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癌因性疲憊症

隨著癌症治療技術與藥物的進步,癌症存活率大幅提升,癌症照護的課題,也逐步朝向兼顧癌友身心靈的照顧為目標,尤其對罹癌後生活品質的關注更是癌友照護的重要範疇。台灣癌症基金會近年在服務癌友的過程中,病友常主訴治療過程中的「疲憊症」,造成他們莫大的困擾,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更嚴重影響其療程進行及抗癌的信心。


 



國內癌症權威,台北榮總顧問彭瑞鵬教授響應關心此一議題,並提出,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1997年便開始探討「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議題,研討內容指出,在癌症相關的副作用中,疲憊最困擾患者的生活,而1999年也在會議中指出應定期評估患者的CRF以改善其生活品質。通常癌症患者會以身心俱疲、疲乏、萎靡、疲倦、筋疲力盡、懶洋洋等詞語表達他的疲憊,而且在身體的表現會有四肢無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狀況發生,而在情緒部分則有焦慮或情緒麻木,造成其參與活動或與他人社交的意願降低且無法享受生活,對工作的完成沒有成就感等等。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WHO)1998年已將「癌因性疲憊症(CRF)」,列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之分類第十版中(ICD-10),亦即CRF已被WHO定義為值得重視的症候群,顯示CRF已是醫護人員需要共同面對的病症。反觀國內,CRF卻常被忽略,導致癌友常受疲憊症困擾,進而影響治療、預後及生活品質。


 



癌不過「疲憊」折磨,癌症病人的求生吶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癌因性疲憊症」程度上與一般的疲憊或累是不同的,「癌因性疲憊」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來緩解,甚至影響治療與預後,然而國內卻極少關懷病友在這一部份的需求。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癌症病友在425日~516日做了一項「『癌因性疲憊症』病友狀況」調查,有效問卷共74份。從這一次的調查發現五大問題:


 




  • 一、 癌友深受「疲憊症」困擾:高達7成以上的病友常常感到疲憊,且近5成的病友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緩解,甚至有接近三成的癌症患者認為,「疲憊」比掉髮、嘔吐或疼痛更讓自己困擾,這些數據都顯示了,「疲憊」已經成為多數病友的嚴重問題。



 



  • 二、 癌友對於「疲憊」問題的認知薄弱:有9成的癌友不知道「癌因性疲憊症」,甚至76的癌友認為這是治療中必然現象。



 



  • 三、 「癌因性疲憊症」嚴重影響康復之路:超過2成病友因為「疲憊」而無法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甚至是洗澡、如廁等生活自理;而有近3成病友已經影響到正常進食,導致營養攝取問題;更有高達33,亦即每3人即有1人會因為「疲憊」造成治療中斷。這些情況都將導致治療及預後狀況不佳,尤其這些副作用的交互影響,更提升了治療上的困難。



 



  • 四、 「癌因性疲憊症」造成心理衝擊大:近7成的癌患會有情緒低落問題,高達55的癌患失去與人接觸的動力,甚至1/3的癌患對未來感到無助而且沒有期待,更甚者還會有輕生的念頭。 五、 癌友對於「疲憊」改善有強烈渴望:高達76的癌患期望能有效的解決疲憊問題。有35的癌患認為,醫護人員無法協助解決疲憊問題。

 


 



賴醫師強調,醫護人員應該正視「癌因性疲憊症」對於癌友所造成的嚴重衝擊,並且應該積極的幫助癌症患者改善並解決。


 



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癌因性疲憊症」 台大賴裕和教授提出國內外研究


 



研究「癌因性疲憊症」多年的台大護理系賴裕和教授指出,癌因性疲憊症是癌症患者急需要改善的醫療需求,「癌因性疲憊症」一開始可能會影響患者遠程活動及步行距離;隨著嚴重度增加,患者漸漸沒有力氣持續處理工作,被迫要改變職涯目標;甚至是影響日常事務或家務的進行,有部分患者會因此需要聘僱他人來處理家務;更嚴重的疲憊使得病友連進食或咀嚼都沒有體力,而嚴重影響營養攝取及治療預後。


 



賴裕和教授在國內進行一項「癌症病人治療期間疲倦盛行率」的調查發現,「癌因性疲憊」造成病人許多負向的想法,包括「癌症是否復發」、「身體負荷不了治療」、「身體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是否該放棄治療」、「擔心治療無效」、甚至出現「是否將面臨生命終點」、「即將成為家裡負擔,若走掉了家裡就輕鬆了」、「身心很累、很苦」,這些負面想法都會讓病友不知不覺走上絕境;然而在研究當中也發現病友們無法提出需要協助的原因,包括「沒聽過這樣的處理,所以對疲倦感覺束手無策」、「應該做個配合的病人」、「不想麻煩別人,能忍就忍」、「累是女性化、不勇敢表徵,而且提出來就是在耍脾氣」、「醫護人員無法解決疲倦問題」。研究中發現「疲憊」已經是癌症病人最常經歷的痛苦,但是目前在臨床治療與照護中,仍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有效的處理,所以應該加強照護人員在疲憊照護的訓練,並提供有效的評估及多元的照顧,包括充分的資訊與自我照護知識、運動、有效的藥物處置。


 



從病理機轉 評估改善方法 營養、運動、藥物三管齊下幫助癌友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CRF的病理機轉複雜,最被廣為探討的,可能是因為一種造成發炎的訊號促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造成以下三種反應:1)透過內分泌中的重要系統下視丘-腦下腺-腎上腺皮質軸(HPA axis)抑制了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分泌;2)造血細胞受到影響而產生貧血;3)或改變神經傳導物質(5-HT)的代謝所造成。


 



一旦患者有了癌症相關身心疲憊症的症狀或感受,應該藉由生活習慣的改變,如運動、飲食甚至是藥物治療,來進行積極改善。而現行的治療藥物主要分幾部分,一是治療貧血藥物,主要是針對貧血造成的疲憊;或者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另外,還有抗憂鬱劑,以治療憂鬱或沮喪造成的疲憊等精神用藥,近年還有植物新藥的研發,由國內大廠研發成功之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的植物新藥,多種類的治療選擇都可望為長期虛弱不堪的癌症患者及家屬帶來新曙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