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認為,大多數乳癌婦女運動量太少,但適當的運動,有助提升乳癌患者存活率、並讓生活品質更好。
這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進行的研究,刊登在癌症期刊線上版;研究團隊分析卡羅來納州1735名罹患乳癌婦女的運動量,這些婦女年紀介於20至74歲,於2008至2011年間知道自己罹患乳癌,研究主要是了解她們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後,運動量是否改變。 北卡羅來納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候選人Brionna Hair表示,研究顯示,59%的患者表示被診斷後六個月運動量減少,平均每周減少約相當於五小時快走的運動量,且接受乳癌治療的婦女,只有35%在診斷後達到建議的運動量。 如果將種族因素納入考量,發現黑人婦女在診斷癌症後,達到全國運動指引的比率,比白人婦女少40%,且美國黑人婦女死於乳癌的比率,也比其他各組高;研究認為,婦女診斷罹患乳癌後,比較不會達到運動建議量,但適當運動可以存活較久,且生活品質較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學教授侯明鋒表示,罹癌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但多運動可以提升免疫力,且運動也能幫助體重控制,避免肥胖影響癌症存活率。 他解釋,更年期後罹患乳癌,若又發胖的話,存活率恐較差;更年期以後發胖的婦女,罹患乳癌機率也較高。停經前女性荷爾蒙由卵巢分泌,但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由脂肪細胞分泌,若發胖恐會引起女性荷爾蒙過度增加,可能提高癌症風險,或影響罹癌存活率;建議每周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有益身體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