眠,壓力逐漸解除後,在慢慢調整藥物,最終到在沒有藥物下也能睡著,偶發失眠的民眾,可利用外界的刺激,達到身體放鬆的目的,例如聽輕音樂,或著幻想自己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例如溫暖的沙灘,漸漸就能步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