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雙磷酸鹽藥物有可能導致顎骨壞死



保骨藥「雙磷酸鹽」藥物由於抑制破骨細胞的效果很好,經常用在癌症病人骨轉移,或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治療上。但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雙磷酸鹽藥物會過度抑制骨質新陳代謝,導致骨壞死,原本是用來保骨的藥物使用久了,有時反而會造成骨壞死的副作用。



 


臨床上,雙磷酸鹽藥物分成口服劑型與注射劑型。剛始服用時,口服劑型造成顎骨壞死的機會並不高,大約萬分之一,但是隨著患者服用時間拉長,進入第3年後,就進入顎骨壞死的好發期。



 


而注射劑型造成顎骨壞死發生機率約百分之一,使用約一年後,即進入好發期。但若患者服藥時,接受拔牙或牙科手術,則會使上述發生機率增加5到21倍之多。建議用藥治療前,最好先至牙科進行預防性牙科治療。



 


衛生署已於去年公告,要求含雙磷酸鹽的藥物,必須在產品說明單上加註警語。並說明雖然雙磷酸鹽仍是癌症抑制骨轉移,及治療骨鬆有效藥物,但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恐增加顎骨壞死風險,或出現非典型股骨骨折。



 


而為何補骨藥反而造成骨壞死呢?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醫師解釋,雙磷酸鹽藥物藉由抑制破骨細胞,達到增加骨質的目的,卻同時干擾骨質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老化的骨質無法更新,進而影響新的骨質也無法生成,產生較堅硬但易碎的骨質,一旦骨質受傷便無法自行修復。


 


鄭朝鴻醫師強調,顎骨壞死治療上需長期追蹤及進行必要的手術,若能防範未然,就能減少事後發生副作用的折騰。在預防勝於治療上,最重要的還是藉由各科的合作與血液腫瘤科、骨科、風濕免疫科等醫師建立溝通轉診的機制。


 


在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前最少3周以上,進行口腔評估,事先進行拔牙或相關的牙科治療。民眾於雙磷酸鹽藥物治療期間,若需接受拔牙或任何牙科手術,應先告知醫師疾病史,必要時應遵守停藥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