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 2011 八月 05
最近有新聞媒體報導,某知名女星因多次接受所謂「生殖協助技術」求子、注射不孕症用藥,竟然「因此」導致乳癌,所幸目前乳癌治療順利。此新聞引起許多女性朋友的恐慌。湊巧的是,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也頒給了生殖協助技術的先驅、試管嬰兒之父:羅伯、愛德華,他在1978年成功創造了全球首例的試管嬰兒。在台灣,目前生育率已達全球倒數第一,女性朋友因為經濟自主等諸多社會因素,不婚、晚婚的比比皆是,因此晚懷孕、晚生育變成常態,不孕的問題在台灣也就十分常見。最近政府也考慮補助不孕家庭生殖協助技術的醫療費用。本文不討論生殖協助技術本身,回到正題,生殖協助技術或其使用的不孕症用藥,如排卵針等安全嗎?會造成跟荷爾蒙密切相關的乳癌或卵巢癌嗎?
常用於人工生殖協助技術的藥物有幾類,一類是性腺激素釋放素(Gonadotropine-Releasing hormore GnRH)如Leuprolide Acetate(柳菩林)及Cetrotide(欣得泰),這類藥物的主要用途是調節排卵功能;第二類則是濾泡刺激素 (FSH,如Gonal-F果納芬),它是用來幫助卵泡發育成熟,第三類藥物則是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如Ovidrel高必得, Pregnyl保健寧),它是用來幫助卵子排出。第四類尚有黃體素製劑,包括Provera(普維拉)、Duphaston(得胎隆)、Utrogestan(優潔適)、及Crinone(快孕隆凝膠)等。其他尚有Clomipherne(快樂妊)、Letrozole(復乳納)等,可幫助卵泡發育成熟。當然也有一些女性朋友可能會用到的其他藥物包括類固醇、Avandia(梵蒂雅)等。這些藥物各有各的功能及副作用,也因醫師和不同狀況病患選擇不同的療程及作法而有不同的打法和劑量,及所引發的副作用。但大致上這些藥物雖然會導致女性內生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的變動,但不至於導致婦女發生如乳癌或卵巢癌等的癌症。而經人工生殖協助技術所得到的小孩,也不至於有任何癌症風險的昇高。
討論人工生殖協助技術及其使用藥物是否和乳癌有關的研究在歐美已經有許多回溯性、以流行病學角度討論的論文出現,就以美國2003年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為例,對所有的婦女而言,使用不孕症用藥並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2002年以色列統一使用生殖協助技術的婦女,也發現他們的各種癌症發生率並未增加。而2004年澳洲針對不孕的婦女研究則顯示,不孕婦女接受或不接收生殖協助技術在乳癌造成的死亡率上並沒有差別。
基本上,目前全世界約有十分之一的夫妻須要靠生殖協助技術來幫助懷孕。從上面的內容可知,雖然有些零星的病例報告懷疑不孕症用藥可能造成乳癌,但從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看來,至少從1978年之後至今30多年,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認為不孕症用藥會造成乳癌。但比較有問題的反而是晚生小孩,根據美國2003年發表的研究,41歲生第一個小孩的婦女比23歲生第一個小孩的婦女,乳癌發生的機率增加3.7倍之多。而另外常被提及的則是「不生小孩」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並不是很確定,但許多學者仍認為未曾生育的婦女發生乳癌的機率比曾生育的婦女提高2-4倍。
至於不孕症用藥在反覆刺激卵巢的情況下,會不會造成卵巢癌?同樣地,大部分的醫學研究也認為不會,反而是「不生小孩」是增加卵巢癌風險的危險因子之一。
總之,我們鼓勵所有的婦女朋友若有計畫要生育,就儘量早生(如30歲以前)雖然就現在的社會型態而言不見得容易做到。而不孕症用藥基本上並不會提高乳癌、卵巢癌及其他癌症發生的機率。不生小孩不僅將來對台灣的「國力」不利,也可能會提高乳癌及卵巢癌發生的機會。某知名女星接受所謂「生殖協助技術」求子、注射不孕症用藥,與其發生乳癌,最有可能是兩件獨立事件,不應混為一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