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夜間工作者較容易罹患癌症,夜間值班婦女比起日班工作者罹患乳癌會增加50%,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夜間工作比乳癌的發生並沒有關係,但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趨向於晚上值班工作較容易罹患癌症。因為晚上工作者暴露在日光燈之下以至於妨礙生理時鐘,使體內褪黑激素減少,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夜間工作者因為褪黑激素分泌較少,而褪黑激素又與體內DNA損害修復有關。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Bhatti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物質8-OH-dG,在人體內活性氧攻擊DNA後造成DNA損傷,人體修復損傷後會將8-OH-dG從DNA上切除,隨著尿液排出,所以檢測DNA修復是否完全,就要檢測尿液中的8-OH-dG含量,如果8-OH-dG含量越高表示修復的越徹底。研究發現晚上工作白天睡覺者的尿液中8-OH-dG含量比晚上睡覺低,也就是DNA修復能力較差。他們分析了50名晚上工作者與晚上睡覺者的尿液中8-OH-dG含量,發現晚上工作者尿液中的8-OH-dG含量是晚上睡覺者20%。晚上工作者的褪黑激素會減少,因為褪黑激素都在晚上產生,白天反而分泌少,重要的是褪黑激素參與DNA修復的關鍵酶,能夠幫助修復DNA,因為白天人體分泌產生褪黑激素,即使補充睡眠無法產生足夠的褪黑激素來修復DNA。Bhatti教授的研究就是從尿液中的8-OH-dG含量來檢測DNA的修復能力,如果8-OH-dG的含量高就表示DNA修復有徹底執行,反之含量低就是DNA修復不完全,因此來得證夜間工作者容易因為DNA修復不完全而導致癌症發生。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